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响应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号召, 积极 “走出去”,成为了中企出海中东的“先行者”。
沙漠中的“人工肾脏” 解决水资源短缺
中东和北非地区沙漠多、降水少,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传统的淡水资源管理通过限制用水、改善水质等办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淡水利用率,但工作繁琐且见效慢。因此,探寻创新型水资源解决方案成为了区域内亟需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海水淡化成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从源头上满足淡水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以沙特阿拉伯为例,整个国家70%以上的饮用水都来自海水淡化,当地的拉比格三期海水淡化工程便是采用了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日产水量60万吨,远超国际每天20-40万吨的主流产水量,为区域内240万居民供水。
然而,在沙漠中建设这样的“人工肾脏”,过程并不简单,这需要项目团队立足区域特点,找准发力关键点,从顶层设计到项目执行统筹考虑,系统谋划“线路图”。
以该项目为例,海水从进入到送出不走回头路,厂区占地面积较同类型海水淡化工程减少7.6%,这需要在设计时就上下贯通;此外,该工程使用了全球最大的压力过滤器和世界先进的PX能量回收装置,这也为施工团队的技术水平带来了更高的考验。
这些考验的背后是来自中资企业的努力,该项目由中国电建总承包建设。此项目后,中国电建在海水淡化领域持续探索,不仅开设海水淡化研究中心,深入研究20余种海水淡化工艺,熟练掌握了最主流的膜法和热法技术,还以工程建设平台为载体,培养储备海水淡化领域专业人才、整合各方资源打造海水淡化工程EPCO产业链。
“中国智慧”激发绿色发展新动能
在实现海水淡化工程的过程中,中国电建将海水淡化技术与新能源结合,通过光伏取代部分传统电力供应,降本增效,成为了中资企业在当地新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让中国“智”造惠及全球。
在中国电建实施的阿联酋阿布扎比塔维勒海水淡化项目、朱拜勒3A和朱拜勒3B海水淡化项目中,分别采取“海水淡化+光伏”和“海水淡化+光伏+储水”模式,减少了传统电力消费,顺应绿色发展大趋势。
自2004年进入中东市场以来,中国电建便致力于服务地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将新能源领域作为最重要、最优先的战略发展方向。中国电建先后以EPC总承包模式承建了卡塔尔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项目、阿曼益贝利500兆瓦光伏项目、阿联酋117.5兆瓦风电示范项目、沙特PIF第三轮SAAD 2 1100兆瓦光伏项目、沙特REPDO第四轮1100兆瓦光伏项目等一批区域内具有标杆意义的新能源项目。
中国电建在沙特阿拉伯正在建设实施的红海新城项目,将打造一座“新能源城市”,涉及光伏、储能、电网、海水淡化、供水管网、废水处理等诸多模块,其储能项目储电量高达1300兆瓦时。
大规模使用“光伏+储能”供给一座百万人口级城市的能源工程,实现了绿色无污染、零碳排放的能源供给,在推进当地产业转型、创新经济发展驱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进阶之路 积极作为应对新挑战
在中东20年的岁月里,中国电建不断迸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面对中东阿拉伯市场在项目执行标准、环保要求、本地化率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中国电建不断夯实业务实力,推进环境保护,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中国技术和产品,为关系中东阿拉伯国家国计民生的电力、水资源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电建如今已经在中东22个国家的20国全面开展业务,拥有48个分公司和20个子公司,员工38314人;在中东北非地区各国参与建设的电力项目传统能源装机容量达24824兆瓦,新能源装机容量达5250兆瓦,惠及阿拉伯人民约4.15亿人。
中国电建在中东地区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不断“走出去”,以开放的心态融入当地;它的历程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实现自我成长与当地发展的共赢。
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在新时代的中阿关系下,中国电建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继续高质量参与中阿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让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惠及阿拉伯人民,共同推进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乐言、艺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