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来源:茶城思茅2024-10-26 18:20

  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芒坝小组是一个布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距离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仅200米,寨子边的百年古榕树上,一群群可爱的鹦鹉常年与布朗族村民朝夕相伴,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景观,芒坝也因此被称为“鹦鹉寨”。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走进芒坝布朗山寨,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随便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坐在堂屋边的走廊上,就可观赏到榕树上嬉戏的鹦鹉。“因为我们这个村自然环境比较好。很久很久以前,鹦鹉就飞到这里栖息,和我们共同生活。村民们爱榕树护榕树、爱鸟护鸟的保护意识从老一辈就一直传承下来,不只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女也是这样,一直恪守爱鸟护鸟的信念。”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委会副主任陶贤介绍,寨子里有37棵古榕树,据统计,生活在这里的鹦鹉有400多只。这种鹦鹉学名叫大紫胸鹦鹉,灰色脚,头胸紫兰灰色。雄鸟眼部周围额头呈淡绿色,上嘴为红色,下嘴为黑色。雌鸟嘴全黑,前顶冠无蓝色,中间尾羽为蓝色。

  在陶贤的记忆中,从小就有许多鹦鹉及其它鸟类在寨子周边繁衍生息。据村里的老人讲述,很早以前,寨子里来了一群鹦鹉,大家都很爱护,不准打鸟,不准捞鸟蛋,不准破坏鹦鹉和其他鸟类生活的环境,鸟群越来越壮大,其他种类的鸟儿也陆续在此定居。寨子周边的榕树、竹林都是它们热爱的栖息之所。夏季榕树果子还不成熟,鹦鹉就到保护区和周边森林里觅食坚果、松果、曼噔果、猪料果等野果,夜晚回来榕树或者竹林安睡。这些特殊的“客人”与人类很亲近,村民们与它们也和谐相处。鹦鹉逐渐多了起来,小组的村民也主动做起了监测员,每一群鹦鹉都有专人监测。

  就在不久前,护林员王成在巡护时发现一只脚受伤的鹦鹉落在寨子边的竹林里,遂将其带回家中细心救助养护,根据小组的约定,待鹦鹉完全康复后,需要在其他村民的见证下,放归鸟群。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1999年,芒坝小组成立了鹦鹉保护协会,制定了有关保护制度,禁止乱砍盗伐思茅松和大榕树,明确爬树抓鸟要罚款,并模仿自然形态制作几十个鸟巢,为鹦鹉快乐地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寨子周边的野生动物和鸟类也被纳入村规民约,全民动员。对于观鸟和摄影爱好者,村里也不让飞无人机,以免惊吓到鹦鹉和其他鸟儿。如今,芒坝党支部成员通过“线上+线下”开辟保护开发新途径,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线上平台,打造芒坝鹦鹉寨知名度,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我们是从贵州过来的,听说这里能看到很多种鸟类,就到鹦鹉寨来拍鸟,今天刚刚到,运气挺好的,刚到就拍到了有名的大紫胸鹦鹉,并且我感觉当地的老百姓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鸟的保护都很好,我们准备待上几天,多拍一些不同的鸟类。”观鸟爱好者武先生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芒坝这座西南边陲的布朗山寨,通过鹦鹉搭起了一座连结外界的无形桥梁,布朗人也通过鹦鹉更好地认识了自己,认识外面的世界。“观鸟经济”俨然为当地百姓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我们这里的鸟塘是2015年开始建的,每年的拍鸟时期最佳时期是在1-6月份,每天早晨7点到11点,是最佳拍鸟期。这个时间段鸟的品种比较多,白鹇出没的时间会比较集中,每天都会有十一只的白鹇集中在这里,有9只公的2只母的,有了这个鸟塘,带动了我们的观鸟经济,每年都有20-30万的收入。” 在村民建起的鸟塘旁,陶贤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

  村里的部分村民借助“观鸟经济”还发展起了民宿、农家乐等。芒坝现在已经有五家民宿客栈,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爱鸟者就过来留宿观鸟,民宿住不下,摄影爱好者和爱鸟者就自己在房顶搭帐篷住。2024年9月,两家民宿继续扩大住宿规模。

  “以前我们主要靠种植茶叶、玉米等传统产业为生,一年下来也没多少收入。如今,乡亲们依托生态优势,通过发展‘观鸟经济’过上了好日子,好几家的客栈都已经不够住了,你看王成家准备再盖一间三层的小楼房,一层做餐厅,二层三层做民宿,地基都挖好了。”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委会副主任陶贤说。

  在生态护林员王成的家里,有几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记录了许许多多观鸟爱好者在他家鸟塘拍摄的鸟类照片,每张照片上面都标注了鸟类的名字。“这张照片上的鸟名叫翠金鹃,它每年三、四、五月份这几个月才会进潭来,这个是在我的二号塘、一号塘和五号塘拍到的,下面这个叫风头鹰,它平时经常抓小鸟吃,它每天会进潭至少两三次,这个凤头鹰是在我的四号塘拍的,类似这样的图片还有很多,一个塘里一天至少能拍到三到四种鸟,把它们记录下来,摄影爱好者也开心,我们村民也很开心。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持续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意义——做美绿水青山,做强金山银山。”王成笑着说。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近年来,芒坝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游客体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观鸟旅游,不仅满足了广大旅游者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也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通过探索“观鸟经济”,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乡村振兴路子。

  作者:罗嘉 艾糠蓉(文/图)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戛纳电影节闭幕 中国导演毕赣获特别奖

  • 文博会:“美丽工坊”人气旺 手工艺品带动残疾妇女增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从闽北山乡到广袤神州,科技特派员制度历经20余载深耕厚植,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025-05-22 03:40
(解读人:王挺,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本文原载于《科普时报》)
2025-05-21 17:56
基于全基因组SNP的种群基因组学研究揭示,全球雪豹可划分为两大遗传支系:北部支系和南部支系。基因组水平评估发现,相比雪豹南部支系,北部支系的基因组杂合度和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这些特征与其演化历史及较小的有效种群大小相吻合。
2025-05-21 09:38
我国的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5-05-21 09:43
科学家发现,在线辩论中,GPT-4一类的大语言模型(LLM)如能根据对手的个性化信息调整论据,其说服力将比人类高64.4%。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Francesco Salvi和同事分别将900名美国人与另一个人或GPT-4配对,使双方辩论各种社会政治议题。
2025-05-21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