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来源:光明网2024-09-20 18:46

  光明网(记者 刘晗旭)风笛长鸣,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二连浩特铁路口岸驶出国门,在草原丝路驰骋奔腾。回望过去十年,经此运行的中欧班列线路由最初的2条逐渐增加至71条,累计接运列车突破16000列,不断跃升的数据见证着中欧班列的高质量发展历程,也进一步凸显了二连浩特口岸在国际贸易中的枢纽作用。

  作为中蒙最大陆路口岸,二连浩特口岸是中欧班列“中通道”的唯一进出境口岸。数据显示,2023年,二连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和口岸交接列数均创历史新高,全年进出口货物运量达到1700万吨,书写了深度融合、互利共赢的贸易互通新篇章。一条千百年前的“万里茶道”和这座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正借着“一带一路”的时代东风和中欧班列的铁龙奔腾,成为祖国北疆最亮丽的风景。

  跳动的“绿色脉搏”

  风吹过境,乘坐列车奔驰于集二国际干线上时,集草、灌、乔为一体的防护林带犹如大地的“绿色脉搏”,护卫着铁轨,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无限的生机。集二铁路是连接内蒙古、乌兰巴托、莫斯科的国际联运干线,也是“一带一路”中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横穿中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的浑善达克沙地,这条铁路干线过去常年被黄沙环绕覆盖,飞沙走石、遮天蔽日,沙害断道时有发生。“风吹沙子跑,沙砾打在脸上就像刀子割一样”,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工长张炜谈起27年前的艰苦岁月,第一次清理风沙埋道时,沙子打得人睁不开眼的景象让他记忆深刻。“那时候,只要刮大风,我们就得扛起铁锹、背上水壶干粮赶赴沙害现场,一锹一锹地把掩埋线路的沙子铲出去。”频繁发生的沙尘暴使线路被风沙淹埋,给铁路运输带来严重影响。数据显示,仅2001年至2002年间,集二线就发生沙害断道301次,沙害造成停车83次,影响行车767小时26分,最严重时,沙埋轨面高达1.5米。

  为消除沙害影响,集二线上的“防风治沙人”数十年如一日地投入到播绿阻沙的任务中。从最初的挖坑栽树到铺“麦草方格”,再到搭建尼龙网格沙障,他们将“绿装”披在了这片不毛之地上。“首先选取60厘米长的麦草,扎入沙子深约15厘米,让麦草头尾自然竖立合拢,横1米、竖1米,交错扎制形成草方格,然后外围使用尼龙网格沙障、栽植高立式沙障等措施,形成育草带、阻沙带、固沙带、造林带‘四带一体’的防风固沙体系。”张炜介绍道,车间还成立了技术攻关组,先后研制出的旁通扳手、液压网围栏立柱起拔器、半自动除草机等革新成果10余项,在治沙植绿中发挥重要作用。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集二线上的“防风治沙人”正在搭建尼龙网格沙障。记者刘晗旭 摄

  “有了防护林带,沙害断道次数大大降低了,近十年没有再出现过。”集宁工务段治沙车间副主任刘书平表示,近年来,浑善达克沙地的沙尘暴逐年减少,截至2024年7月底,集二线铁路干线绿化率达82.2%,樟子松、榆树、沙枣等树种在线路两侧蓬勃生长,寸草不生的荒漠戈壁披上了美丽新装,不仅构筑了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为通往蒙古国、俄罗斯的过往客货列车筑起一道别样的绿色屏障。

  翻新的“最强大脑”

  南邻西里站,北邻蒙古国扎门乌德站,这里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铁路口岸,也是集二铁路的终点站——二连站。明末清初之时,一条始建于福建武夷山,经汉口到华北,再从张家口到蒙俄的“万里茶道”开始形成,这条国际贸易运销线,是亚洲陆路交通大动脉,也是茶叶之路的核心路段。现如今的二连站,地理位置特殊,政治责任重大,主要承担着进出口国际联运货物的交接、换装、运输任务,以及国际、国内旅客平安出行的重任,是亚欧大陆的重要通道、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枢纽。

  “二连站建站至今,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扩能改造。”二连站党委书记王士超介绍道,2022年8月,二连车站调度指挥中心正式建成使用,实现了宽轨场、准轨场、换轮库、边检场“四场合一”集中控制运输组织模式和行车指挥与调度指挥的整合,为提升口岸运输能力和中欧班列高效运行提供了充足运力保障。走进宽敞明亮的调度指挥大厅,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和对讲机联控声此起彼伏,站场内线路使用情况在大屏幕上一览无余,随处可见现场作业人员忙碌的身影。“这几天中欧班列的车流比较多,我们要保证其优先接入、优先取送、优先换装、优先返空。”二连站车间主任云志俊表示,作为运输组织的“中枢神经”,如何优化车流组织结构、精准下达作业计划、高效指挥接发列车、畅通中欧班列运行,是调度指挥中心的首要任务。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集二铁路的终点站——二连站。二连浩特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调度指挥工作就像是‘排兵布阵’,既要思维缜密,又要临危不乱,不能出现一丝一毫的松懈。”二连站主任调度员安成勇说道,科学指挥提效率,协调联动保畅通,才能安全高效组织列车运行。调度指挥中心的高效运转,让中欧班列“中通道”的作用愈发凸显,为畅通国际国内物流大通道增添了新的动能。截至7月31日,今年二连浩特铁路口岸接运出入境中欧班列2033列、运送货物23.23万标箱、254.2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0%、12.3%、12.4%,各项数据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强劲的“动力枢纽”

  清晨,当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园沐浴第一缕阳光时,呼和浩特铁路物流中心集宁营业部货装值班员陆开顺矫健的身影已经在集装箱间穿梭,时而弯腰检查车体,时而对簿查验货物……陆开顺开启了新的一天的工作——为中欧班列做“体检”。“每趟列车出发前都需要保证货物装载加固状态良好,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中欧班列做‘体检’。”陆开顺边说边走,他一个个检查箱内货物品名及装载加固情况、箱门关闭状态是否良好、箱体锁头是否入位等。“对我们来说,一天下来上下爬车40多次、步行将近15公里早就习以为常。”

发现最美铁路|铁龙奔腾!抒写中欧班列草原丝路新篇章

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园内正在进行中欧班列集装箱装车作业。光明网记者 刘晗旭摄

  陆开顺所在的七苏木国际物流枢纽产业园位于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东北部,建有铁路专用线3条、临铁仓库5座22000平方米,“我们正在逐步打造‘以流促贸、以贸聚产’,集‘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保税加工’为一体的全产业布局。”七苏木铁路物流中心经理张磊介绍道。据悉,自2016年11月乌兰察布首列中欧班列从七苏木物流园区开行至今,累计形成总货值15.04亿美元,总货重49.49万吨,成为了地方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汽车配件、机械设备、日用百货、葵花籽、家电、木材、建材等上百种货物走出国门,出口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木材、煤炭、原油、铁矿石等重要物也资源源不断从蒙古国运到国内,重去重回、频次稳定的中欧班列也促进了进出口货物在区内物流落地、贸易落地、产业落地,实现了中欧班列中通道经济和内蒙古产业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绿色脉搏”护航,“最强大脑”提速,“动力枢纽”赋能,草原丝路上,中欧班列如银龙般蜿蜒前行。它承载着“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时代使命,也为亚欧大陆拉起互利共赢的纽带,展现了新时代下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宏伟蓝图。铁轨向远方延伸,梦想与希望在此刻交汇,“钢铁驼队”的车轮下,一个更加繁荣、开放、和谐的壮丽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