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刘晗旭)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综合业务司负责人林少滨表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值占我国外贸比重从2013年一直提升到了2023年的19.2%,以不到全国十万分之五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全国近1/5的进出口值。
据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关总署积极推动特殊监管区域整合成为综合保税区,目前全国有172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其中综合保税区有165个,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业务功能齐全。综合保税区可以开展加工制造、跨境电商、保税维修等多类业务,正在由原来的“两头在外”转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例如,我们按照现在国家制定的维修产品目录,可以在区内开展保税维修业务。”林少滨介绍,海关总署推动综合保税区和自贸区统筹发展,支持企业发展保税航空维修业务,以厦门口岸的保税航空维修为例,2023年进出口货值突破了1600亿元,辐射数十个国家地区的100余家航空公司,取得了良好效果。
税收政策优惠。综合保税区享有保税、退税、免税多项税收优惠措施,从境外入区的货物享受保税政策,从境内区外进入综合保税区的货物视同出口、可以享受退税政策,对于区内企业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自用的办公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
货物流转便利。多年来,通过海关监管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方面区内企业之间可以通过账册管理便捷流转保税货物。另一方面,企业可自行选择运输工具,让保税货物在各区域之间便捷的“区间流转”。“综合保税区的加工和物流便利优势吸引了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的集群发展,例如,重庆依托综合保税区,连续8年实现笔记本电脑产销量全球第一。”林少滨说道。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接下来,我们海关将继续从政策供给、功能拓展、手续简化、流程优化、制度健全五个方面着手,从更高层次、更广维度、更深领域增强综合保税区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林少滨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