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新”而行 互利共赢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向“新”而行 互利共赢

来源:人民日报2024-11-06 09:45

  进博会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

向“新”而行 互利共赢

观众在进博会消费品展区参观。

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现场。

进博会技术装备展区西门子能源展台。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馆外景。以上图片均为本报记者伊霄摄

  首次设立新材料专区,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展示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以开放促创新,进博会为全球企业搭建了创新合作的平台,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进博力量”。本报记者探访进博会现场,看看今年参展企业带来哪些全球新品、前沿技术、创新服务。

  ——编 者

 

  舌尖美味,增消费动能

  本报记者 季觉苏

  在进博会蔬果和农产品区域,每走几步,都可以闻到榴莲的味道。走近一看,显眼的标识注明,这是来自马来西亚的猫山王榴莲。

  马来西亚榴莲厂商总会展台前,马来西亚小伙谭永亨热情招呼着观众前来试吃,四五个工作人员忙着分拆榴莲。

  今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6月19日,中马签署了一系列协议,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等鲜食榴莲正式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看到这一机会,我们立即联合马来西亚16家商户成立厂商总会,希望建立统一标准,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开拓中国市场。”谭永亨说。

  猫山王榴莲口感层次丰富,果肉细腻顺滑。亮相进博会前,一批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此前,泰国、越南、菲律宾的榴莲已获准进入中国市场。

  近年来,我国榴莲消费增长迅猛,2023年鲜榴莲进口量达到142.6万吨,同比增长超过70%。

  猫山王榴莲在完全成熟后自然掉落,为保证最佳的成熟度和风味,新鲜榴莲全部以空运的方式运送。“从采摘到进关,预计最快48小时即可将‘树上熟’猫山王榴莲送到中国消费者的餐桌上。”都乐中国市场总监王娜说,“我们希望借助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让猫山王榴莲在中国市场受到欢迎。”

  消费旺、市场稳。谭永亨说,他家乡的不少农户正准备扩大种植面积,抢抓产业热潮。随着新协议的签署,未来几年,预计马来西亚榴莲对中国的出口量还将继续攀升。舌尖上的美味,涌动着开放新动能。随着供应量的增加和物流成本的降低,榴莲消费将进一步增长。

  科技助力,探广阔未来

  本报记者 田 泓

  走进第七届进博会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其林”)500平方米的展台,不少观众徜徉在不同科技主题的展区中,感受米其林不同时期的创新成果。

  在“造访星辰”展区,米其林展示了正在为月球探测车研发的免充气轮胎。这款轮胎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结构,目标是克服月球上极限温差的同时,还需在松软且具有侵蚀性的月球表面保持出色的抓地力与稳定性。

  其中运用的免充气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轮胎在月球极端环境下容易漏气、破裂的问题,还大大减轻了探测车的重量,提高了灵活性和可靠性。“这款轮胎目前仍在设计和研发阶段,希望通过持续探索,找到最适合的高性能材料。”展台旁的讲解员说。

  在“共赴云霄”展区,米其林举行了71%可持续材料轮胎的亚洲首发仪式。这款轮胎采用了大量可再生和可回收材料,包括天然橡胶、回收炭黑、废钢等,还使用了从橙皮、柠檬皮等有机物中提取的生物基材料。

  在“回归本源”展区,米其林通过270度裸眼3D“星空穹顶”,带着参观者从浩瀚星辰深入微观世界,探究物质背后的奥秘。

  在本届进博会6天展期中,米其林将在“引力派对”展区举行超过10场活动,包括签约、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布、圆桌对话等,希望通过进博会平台汇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携手创造、享受美好生活。

  尖端设备,助精准诊疗

  本报记者 姜泓冰

  “技术含量和价值极高。”西门子医疗公司磁共振事业部市场经理卢毅在展台前说。卢毅所说的,是在本届进博会亮相的全球首个“双超高场”顶级科研磁共振平台。该平台汇聚了多核代谢成像等技术,将在全身肿瘤、神经类疾病等领域发掘全新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推动临床诊疗指南发展。据了解,目前医院在用的磁共振设备主要是3T,而该平台将强度提高到了7T,是目前全球最高场强磁共振系统。

  卢毅介绍,该平台的创新点在于打破了超高场磁共振单一氢核成像的界限,实现了钠、磷等关键原子核的多维成像,为疾病认知、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新的信息维度。“通过该平台,未来有望建立基于组织钠浓度的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更多患者可以通过无创、无辐射的磁共振检查,发现早期阿尔茨海默病,及早干预治疗。”卢毅说。

  该平台还融合了多通道发射技术、人工智能引擎等一系列新科技,将磁共振扫描的成像维度、图像质量和扫描速度大幅提升,7T超高场强磁共振对脑部、神经系统重大疑难疾病和转化医学的前瞻性基础研究都有推进作用。超高梯度场强磁共振比传统磁共振的梯度性能提升4到5倍,可以更精准地测定关键参数,从而让医生准确判断肿瘤的性质和恶性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它不仅是尖端医疗设备,也是科研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范例。”西门子医疗影像诊断系统负责人黄毅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平台,赋能科学研究,提升诊疗质效,为患者带来更加精准、高效的医疗服务。”

  家居饰品,展丝路风采

  本报记者 王崟欣

  来自巴基斯坦的商人为客人披上五颜六色的羊绒围巾,印度手艺人现场展现细密画技艺……进博会现场洋溢着异域风情。

  今年进博会新设“丝路织梦”家居饰品展示区,集中展示上万件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小企业的家居饰品。

  来自捷克百年品牌欧若拉水晶的一件水晶花瓶,瓶高1.5米,瓶身上的中国元素龙凤图案栩栩如生,吸引了许多目光。“这是我们为本届进博会特别定制的。”欧若拉水晶总经理郑瑶介绍,“从第一届到第七届进博会,我们年年参加,展厅面积从36平方米扩大到了144平方米。得益于进博会,公司产品不断拓展中国市场。”今年,欧若拉水晶带来的展品不少是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还计划发布几款新品。

  “我们重视进博会这一平台,不仅因为其巨大的平台效应,还因为进博会的高质量客群。在与客商的交流互动中,我们不断完善服务,把更好的产品带来中国市场。”郑瑶介绍间,现场已经达成好几笔订单。

  一张桌子,就是印度细密画传承人莫汉的展台。桌长不到两米,却吸引了众多观众,桌上摆放的是莫汉及其家族成员创作的细密画作品。去年第一次参展销售额便达30多万元,莫汉今年把“看家宝贝”都带来了,“从鱼虫花鸟到人物肖像都有,还能够根据客人喜好现场定制图案。中国市场很大,我们很珍惜参展机会。”

  越南沉香饰品展台前,不少观众循香而来。沉香木雕成的摆件、制成的饰品令人目不暇接。“我们今年带来的展品数量是历年之最,现场人手也有增加。”越南展商陈清霞说,“参展的越南工作人员,全都能说中文。”

  深耕中国,谋合作共赢

  本报记者 巨云鹏 孙龙飞

  11月5日中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中央广场,德国拜尔斯道夫集团在这里举行了新品发布仪式。

  淡金色瓶身、银色瓶盖,新产品虽未正式上市,已经吸引不少采购商和观众的关注,不时有人拿起仔细端详、涂抹试用。

  据拜尔斯道夫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在本届进博会开幕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拜尔斯道夫德国总部申报的化妆品新原料注册申请,这让企业备受鼓舞,“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中国对外资企业和开放创新的支持,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在新原料注册申请过程中,上海药品监督部门实施“一企一策”,指导企业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完善注册审评资料,并多次组织现场服务。新原料的获批注册,也激发化妆品原料企业的研发积极性,推动化妆品源头创新。

  新产品的背后,是企业长达10年的科研努力。本届进博会上,拜尔斯道夫集团将创新技术团队带到了现场,希望能与上下游企业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中国始终是拜尔斯道夫集团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拜尔斯道夫集团东北亚董事总经理薛薇说,“进博会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机遇和展现创新实力、品牌底蕴的机会。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与更多海内外企业合作共赢。”

  智慧纤维,让生活更美

  本报记者 田 泓

  第五次参加进博会的优衣库,通过1000平方米数字化沉浸式展台,展示了科技、艺术和品质的融合碰撞。

  走进空气锁温动能仓,感受空气棉带来的轻盈与温暖;步入模拟热力成像通道,一朵朵悬浮的羽绒云团,会随着步伐亮起暖色灯光……这些炫酷的场景,复刻了优衣库今年在巴黎时装周的展台。

  而这些惊艳场景的背后,是凝聚科技力量的“智慧纤维”。一款空气棉服,不仅采用了高机能3D极细中空纤维,还使用了20%再生材料作为填充物。一件白色超大云感羽绒服,采用了纳米级纤维面料,可以抵御零下35摄氏度的严寒。此外,根据上届进博会消费者需求推出的高暖款冰雪羽绒,也在今年进博会上迎来首秀。

  展台上,优衣库还向采购商和观众提供了羽绒防风防水趣味实验、设计师精品馆等体验活动。为了让各地消费者能够“云游”进博会,优衣库还开设了多场展台活动现场直播。

  国潮是优衣库展台的又一亮点。与中国本土文化共融共创,优衣库打造新人文系列,让消费者可以在T恤上定制独属于自己的趣味艺术图案,并首次与上海博物馆合作推出新款服饰,让文物元素走进日常生活。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黑龙江开行首趟民族非遗文化列车

  • 西部科学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研究团队通过对全球胃癌流行病学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早发性胃癌呈上升趋势,年轻人群的患病风险日益增加。这一疾病模式的转变对全球胃癌防控策略提出了新挑战。
2025-01-10 09:25
9日,记者从中北大学获悉,该校孙友谊教授团队利用胶体化学体积排斥作用,并结合二维片状纳米材料剥离新方法,实现了石墨烯高效宏量制备。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2025-01-10 09:21
2024年,气象部门共建成27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和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气候关键区全覆盖;累计建成7.6万余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全国乡镇全覆盖,地面站网布局不断优化。
2025-01-10 09:15
天津大学教授胡文平、王雨、吴煌与诺贝尔奖得主詹姆斯·弗雷泽·司徒塔特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动态超分子扭棱立方体》1月9日在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文章介绍了他们在光电功能的手性阿基米德多面体的构筑上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5-01-10 09:14
9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陈春飞携手长江大学教授刘勇胜、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教授斯蒂芬·福利等科学家,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25-01-10 09:13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用光谱质谱研究团队发展多培养基方法,研究并获得了肺癌细胞可重复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有望用于肺癌闻诊新技术开发。
2025-01-09 10:19
大模型通常具有高度的通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已经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众多领域大放异彩。
2025-01-09 10:10
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推动下,该局联合各省地勘单位和矿业企业,于全国范围内展开找矿集中攻坚行动,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内蒙古等地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辉石型、盐湖型、锂云母型锂矿新增资源量均超千万吨,使我国锂矿储量全球占比从6%提升至16.5%,排名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二位。
2025-01-09 03:10
《自然》1月9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评估了淡水动物群的灭绝风险,涵盖了2.3万多个物种,发现被研究物种中约24%面临灭绝风险。
2025-01-09 09:59
随着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文化传承与创新迎来了新机遇。
2025-01-09 02:05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