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4-09-06 09:53

  兆驰晶显、中微公司、晶能光电等行业翘楚纷至沓来,这里的LED芯片产能已跃居全球前三,跻身国内最大的大功率LED光源生产基地,手机闪光灯和移动照明出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以全市二十五分之一的土地创造三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这里的工业营业收入占全市比重超过50%,全区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近15%的份额,在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连年进位。

  北大南昌创新研究院、北航江西研究院等大院大所、新型研发机构先后落户这里,一批百亿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拔节生长。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南昌高新区创新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1.2%,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75.5%,“链主”企业频频加码投资,产业发展逆势而上跑出“加速度”。

  培育产业生态

  华灯初上,流光溢彩。每到夜晚,南昌赣江两岸600多栋建筑上的LED灯光秀绚烂夺目。

  这些“光”,来自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团队开辟的世界第三条蓝光LED技术路线,南昌高新区重点打造硅衬底LED全产业链集群,率先在全球实现硅衬底GaN基LED产业化,大功率LED光源产能位居全国前列。

  一个区域面积仅为全市二十五分之一的开发区,何以成为全国LED产业重要产区?

  过去,南昌高新区LED芯片生产中的核心设备MOCVD主要依赖进口,供应长期受制于人。围绕“关键缺环”,当地引进国产头部设备制造商中微半导体,打造MOCVD设备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卡脖子”问题迎刃而解。

  头部企业自带“磁场”,新兴产业聚木成林。近年来,南昌高新区持续打造高质量、强韧性的产业生态,形成从核心设备、衬底材料、外延芯片、封装到终端应用完整的LED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园区成为“邻居”。

  自主创新推动、头部企业引领、产业生态培育,释放出园区发展的溢出效应。

  LED产业的壮大是南昌高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南昌高新区投促局副局长熊杏敏介绍,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制造、医药健康4条重点产业链,全区着力打造移动智能终端、光电、航空、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生物医药6个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产业集群2个。

  打造创新生态

  走进北航江西研究院工业CT成像检测实验室,无损检测工程师朱鹏正将一家企业送来的铸件放入三维工业CT成像系统中。经X射线照射和AI算法数据成像,只需几分钟,企业就能拿到一份详细可靠的质量检测报告。

  北航江西研究院院长彭翀介绍,自2019年入驻高新区以来,研究院承载应用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等职能,依托北航的科技人才优势,与企业共建8个联合实验室,解决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

  在高能级创新研发机构引进方面,按照“一个重点产业配强一个战略性创新平台”原则,南昌高新区主动对接大院大所,北航江西研究院、北大南昌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先后落户,为重点产业发展提供“最强大脑”。

  在创新服务平台搭建方面,南昌高新区引进一批服务商共同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普惠化、低成本、多样性的“上云用数赋智”解决方案和产品。同时设立数字化转型服务扶持资金资源池,根据企业营收规模分类确定资金申请额度。

  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南昌高新区持续加大投入,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连续5年保持高位增长。全区798家企业入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成长性企业29家,累计认定21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高新区依托高能级的研发平台,围绕产业打造创新生态,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南昌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艳说。

  守护绿色生态

  在南昌高新区采访,一个“拒绝百亿项目”的故事令记者印象深刻。

  一家锂电池模组生产企业看中南昌高新区的产业优势和服务效率,原本计划在这里投资200亿元建厂。

  “面对如此巨额的投资,我们也曾‘心动’过,但引进项目不能搞‘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熊杏敏表示,他们组织团队对项目投产后的综合影响进行评估论证,最终因能耗过高而放弃引进。

  在新发展理念下,除了向高能耗项目“亮红灯”,还应如何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水平?南昌高新区创新“环保管家”管理模式,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搭建智慧环保平台,依托专业化管理团队提升环保治理水平。

  高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黄禄星说,“环保管家”入驻后,对企业生产进行全方位“把脉问诊”,针对污水排放、固废贮存等问题开展体检,定期开出环保“诊断书”,帮助企业及时整改到位,降低企业环境管理成本,助力企业合法合规快速发展。

  秋意渐浓,鱼尾洲公园的滨水栈道纵横交错,水杉、香樟、池杉等树木层林尽染,漫步于此仿佛置身“漂浮的水上森林”。

  南昌华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人事行政总监谈振兴说,外地客户来南昌时,他喜欢带着客户到鱼尾洲公园水榭边的咖啡馆聊业务,这里彻底改变了自己对工业园区的传统印象,良好的生态是企业愿意来此投资的重要原因。

  今年前7个月,南昌高新区新签约项目81个,同比增长39.6%,总投资约348.86亿元,同比增长21.98%。

  站在新的起点上,南昌高新区正蓄势而起。(本报记者李兴文 陈毓珊 范帆)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电影《731》拍摄历程特展在哈尔滨举行

  • 安徽歙县:土楼晒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萍、研究员曹湖军、副研究员张炜进团队在氢负离子导体开发及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9-18 09:52
工业遗址与科幻主题联动,带来现实与想象交错的奇妙感受;科技手段还原知名IP场景,让游客沉浸到小说里的名场面;利用独特地质地貌,打造“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来一场新鲜、有趣的科幻游,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之一。如何做好科幻与文旅深度融合,丰富旅游供给?各地因地制宜进行了探索。
2025-09-18 09:50
记者17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部署在四川省资阳页岩气田的2口评价井测试产量均超百万立方米,其中资页2-501HF井试获日产气140.7万立方米,刷新我国页岩气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2025-09-18 09:44
当今中国,科学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作为人才培养的根基与路径,科学教育的潜力将变成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实力。
2025-09-18 09:43
日前,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牵头承担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遥操作系统测试平台通过专家组测试与验收。
2025-09-18 09:40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