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物流运输已经进化到这种程度了?无论是高级感还是松弛感,存在感还是氛围感,它们帮助货物完成一趟趟自动化之旅,仿佛未来世界的运输指挥官。今天,中国外运自动化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就带着一套"神"操作来了。让我们跟着镜头一同感受"自动化"技能buff叠加的超绝体验!
自动驾驶,高速跨省——说走就走的松弛感
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一辆银白色的L4级自动驾驶重型卡车身轻如燕,自动调整速度和姿态,轻松地进行变道、躲避障碍物等操作。
自动驾驶重型卡车自动变道
自动驾驶重型卡车自动躲避障碍物
这是中国外运携手小马智行打造的国内首个自动驾驶跨省高速货运服务,目前已在京津塘跨省高速落地商业运营,突破了单一省市内的限定测试区域,自动驾驶路段总长超过100公里,涵盖了高速公路、进出收费站口、上下匝道等复杂情况。
中国外运自动驾驶重卡在京津塘跨省高速行驶
时代快速发展,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对高效、安全、低成本物流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日渐指向了自动驾驶技术。2022年,中国外运就已启动国内高速公路干线运输长距离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应用验证,截至2024年7月,自动驾驶里程已突破172万公里,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如今,中国外运自动驾驶业务已进入常态化商业运营,可满足多场景干线物流需求,与客户携手打造更多高质量智慧物流解决方案。
在降本增效方面,中国外运自动驾驶可以提高货物运输流转效率,业务准时率达100%;降低误差和人力成本、运营成本,货运过程中货损降低3%至5%,实现更加安全和可溯的物流管理。
在精准决策方面,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摄像头等帮助车辆感知环境,创建3D地图,使车辆在复杂的道路环境中高效做出准确决策,有效降低人工操作事故风险。
在信息协同方面,云控平台对车辆进行统筹管理,可以实现车辆、平台、基础设施间的通信协作,为驾驶员提供交通状况、路况预警、紧急救援等信息服务,提升车辆的协同性和安全性及货运管理效率。
同时,中国外运致力于以科技之力优化物流行业人员工作体验,以“场景+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向更安全、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更优体验的方向变革。
自动化仓储,智能接力——“0”Touch级的存在感
当自动驾驶重型卡车驶出高速公路,稳稳停在中国外运物流园区时,中国外运自主开发的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即将在仓库内开始一场“花式”接力,展现出各种举重若轻、收放自如的“技能”。
“机械舞者”自动装卸机器人挥动机械臂,高效执行系统下达的任务指令,完成货物从车厢至柔性输送线的自动抓取。
“智慧通道”自动化视觉识别输送线可灵活移动的柔性输送线为车厢与仓库搭起一座桥梁。货物沿此通过,经摄像头视觉扫描、录入信息并被自动送至对应通道口进行分拣。
“收纳大师”可移动码垛机器人根据货物种类和数量计算最优整理方案,多线操作,完成货物从自动化视觉识别输送线码放至指定垛盘的灵活精准操作。
“智能邮差”自动化料箱式机器人配备精度定位系统,善于灵活抓取并运输小型货物料箱,在复杂路线中能够同时将多个订单的料箱精准送至货架的不同指定位置。
“空中搬运工”自动化高层叉车AGF步伐稳健,穿梭自如,能够轻松举起沉重的托盘并根据任务指令准确地将货物搬运至各个货位,或从指定位置取出货物。
“巡查大使”自动盘点机器人以AI视觉技术为核心、以AGV为载体、以升降机构与视觉相机组为执行机构,完成每个库位货物信息的自动识别采集和校验等工作。
仓储一头连接着干线运输,一头连接着客户需求,在产业链供应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仓库运作模式依靠人工搬运和录入,费时费力易出错。为此,中国外运在物流运输各垂直领域提前布局、主动承担起研发工作,变传统模式为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作业模式,打造一系列相互配合的技术设备,打通仓储各环节障碍,组成一套自动化智慧物流解决方案,既能满足细分行业的定制化需求,又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柔性需求,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要求。
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需要反复试验,每一轮产品的迭代都需要持续打磨。作为招商局集团物流业务统一运营平台和统一品牌,中国外运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在智慧物流领域既经历了从0到1的创新灵感迸发,也在不同的真实应用场景下经历了从1到10的打磨沉淀,让自动化智慧物流解决方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进化,成为真实、灵活、为客户需求定制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以新质生产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水平。
无论是机械臂的舞动还是各种算法的交织,关于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的设想或许有千百种版本。但当未来照进现实,我们看到的不是技术取代人力,而是一种新的合作;感受到的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一种陪伴与支持。自动化技术的存在为人类社会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力量,而中国外运身为物流行业的引领者也为技术的迭代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
智慧过人,未来已来。中国外运将继续踏道为路,步履不停,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产业链供应链贡献更多一体化解决方案,以创新抵达未来。(李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