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汇聚文明互鉴的力量 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汇聚文明互鉴的力量 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来源:光明网2024-08-21 10:00

  编者按:

  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China Travel”火爆全球社交媒体,“City不City”迅速风靡大江南北。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化国际城市,成为海内外游客的热门选择和重要窗口。因此,北京市委宣传部和光明网联合策划推出《北京,请回答——一座超大城市的“V观”运行》系列海外视频,集纳海外博主与专家学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超大城市的“微观”场景为切入,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线进行探索揭秘。在一个个记录镜头下,讲好新时代北京故事;在一段段理论评析中,解读新时代北京发展,向海外网民和年轻群体展现北京魅力的同时,勾勒出真实可感的中国形象。

汇聚文明互鉴的力量 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在北京这座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古老的胡同与高耸的大楼比邻而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历史文脉与时尚创意相得益彰……在这里,既能听到中国传统的京剧与相声,也能欣赏来自海外的芭蕾舞与交响乐;既能遇见衣着新潮的中国青年,也能碰到在胡同里徜徉的外国友人。不同文化在交流中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共同绘就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画卷。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以其丰富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宜居的自然环境,吸引全球友人留学在北京、工作在北京、生活在北京。在《北京,请回答——一座超大城市的“V观”运行》系列海外视频中,马来西亚博主瓦妮(waneekoh)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留学生,用镜头生动展示了她丰富的生活、记录了她眼中的北京,“这里有无穷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性。我来中国北京这座城市留学是做了非常好的选择,学校有很多社团活动、有丰富的资源,感觉来北京留学真好”。同时,她邀请我作为嘉宾,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探讨了北京如何提供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留学教育,构架起了不同国家民众心灵相通的桥梁。北京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拥有众多一流大学和优势学科,在去年推出了10项政策,有针对性的满足留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近年来,北京进一步做优做强“留学北京”品牌,推动首都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发展,加速释放国际交往中心“强磁场”效应。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与人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有助于消弭文化间的隔阂。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两千多年前,驼铃声声回荡在漫漫古道上,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与贸易。而在今天,万里丝路如同一条纽带,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紧密相连,孕育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文化。这不仅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之路、交流之路、友谊之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各国人民在文化交流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在北京留学的国际学生正是这条纽带上的重要一环,通过他们的眼睛,可以看到不同文明间的相互交汇,碰撞出的绚丽火花。

  作为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北京拥有众多知名高校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也为国际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人文交流活动。首都高校自发开展的国际文化节便是其中的重要活动之一,迄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在国际文化节上,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通过特色服装和手工艺品展示、文艺演出以及特色美食品鉴等活动,展现了各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魅力。这些活动不仅是对多元文化的致敬与赞美,更促进了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尊重。此外,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等众多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以及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等丰富的博物馆与艺术馆,展现了北京“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让国际学生看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脉绵长的中国。

  作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的生态城市,北京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展现“双奥之城”新气象。2008年夏季奥运会与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世界看见了北京的热情好客,也见证着这座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与生态保护方面的卓越成就。伴随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持续深入,北京的空气质量逐年改善,蓝天白云的日子越来越多,蓝天、绿水、青山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北京的生态名片。地铁网络四通八达,共享单车和电动汽车等绿色出行方式日益普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选择,营造出更加绿色、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在现代化和生态化的进程中,北京不仅展示了独特的城市魅力,也体现了无限的发展潜力。

  作为吸引青年汇聚、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友好城市,北京鼓励国际学生来到北京就业创业。2024年4月,中关村论坛年会平行论坛北京国际青年创新发展论坛启动“留学北京+”行动,从实习、工作、创业、生活融入四个方面为国际学生提供便利化措施,为优秀来华国际学生搭建在京工作平台。此外,通过政策支持与专业培训等服务,北京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渠道。同时,伴随产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速,北京为海内外青年才俊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不断吸引全球人才落地,推动民心交流互通。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北京既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又洋溢着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勃勃生机和活力,国际学生不仅可以接触良好的教育资源,还能够深刻体会北京作为中国首都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当前,北京正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之路,并将不断发挥其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与外籍人士。新征程上,让文明交流互鉴、民心相知相通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彭军,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现任学院处级组织员;刘炳辛,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教师;吴思瑜,系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22级传播学硕士研究生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 中欧班列“枢纽经济”展新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