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5周年!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5周年!科创板改革再出发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2024-06-20 09:37

  新华社北京6月19日电(记者刘慧 刘羽佳 桑彤)科创板,资本市场不断改革、拥抱创新的“试验田”。

  6月19日,在2024陆家嘴论坛期间,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这标志着科创板改革再出发,将为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打开新空间。

  2018年,黄浦江畔,“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宣告,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全新板块。经过5年多的努力,这片“试验田”孕育科创“繁花”。

  科创板改革旨在积极主动拥抱新质生产力

  设置多元化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截至今年4月末,科创板上市公司571家,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硬科技”企业登陆科创板,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形成产业集群。

  面对新的改革发展机遇,回望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5年来的“成绩单”,这片“试验田”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聚集地,与新质生产力的重点发展领域高度契合。

  “去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多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部署。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资本市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难得的机遇。”证监会主席吴清在19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吴清介绍,证监会推出“科创板八条”,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制度机制,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面对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中国的产业变革必须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还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都离不开资本市场更加顺应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工具、产品和服务。

  这给科创板提出了新的课题。作为新生事物,科创板的发展也还存在“成长中的烦恼”。比如,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还不够精准有效、力度也有待加强;新股发行定价、再融资、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基础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还不足等。

  市场各方期待,科创板在开板五周年的节点上深化改革,能够进一步激活资本市场能量,更好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发展,让更多金融资源有效助力中国科技创新乘风破浪。

  注册制走深走实需要持续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这次科创板改革再出发,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去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这为下一步注册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5年前,注册制改革就是从科创板试点起步,形成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交易所审核和证监会注册相衔接的注册制基本框架和主要制度规则,并逐步复制推广到其他市场板块。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就承担了支持科技创新和制度“试验田”的重要使命。本次科创板改革的深化,“试验田”先行先试的特点依旧明显。

  无论是开展深化发行承销制度试点,在科创板试点调整适用新股定价高价剔除比例,还是优化科创板上市公司股债融资制度,推动再融资储架发行试点案例率先在科创板落地……科创板对于注册制改革的探索持续向前推进。

  要看到的是,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政策开创性、敏感性、复杂性较强,需要持续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

  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科创板上对相关制度规则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后,再推向其他板块。这样的路径安排更有利于改革平稳实施,风险也相对可控。

  科创板改革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

  今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出台后,证监会密集出台了若干配套制度规则,涉及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加强退市监管等诸多方面。这些制度规则与意见本身逐步形成了“1+N”政策体系。

  随着本次科创板改革的深化,“1+N”政策体系持续完善,传递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科创板八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紧紧围绕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广泛听取科创板上市公司、行业机构、投资者、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科创板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障碍,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及时回应市场关切。”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观察“科创板八条”的改革举措不难发现,在努力提升制度包容性、激发市场活力的同时,加强科创板上市公司全链条监管,从严打击科创板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市场乱象,进一步压实发行人及中介机构责任,更加有效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也得到了重点关注。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快速推进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二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今日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