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民航局:今年上半年航班正常率达到86.37%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实时 > 正文

中国民航局:今年上半年航班正常率达到86.37%

来源:光明网2024-07-10 13:38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航班正常性是旅客最关注的话题之一,不仅影响着广大旅客的出行体验,还能反映出民航整体运输组织是否高效顺畅,是体现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7月1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表示,今年上半年,在航班量同比增长13.4%的情况下,航班正常率达到86.37%。

  “航班正常不仅要提升航班正常率,核心是要提升民航的运行效率。”宋志勇介绍,近年来,中国民航局围绕提升民航运行效率,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聚焦三方面工作。

  优化空域结构,增加空域容量。随着国家空管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空域资源供给持续优化,中国民航局通过开设空中大通道,优化空域结构,增加繁忙空域航班容量,有效缓解了航班快速增长带来的空域紧张问题。宋志勇举例提到,2022年京广空中大通道启用。这条连接我国京津冀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南北空中交通大动脉,由原先的“单上单下”的双车道变成了“双上双下”的四车道,提升了将近40%的空域容量。“这样的空中大通道计划开设10条,目前已经建成并启用了7条。今年9月,第8条沪昆大通道也将启用,主要是解决东西向上海-昆明航班拥堵的问题,为航班高效运行提供空域保障。”

  完善运行标准,提升协同运输的水平。航空公司、机场和空管是民航运行的三大主体,中国民航局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航空公司航班飞行组织、机场地面保障、空管流量管理和机场靠桥率考核办法等多项政策措施,对缩减航空器运行最小间隔、减少地面滑行时间、降低航空器占用跑道时间、提升机场近机位靠桥率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不断优化运行标准。今年,中国民航局还出台了《民用航空协同运行管理办法》,构建协商决策、联动落实、动态管理的全国、区域、机场三级民航运行协同体系,持续提升航路容量和航班流量的匹配效率。

  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运行效率。近年来,中国民航局通过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优化改进运行方式,不断提升安全性和运行效率。比如,目前广泛应用的机场二类、三类仪表着陆系统,基于性能的导航系统、机上平面显示器技术,可以让飞机在低能见度情况下实现安全起降,减少天气原因对运行的影响。下一步,中国民航局将在智慧民航建设过程中,通过推进就近起降、点融合、基于航迹运行等运行新技术新模式,进一步提升运行效率。

  “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民航的航班正常率连续6年超过80%。”宋志勇表示,目前已经到了雷雨季节,也是一年中保障压力、保障难度最大的阶段,中国民航局已经提前进行了工作部署,在确保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努力减少天气对航班正常性的影响,保障大家顺畅出行。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