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人寿75载:一字一诺 从心出发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中国人寿75载:一字一诺 从心出发

来源:新华网2024-10-14 18:31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人寿成立75周年。拳拳向党心、悠悠为民情,从1949年到2024年,中国人寿始终把自身发展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之中,与时代共奔涌,与国家共璀璨,与人民共命运,与未来共奋进,持续书写着绚丽多彩的国寿篇章,致力于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以中流击水之姿,怀国之大者之心,践人民至上之诺,守寿福绵长之约,“中”“国”“人”“寿”这四个字,字字千钧,每一个字都是中国人寿对国家和人民的庄严承诺。

  中:中流击水 与国同行 以央企本心担当时代使命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批准组建国内首家保险公司,开启中国人寿发展元年。1996年,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分设成立,迈入专业化经营时代。从1996年到1998年,公司营销队伍在短短两年时间里由近6万人发展到20多万人,保费收入从200亿元左右增加到530亿元,一跃成为我国最大的保险公司。1998年10月,国务院批准改建成立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从此,中国人寿作为独立品牌出现在世人面前,加快向现代化迈进。

  当时代的脚步走进21世纪,中国人寿亦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改制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的寿险公司于同年12月在境外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在随后十余年间,集团旗下资产公司、财险公司、养老险公司、国寿投资公司、国寿健投公司相继成立,持续开辟新业务领域。2012年,中国人寿正式列入中央管理,为公司改革创新、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2016年,中国人寿入主广发银行,开启保险、投资、银行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综合金融新格局。

  时光荏苒75载,一代又一代国寿人薪火相传、接续奋斗,秉承“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理念,践行“相知多年值得托付”承诺,在时代大潮中劈波斩浪、锐意进取。目前,中国人寿已从一家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成为核心寿险业务在境内外上市的现代公司,从一个单体的寿险公司发展成为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综合金融保险集团,旗下多家单位均位居细分行业第一或前列,不断在时代中成长,并以成长回应时代之诺。

  国:国之大者 善作善成 以实干恒心服务国家发展

  从科技自立自强到区域协调发展,从绿色低碳发展到乡村全面振兴……为了攻坚克难“一点也不含糊”,为了实现伟大复兴“一步也不拖”,中国人寿作为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正秉持金融报国、保险为民的初心使命,奋力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金融答卷。

  翱翔九天的航天卫星,自由展翅的C919国产大飞机,构筑网信长城的PKS体系……一项项“国之重器”、一次次“硬核突破”,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正在背后给予倾力支持和长情守护。中国人寿积极参与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投融资,以金融向“新”力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达87万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投资规模超3500亿元,科技金融信贷余额超2200亿元,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作用有效彰显。

  对于一个人口14亿之巨,幅员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之艰巨可想而知。如今放眼望去,京津冀灯火如繁星,大湾区潮涌催人进,长三角跑出“加速度”,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日益增强。发展之路上,中国人寿精准对接区域金融保险需求,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全集团保险资金支持重点区域存量投资规模再上新台阶,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三大区域对公一般贷款增量占全行贷款增量的89%,以特色为基挖掘区域潜力,助力改革图卷在神州大地上徐徐铺展。

  绿色发展是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指引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作为行业“头雁”,中国人寿逐绿而行,将绿色金融作为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持续丰富产品体系,拓宽碳汇保险服务领域,实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碳汇全覆盖,填补了我国多个生态系统碳汇保障空白,并持续加大绿色发展的投资和信贷支持力度。中国人寿2023年绿色保险保障金额达12万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绿色投资存量规模超50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超1900亿元,以金融活水守护“绿水青山”。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十八大以来,12个中央一号文件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主题,对“三农”工作进行系统部署。从湖北丹江口的汩汩清水到郧西的千亩茶园,从广西龙州的赤红热土到天等的高耸石峰……一茬一茬接着干的国寿人与老乡们一起,在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中,塑造和领略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磅礴景象。中国人寿2023年涉农风险保障超35万亿元,承保3亿多人次,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全集团保险资金投资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存量规模超1300亿元,涉农信贷余额超1800亿元。

  人:人民至上 坚守本源 以为民初心守护美好生活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加快推进之际,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并提出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健全普惠保险体系,更好满足农民、城镇低收入者等群体保险需求,优化新业态、新市民等保险保障供给。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国人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保险姓保,强化风险保障,持续丰富产品服务体系,全力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例如,在健康养老领域持续发力,公司大病保险覆盖近3.6亿城乡居民,2023年赔款超250亿元,承办长期护理保险覆盖4400万人,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管理规模超1.7万亿元,各类商业养老保险积累准备金规模近4万亿元;聚焦新业态人群需要,公司2023年为新市民、新业态人群提供约8.6万亿元保险保障,农民工工资履约保证保险为322万农民工提供1609亿元工资保障。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不断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新篇章。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更好的日子体现在顶层设计不断落地落实,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乡村学校的琅琅书声、拎包就能入住的养老公寓……中国人寿在全局上擘画,在细微处推进,一老一小间,彰显“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的为民担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先后发起设立合计总规模500亿元的大健康基金、200亿元的大养老基金、100亿元的银发产业基金,并加速在全国20-30个中心城市推进养老养生项目布局,大力构建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三位一体”的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和在建养老床位数近1万张。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始终坚守在公益事业第一线,助养地震孤儿、策划国寿小画家活动、举办CBA小记者梦想计划等,特别是自2019年起创新开展“百校体育帮扶计划”,面向湖北、广西、四川、云南等12个省区市的乡村学校,通过捐赠运动器材装备、选派体育大学生志愿支教、开展专业篮球集训和联赛等形式,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体育教育缺失现状。截至2023年底,该计划已累计支持917所乡村学校,受益学生达85万人次,无数希望的种子正在生长发芽。

  寿:寿福绵长 共赴新程 以奋进决心奔赴辽阔未来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奋斗是最大的驱动力。中国人寿始终与党和人民同心同行,全力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用心守护人民美好生活,锻铸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让“相知多年值得托付”的承诺历久弥坚,不因时光流逝而消散,在民族复兴伟大进程中发挥更长久的作用。

  突出的政治优势是中国人寿深耕中国市场的最大优势。中国人寿与共和国同生共荣,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奋进力量。集团年合并营业收入保持1万亿元,2023年境内新增各类风险保额近800万亿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直接服务实体经济存量投资规模超4.6万亿元。每一个坚实的步伐都镌刻着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

  独特的网络优势是中国人寿触达客户和服务客户的坚实根基。中国人寿在全国共有2万多家分支机构及网点,近80万员工和销售队伍和5000多家服务柜面,并设有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新加坡、印尼、英国伦敦、美国纽约等分支机构和代表处,同时各类金融保险服务不仅能“网上办、指尖办”,更能“身边办、就近办”,让温暖守护常伴你我身旁。

  雄厚的客户优势是中国人寿成就事业的最大财富。中国人寿已累计为超8亿客户提供保险保障、财富管理等服务,客户的所需、所急、所难、所盼都指引着改革创新的努力方向。让数据跑起来、让信息活起来,让困惑有答案、让心声有回响,一切都只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一站式金融产品服务。

  卓越的品牌优势是中国人寿持续发展的“护城河”。中国人寿连续22年入选“世界500强”榜单,品牌价值达5019.85亿元,持续领跑中国金融保险企业。在时光的洗礼下,“金字招牌”始终熠熠生辉,“要投就投中国人寿”凝聚成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走入千家万户,与一代又一代的客户“双向奔赴”。

  强大的综合金融优势是中国人寿制胜市场的重要法宝。中国人寿集团下设8家一级子公司、1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1所直属院校,业务范围全面涵盖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并已与30家地方政府、69家企事业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集聚发展动能,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风生水起逐浪高,扬帆破浪再启航。75年如白驹过隙,当年勾勒的发展蓝图,已成为大潮奔涌、千帆竞发的壮美实践。面向未来,中国人寿将持续紧紧围绕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充分发挥好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努力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行中国电影日活动

  • 赞比亚举行隆重活动纪念“非洲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日本国立天文台团队对宇宙年龄只有26亿年时的一个星系的观测结果,揭示了这个神秘的棒状结构。它的出现非常令人意外,因为其特征本应摧毁这个棒状结构,但它看起来却极其稳定。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