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为在港澳地区均拥有全功能附属商业银行的城市商业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向“新”求变之路。该行以产业专业化为突破口、以华侨金融为抓手,聚焦“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多措并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
聚焦“五大金融”重点领域,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了更好地助力产业结构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厦门国际银行坚定地将产业专业化作为银行战略发展方向,并持续深耕产业金融,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推动华侨金融、“五大金融”发展的维系纽带。
厦门国际银行充分发挥大数据、区块链、平台金融等金融科技的优势及价值,重点围绕“场景+两链”强化科技创新,逐步完善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及场景金融体系。当前,该行正加强与各类政府数据平台、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公司、核心企业合作,运用税务、工商、公积金社保、招投标、海关等大数据,打造并丰富融资场景,同时基于科技型企业特点打造专属产品,围绕科技型企业初步形成了“产、供、销”的场景金融产品体系。
在绿色金融方面,厦门国际银行“双碳”目标引领下,积极推动业务发展与环境保护良性循环,以新质生产力“含绿量”带动发展“含金量”。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绿色产业,厦门国际银行全面开展绿色金融行业策略研究工作,细分绿色金融产业分类授信策略,同时积极搭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绿色金融认定、绿色金融产品研发、绿色金融营销拓展、环境风险管理等提供系统支撑,实现绿色金融业务的全口径、集中统筹管理。
发挥特色禀赋优势,跨境金融助力新质生产力“扬帆出海”
作为我国侨资背景的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立足“华侨基因”,深度服务华侨华人客群。截至目前,厦门国际银行华侨金融业务量突破1500亿大关,已为超8.5万户侨胞侨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同时,凭借“以内地为主体,以港澳为两翼”的布局优势,厦门国际银行已深耕跨境业务多年,通过境内外联动协同,先后推出跨境担保、境外联合授信、跨境银团、跨境债券发行投资、投贷联动等产品,该行助力中资企业拓宽境外融资渠道、提升中资企业国际影响力。其中,2024年一季度境外贷款业务规模折人民币达24.75亿元,同比增幅近40%,同时2023年推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跨境e站通”,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该平台累计业务发生额折人民币已达277.5亿元。
在此过程中,为了适应新质生产力相关企业高效、灵活的服务要求,厦门国际银行多管齐下,着力打造“数据多跑路,客户不出户”的线上化服务体验,满足企业收支、投融资、汇率管理等各类跨境金融服务需求,同时采取减免外汇衍生品保证金、给予外汇交易汇率、汇款、贸易融资手续费优惠等手段,切实帮助企业减负担、增动力。
扎实修炼科技内功,数字化转型优化金融供给
在探索数字化、特色化的新金融服务模式过程中,厦门国际银行已建立了“Hello!梦想+”普惠金融品牌,依托数字小微、数字消费、产业供应链金融等平台,不断丰富特色数字小微零售金融产品与服务。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零售数字信贷余额超720亿元。此外,该行还发布了“国行E家”公司数字化品牌,构建“融升”创新授信、“慧升”支付结算、“盈升”渠道服务三大产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风控体系是商业银行为新质生产力企业在信贷额度、融资成本等方面进一步加码支持的底气所在。在风控保障方面,厦门国际银行坚持“智慧革新、数字引领”的金融科技发展理念,注重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研发,构建了风险数据、模型研发、智能决策、监测预警四位一体的智能风控系统,形成以大数据模型算法为核心的自主风控能力。
目前,厦门国际银行已搭建起统一风险引擎中台,实现全行风控规则、模型的统一部署与运行,统一管理全行各类产品的风险策略及决策过程,接入的内外部数据接口超过1000个,支持风控场景超过400个,部署风控规则超过5000条,年累计处理近3000万次进件,平均每天处理8万多次进件。这当中,厦门国际银行将自动化风险预筛、决策、预警等功能无缝嵌入业务流程,提升风险系统应用效果,逐步实现风险管理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保障各项业务高效运营。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厦门国际银行将继续向“新”发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禀赋,创新完善全方位、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为百行千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