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冰雪产业是朝阳产业,在政策、赛事、科技等多重利好支撑下,未来我国冰雪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展开新的篇章。
眼下,全国各大雪场进入“开板”倒计时,不少滑雪爱好者趁着“双11”购置滑雪用品、囤住滑套餐,面向青少年群体的滑雪冬令营也陆续开始招生,“尔滨”更是早已被不少游客规划进冬季旅行清单,冰雪经济热度持续攀升。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7年我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达到1.5万亿元。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冷资源”将加快释放“热效应”。
我国冰雪资源南北分布不均,历来有“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一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就像是一个弹射器,推动了我国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飞跃式发展,让“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愿景成为现实。通过实施“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我国积极引导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室内室外同步发展,促进冰雪运动区域互动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如今,冰雪运动不仅“走进”山海关,还“迈过”秦岭淮河,实现全国覆盖,从小众走向大众,从冬季走向四季。
后冬奥时期,我国冰雪运动持续升温,呈现出参与群体范围大、场地设施覆盖广、赛事活动数量多、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特点。冰雪产业也由过去的冰雪旅游“一枝独秀”,转向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有报告显示,我国冰雪产业规模从2015年的270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97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元。2024年至2025年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突破5亿人次。
冰天雪地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当前全国各地正积极将冰雪资源转化为冰雪经济。冰雪经济“冷”与“热”的转化,是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生动实践。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已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冰雪运动消费市场之一,冰雪经济未来有望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有关举措,提出要“推动冰雪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为冰雪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需求端看,要进一步扩大冰雪运动群众基础,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不断提升群众性冰雪运动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从供给端看,要发挥我国制造业优势,提升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水平。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差异化、特色化冰雪旅游,健全冰雪标准体系,优化冰雪消费环境。从空间分布看,根据《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我国冰雪运动将以京津冀为核心发展区域,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为重点发展区域,南方地区为协同发展区域,形成东西南北交相呼应、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冰上雪上协调并进的发展格局。
发展冰雪经济,创新是关键。以技术创新促进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冰雪领域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冰雪装备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自主品牌,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在冰雪领域的应用。以模式创新助力提质增效,因地制宜发展“冰雪+休闲”“冰雪+康养”“冰雪+运动”“冰雪+演艺”“冰雪+培训”等多元化消费模式,打破时间、空间、行业限制,充分发掘冰雪经济的丰富内涵,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
冰雪产业是朝阳产业,在政策、赛事、科技等多重利好支撑下,未来我国冰雪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展开新的篇章。接下来,应统筹好冰雪产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强规划引领,坚持因地制宜,遵循产业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投资、一哄而上。(熊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