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我们每天乘坐这趟列车往返于家里和市里,既不耽误干农活,又不耽误打工,票价还便宜!”7月10日11时25分,常年在吉林通化务工的太王镇阳岔村村民王先生登上了4348次列车。这趟“慢火车”成了他和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的通勤车。
公益性“慢火车”助力群众出行。满海鸥/摄
近年来,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公益性“慢火车”运营组织,打破山区与城市的空间地理束缚,促进城乡往来联系,推动山区村镇与城市经济社会一体化、同城化、同步化发展。当地铁路部门根据沿线群众需求,特别是生活在偏远山区,需要“走出去”务工、通勤群体的实际情况,适时增加列车停靠站和乘降所,将“慢火车”打造成大山里的“公交车”。
穿行在梅集铁路线上的4347/4348次绿皮火车,每天往返于通化市与集安市的长白区之间,全程走行115公里,运行2小时48分。途中停靠通化、集安2个车站以及水洞、鸭园、铁厂等8个乘降所。有些乘降所不设站台、不办理货运及售票业务,却是一些地方居民务工、通勤的重要交通工具。“增设乘降所后,极大地方便了沿途百姓的出行。他们可以每天‘出山’上下班,票价也很惠民。”这趟列车的当班列车长刘彦深有感触地说。
“慢火车”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满海鸥/摄
经济实惠、安全便利的公益性“慢火车”降低了百姓的出行成本,促进了山区群众就近务工、脱贫致富。“我坐这趟车可是好多年了!”当日12时18分,家住石湖镇的马凤军在石湖站登上4348次列车。30多年来,马凤军一直在通化务工,这趟车不知坐了多少回。“现在虽然富裕了,可以开车回来,但我还是愿意花几块钱坐火车往返。”马凤军说,这趟车就像是与自己共同奋斗的老伙计,有着别样情感。
这些山区里的公交化“慢火车”优化了资源要素配置、方便了务工通勤群体,进一步发挥了铁路与沿线人民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对促进城乡往来联系、推动山区与城市经济同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铁路部门通过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使“公益性”慢火车切实成为服务人民群众的便民车、致富车和连心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