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来源:茶城思茅2024-10-26 18:20

  思茅区思茅港镇茨竹林村芒坝小组是一个布朗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寨,距离糯扎渡省级自然保护区周边仅200米,寨子边的百年古榕树上,一群群可爱的鹦鹉常年与布朗族村民朝夕相伴,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独特景观,芒坝也因此被称为“鹦鹉寨”。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走进芒坝布朗山寨,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随便走进一户村民家中,坐在堂屋边的走廊上,就可观赏到榕树上嬉戏的鹦鹉。“因为我们这个村自然环境比较好。很久很久以前,鹦鹉就飞到这里栖息,和我们共同生活。村民们爱榕树护榕树、爱鸟护鸟的保护意识从老一辈就一直传承下来,不只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女也是这样,一直恪守爱鸟护鸟的信念。”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委会副主任陶贤介绍,寨子里有37棵古榕树,据统计,生活在这里的鹦鹉有400多只。这种鹦鹉学名叫大紫胸鹦鹉,灰色脚,头胸紫兰灰色。雄鸟眼部周围额头呈淡绿色,上嘴为红色,下嘴为黑色。雌鸟嘴全黑,前顶冠无蓝色,中间尾羽为蓝色。

  在陶贤的记忆中,从小就有许多鹦鹉及其它鸟类在寨子周边繁衍生息。据村里的老人讲述,很早以前,寨子里来了一群鹦鹉,大家都很爱护,不准打鸟,不准捞鸟蛋,不准破坏鹦鹉和其他鸟类生活的环境,鸟群越来越壮大,其他种类的鸟儿也陆续在此定居。寨子周边的榕树、竹林都是它们热爱的栖息之所。夏季榕树果子还不成熟,鹦鹉就到保护区和周边森林里觅食坚果、松果、曼噔果、猪料果等野果,夜晚回来榕树或者竹林安睡。这些特殊的“客人”与人类很亲近,村民们与它们也和谐相处。鹦鹉逐渐多了起来,小组的村民也主动做起了监测员,每一群鹦鹉都有专人监测。

  就在不久前,护林员王成在巡护时发现一只脚受伤的鹦鹉落在寨子边的竹林里,遂将其带回家中细心救助养护,根据小组的约定,待鹦鹉完全康复后,需要在其他村民的见证下,放归鸟群。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1999年,芒坝小组成立了鹦鹉保护协会,制定了有关保护制度,禁止乱砍盗伐思茅松和大榕树,明确爬树抓鸟要罚款,并模仿自然形态制作几十个鸟巢,为鹦鹉快乐地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寨子周边的野生动物和鸟类也被纳入村规民约,全民动员。对于观鸟和摄影爱好者,村里也不让飞无人机,以免惊吓到鹦鹉和其他鸟儿。如今,芒坝党支部成员通过“线上+线下”开辟保护开发新途径,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新媒体线上平台,打造芒坝鹦鹉寨知名度,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慕名而来。

  “我们是从贵州过来的,听说这里能看到很多种鸟类,就到鹦鹉寨来拍鸟,今天刚刚到,运气挺好的,刚到就拍到了有名的大紫胸鹦鹉,并且我感觉当地的老百姓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对鸟的保护都很好,我们准备待上几天,多拍一些不同的鸟类。”观鸟爱好者武先生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芒坝这座西南边陲的布朗山寨,通过鹦鹉搭起了一座连结外界的无形桥梁,布朗人也通过鹦鹉更好地认识了自己,认识外面的世界。“观鸟经济”俨然为当地百姓插上了致富的翅膀。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我们这里的鸟塘是2015年开始建的,每年的拍鸟时期最佳时期是在1-6月份,每天早晨7点到11点,是最佳拍鸟期。这个时间段鸟的品种比较多,白鹇出没的时间会比较集中,每天都会有十一只的白鹇集中在这里,有9只公的2只母的,有了这个鸟塘,带动了我们的观鸟经济,每年都有20-30万的收入。” 在村民建起的鸟塘旁,陶贤兴高采烈地向记者介绍。

  村里的部分村民借助“观鸟经济”还发展起了民宿、农家乐等。芒坝现在已经有五家民宿客栈,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众多摄影爱好者和爱鸟者就过来留宿观鸟,民宿住不下,摄影爱好者和爱鸟者就自己在房顶搭帐篷住。2024年9月,两家民宿继续扩大住宿规模。

  “以前我们主要靠种植茶叶、玉米等传统产业为生,一年下来也没多少收入。如今,乡亲们依托生态优势,通过发展‘观鸟经济’过上了好日子,好几家的客栈都已经不够住了,你看王成家准备再盖一间三层的小楼房,一层做餐厅,二层三层做民宿,地基都挖好了。”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委会副主任陶贤说。

  在生态护林员王成的家里,有几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记录了许许多多观鸟爱好者在他家鸟塘拍摄的鸟类照片,每张照片上面都标注了鸟类的名字。“这张照片上的鸟名叫翠金鹃,它每年三、四、五月份这几个月才会进潭来,这个是在我的二号塘、一号塘和五号塘拍到的,下面这个叫风头鹰,它平时经常抓小鸟吃,它每天会进潭至少两三次,这个凤头鹰是在我的四号塘拍的,类似这样的图片还有很多,一个塘里一天至少能拍到三到四种鸟,把它们记录下来,摄影爱好者也开心,我们村民也很开心。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持续保护好生态环境的意义——做美绿水青山,做强金山银山。”王成笑着说。

思茅港镇茨竹林村:好生态迎客来 “观鸟经济”富乡村

  近年来,芒坝村不断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游客体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观鸟旅游,不仅满足了广大旅游者亲近大自然的需求,也促进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通过探索“观鸟经济”,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共赢的乡村振兴路子。

  作者:罗嘉 艾糠蓉(文/图)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南宁:秋日好风光

  • 贵州剑黎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2024-10-25 09:16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5 09:12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2024-10-25 09:08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2024-10-25 09:03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2024-10-25 09:02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2024-10-24 09:1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2024-10-24 09:17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著,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2024-10-24 09:11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2024-10-24 09:10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2024-10-24 09:08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获益,又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2024-10-24 09:05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2024-10-23 09:37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024-10-23 09:35
银线飞架,纵横神州。只用0.00526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2024-10-23 09:29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2024-10-23 09:22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2024-10-23 09:1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著效果。
2024-10-22 11:09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2024-10-22 11:09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2024-10-22 11:08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持之以恒的毅力。
2024-10-22 11:0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