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低空经济的基本概念、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低空经济的基本概念、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

来源:光明网2024-10-17 14:50

  作者:徐宁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将低空经济作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将该产业视为新增长引擎,由此我国低空经济步入快速发展轨道。然而,由于发展低空经济具有较强的前沿性、系统性、融合性、技术性、规范性等复杂化的特点,当前社会各界对此认知不一,也不尽全面。为此,南京大学长江产业发展研究院团队基于实地调研和文本研究,以系列文章的形式,试图将低空经济的基本概念、主要方向及关键问题讲清楚,并指出需系统性推进的六项核心工作,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逐个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各级政府、各类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机构组织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框架,也试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推动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展低空经济的本质,是将通常以1000米以下为标准的低空空域作为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根据需要可延伸至3000米,最大限度可到达6000米),一切围绕低空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均应纳入低空经济的范畴。这好比对地面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种农作物、盖商品房、搞工业地产、建学校医院、规划交通运输等,根据不同的使用形态和商业场景,其经济价值不一而足。根据赛迪研究院(2024)定义,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飞行活动为核心,以无人驾驶、低空智联网等技术组成的新质生产力与空域、市场等要素相互作用,带动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与地面不同的是,开发低空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飞行器或悬浮设备的低空作业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安全性和经济性是低空经济的两大基本属性,也是贯穿其发展始终的最为根本的一对矛盾,对二者的推动提升和权衡取舍也将决定了低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从发展的主要方向来看,开发利用低空资源不外乎围绕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是通过低空将人或物进行空间转移,即提供运输服务。由于低空运输是在空中通过点对点的直线飞行方式来实现的,因此相较于地表上的公路、铁路、水路以及高空运输,低空兼具“中短程+高效率”的特征。例如,现在国内正探索型运营的“上海-昆山”跨地面繁忙区域航线和“深圳-珠海”跨深圳湾航线,都能够对地表运输的弊端进行很好的弥补,成为追求效率商务人士的最优选择。此外,目前顺丰、美团等平台企业也都在纷纷探索利用无人机运输中小件货品,在沪深等地开展示范飞行;常州白鲸航线等企业探索利用6000米高空采取固定翼非增压无人飞机进行中程距离城市间货运。

  二是贴近地表围绕人类生产生活的各种需求进行服务,如农林植保、应急救援、城市治理、巡逻巡检、休闲娱乐等等。相较于地面的单一平面场景和高空的单一运输功能而言,这是低空经济最独有,且发展空间和可塑性都极具想象力的方向。其中既包括中长距离的固定翼飞机飞行作业服务,例如西部地区利用固定翼无人机进行大面积种植区域的农药喷洒、沿长江对航道及两岸区域进行航拍巡逻等;还有利用多旋翼无人机进行悬停式作业服务,如城市违建巡查取证、电线电缆桥梁巡检、轻微交通事故取证处置、高楼消防灭火等。同时,能够兼具固定翼与多旋翼的复合翼无人机也开始崭露头角,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各种应用场景。

  三是各种低空飞行器及机库机场等相关基础设施的生产制造,这与前两个方向不同,属于制造业范畴,比如生产eVTOL(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小型无人机、各种用于起降停的机场机库、数智化管理设备、服务低空飞行的辅助设施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虽然都是运输载体,低空经济的制造业效应在短期内并不会像汽车产业一样规模庞大且产业链拉动力强:一方面是因为短期内,低空飞行器不可能实现像汽车一般的由消费者个体驾驶且家家户户持有;另一方面,由于低空飞行相较于地面而言是三维立体式的,其飞行的高复杂特征导致对航路规划管理的能力要求和对飞行器通感监控的技术要求远超地面,因而在当前低空经济发展初期,低空飞行频次和密度都会就这样较之地面更低,也难以形成较强的制造业效应,认识这一点特征尤为重要。

  当前全国正掀起一波低空经济发展热潮,2024年更是被视作我国“低空经济元年”,各地方政府也都在纷纷“抢域升空”,政策法规出台、商业场景探索、产品生产创新等各种事件层出不穷。然而,面对当前低空经济的“热”,笔者认为,对一些关键问题的看法和认识必须“冷”且理性,应当基于国家大力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及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把握:

  1.关于在哪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由于顾及安全性,不少地方政府把发展低空经济的重点放在远离密集人群的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区域。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和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支柱。安全性固然是发展低空经济的基础前提,但更为重要的是充分实现低空空域开发的经济价值,把低空飞行作为常态化、高价值的经济活动形态。因此,贴近地面(300米以下空域)、人口稠密、经济社会发展场景丰富的区域才最适合低空空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过度追求安全性而“因噎废食”把低空飞行一味放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就只能实现小范围、低频次、轻量级的发展,这背离了发展低空经济的初衷。由此,在低空经济发展的初期,各地方政府可以在更为安全的区域进行探索,对空管协调、航路管理、飞行管控、制度规范等重要保障体系进行充分试验与示范,为高频次高价值高质量的低空飞行夯实基础。

  2.关于谁来发展?发展低空经济的基本行政单元应该是设区市,而并非在县区一级统筹。这是由于,一方面县区一级行政单元涉及面积过小,不利于低空商业场景的开发;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低空所需要的配套支撑如空域协调与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智联网建设等,也至少得设区市层面才能完成。这一点与制造业不同,通常我国发展制造业的基层行政单位都是落在县区一级,这反映了空域开发和土地开发的差异以及低空经济的服务业属性。除了地方推动之外,国家层面的整体性制度设计也极为重要,例如空域管理协调模式、飞行器与基础设施强制标准、低空通行法规规则、“空-地”“空-空”通信标准等等。我们认为,我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系统性推进,基层政府的重点在商业场景开发,并以此为牵引逐步推动相关规则制度体系的完善,上级政府通过不断出台各种标准规则为各地发展低空经济提供制度保障。

  3.关于如何发展?调研中我们也看到,由于发展低空经济的体系较为复杂,一些地方政府有把低空经济“制造业化”的倾向,例如大力招引飞行器及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集聚,扩大低空飞行器的制造产能;也有不少原本不属于该赛道的中小企业趁着风口进入低空经济领域,如动力电池、电机设备、碳纤维材料以及各种软件系统等。如前所述,在发展初期,制造业只是低空经济的过程性属性,其根本属性应当是服务业,尤其当前更不宜在尚未明确低空服务重点形态的情形下盲目发展制造业扩大生产产能。我们认为,当下应当鼓励各地方政府和企业“因地制宜、百花齐放”开发低空服务形态及商业场景,而对于飞行器生产等制造业,则应当避免一哄而上,否则只会造成该行业的制造产能迅速过剩,不利于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4.关于发展远景?现阶段发展低空经济的目标是把低空服务形态充分发掘,并配以飞行器及相关设施的生产制造。由于低空飞行天然需要数智化平台支撑,且与人类生产生活场景紧密结合,这将产生大量关于人类社会的数据,因此从长远来看,低空飞行及服务只是一个阶段性过程,低空经济发展的未来必将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深度挖掘低空飞行数据要素价值、大力发展数据要素产业,这才是低空经济的终极方向。此外,低空经济除了要为高质量发展做贡献之外,还应跟国家的高水平安全相结合,例如确保低空飞行不危害公共安全、以低空经济发展促进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推动边海空防国家领土领空领海的安全等等。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