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生死时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货拉拉司机们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生死时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货拉拉司机们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2024-06-14 19:46

  送货途中,杨军路过四川省剑阁县,远远看到一群人围在河边,声音吵嚷。他立刻知道:有人落水了。

  把车停在路边、从后备箱拿出绳索,杨军动作娴熟地穿过人群,看到一个年轻女孩在河面上挣扎。他把备用轮胎和绳索搭配在一起,组成简易的救援设备,和老乡们携手,把女孩拉了上来。

  女孩的表哥为了救她,被冲到了更远的地方,杨军向剑阁消防队亮明身份——作为苍溪县红十字救援大队的队长,他上了消防队的救生船。遗憾的是,年轻的男孩被打捞上来时,已经没了呼吸。

  杨军还记得,男孩穿着一双白色的球鞋,白白净净高高大大,救上来后医生、警察、消防队员轮流为他做心肺复苏,却回天无力。宣布死亡的那一刻,男孩的父母嚎啕大哭,即使杨军已见惯生死,还是难免动容。

  按照救援队的传统,杨军对尸体进行简单默哀后,回到车上,直奔送货目的地而去。

  货车司机“爆改”救援英雄

  杨军的货车上一直带着灭火器、绳索、救生衣等救援道具,还备有两套“制服”,一是救援队的队服,一是货拉拉司机的工服。这恰好代表了他的两重社会身份。

  2015年,苍溪当地的一位老师因救人而牺牲,参加追悼会时,杨军深受触动,下决心也要为别人做点好事,就此接触到了救援队的前身。

生死时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货拉拉司机们

杨军(右一)在救援队的设备库

  最初的几年,大家主要是做捐款捐物、扶困助老等志愿活动,偶尔参与打捞尸体、事故救场等,但仍然是“散兵游勇”。2018年9月,苍溪县聚爱救援协会登记注册,在框架下成立了协会党支部和红十字救援大队,救援队成为正式的民间组织。

  如今,苍溪县红十字救援大队已拥有超过300名队员,并在苍溪县各重点乡镇设立了8个办事处及救援中队,多年来从事打捞溺水者尸体、火情抢险、车祸救场、山地事故搜救等救援行动,并参与过达州火灾、巴中洪灾、河南特大洪灾等重大救援任务。

  “队员大多是农民、工人、做小生意的、开小卖部的,共同点是我们骨子里还是有行侠仗义(的理想),路边看到别人有什么难处,不由自主就想上去问问能帮什么忙。”杨军说。

  成为货车司机前,杨军也是一个“生意人”,开了一家经营广告的小门店,为县城的两个大型超市长期供应广告。开店的人时间相对灵活,但偶尔还是会耽误。“有时候客户的广告负责人打电话来说:杨军你弄一下这个,明天我要用。但那会我可能正在河边打捞尸体,或者在山上找走丢的老人。”

  近几年经济下行,广告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杨军还尝试过修手机、去外地打工、组织拓展培训等谋生之道。他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老人经常生病,孩子上学要钱,几年下来,经济状况没什么起色,还欠了不少外债。

  机缘巧合之下,杨军注册货拉拉成了一名货车司机。“这个就是来钱快,跑一单就有一单的钱,而且时间比较灵活。”杨军展示了他的货拉拉后台流水,6月1-2日因为跑了长途,收入在1000元上下,其他时候跑一天大多是300元左右。

  “半百人生,我现在就是多吃点苦,能拿到钱就好。”杨军计划着,最好能在两年之内,多赚点钱,把债务还个七七八八。

  一边是经济状况不太乐观的普通司机,另一边是“神兵天降”的救援队长,双重身份的不同“反转”,加重了杨军身上的疲惫感,却没有给他带来多大的心理落差。

生死时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货拉拉司机们

脱下救援服的杨军是一名货拉拉司机

  生活压力的重担落在他肩上,但他还是觉得很有“奔头”——能赚到钱了,也能做自己觉得有成就感的事。9年来,杨军带领队员开展无偿献血、城市创卫、安全保障等各类志愿服务2500余次、应急演练180余次、紧急救援行动1500余次,也见证了灾害中数不清的生死瞬间。

  生死面前无大事。“人总有一天都会去世,除了你的家人,别人都会慢慢把你忘掉。所以说我们在有生之年要做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值得被更多人记住。”

  在工作和救援中找平衡

  救援组织中,“拉家带口”的并不在少数。

  货车司机滑蜜的微信头像令人印象深刻——身着救援队服的滑师傅,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抱着一束花,站在广场前开怀大笑。

  那是滑蜜参与九寨沟地震救援归来时,受到民众和家属迎接的场景,他将家庭的支持和百姓的感激揽在怀中,就像抱起了全世界。

生死时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货拉拉司机们

救援归来的滑蜜

  滑蜜和妻子都是保定市青年爱心志愿者协会直隶救援队的队员,妻子负责后勤工作,两个孩子从小就在救援队长大。如今上大学的儿子已经是救援队的成员,会出外勤参与救援活动,小女儿年纪尚小,却也天天喊着要一件队服穿。

  救援队日常工作是城市救援、道路救援和山地救援,以及一些大型灾难救援。所谓城市救援,主要是寻找阿尔茨海默病的走失老人。“这类老人走失往往就是一转身一回头的事,身上穿得也挺干净,就在路边一直走,路过的人很难发现是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找到老人时,也大多在一些很偏僻的地方,据滑蜜说,每年队伍能找到300多人。

  滑蜜还记得一位在废弃自行车棚里找回的老太太,救援队在附近听到“呜呜”的鸽子叫声,而车棚门缝很窄,常人无法钻进去,但滑蜜的直觉和经验还是坚持让保安打开了门——老太太正蜷缩在地上瑟瑟发抖。队员们把老太太背出来,她的儿子来时“扑通”跪在地上。

  “就那一刻感觉,什么苦点累点,都不在乎了,只要把人救回来就够了。”滑蜜说。

  滑蜜全身心投入到救援公益中,甚至享受这一过程。在他的认知里,“工作和公益的平衡”从来不是一道需要解答的难题,他的确面临中年人的经济压力——以前从事的家装生意不好做,如今开始做货拉拉司机。

  但对于他而言,救援公益更像是工作压力之余的救赎,有时在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和心结,反而能在救援时得到心情的纾解。“救援的时候什么都不想,只想着找到这个人、把物资送到需要的人手里,反而是更舒服、更轻松的状态。”

  滑蜜手机里有个微信群名为“直隶拉哥天团”,一共9人,全是救援队里从事货拉拉司机的队员。他们聚在一起,既讨论救援队的风雨同行,也会讨论“哪里的单子更多更好跑”的工作技巧,如同事也似知己。“我感觉很快乐,尤其是跟这帮救援队的弟兄们在一起。”

生死时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货拉拉司机们

滑蜜在2023年河北涞水洪灾救援现场

  同在保定这座城市的货车司机李铁明,则是完全把工作和救援“融合”在了一起。

  李铁明主要参与的是应急车辆救援,他们和保定市广播电台合作,一旦有人开车在路上遇到亏电、轮胎亏气等问题,向电台求助后,电台会第一时间将信息同步给救援队,队内志愿者会根据“10分钟”就近原则参与救援。

  这更像是司机师傅之间的“互帮互助”,在途中腾出10分钟时间,并不会对大家的工作产生多大影响。李铁明从事货拉拉司机4年来,平均每个月救援20-30辆车,多的时候高达上百辆,即使是在订单行进过程中更改路线,只要和货主打声招呼,都能得到理解。

  李铁明将自己和志愿者们的行动定义为举手之劳,“我们也不需要回报,就是希望被我们救了的人,下次看到别人需要帮忙时也能主动搭把手。”这份“爱心接力”得到了积极响应,目前救援队超过400名志愿者中,有几十名都是接受过救援后加入进来的。其中一位来自保定市下辖满城区的司机,在当地也组建了小型救援队。

  在路上的“救援侠”们

  今年5月,货拉拉平台推出了2024“平凡之光魅力司机评选”活动,在收到的3.7万份报名资料当中,如杨军、李铁明、滑蜜这样的道路“救援侠”还有很多。南京蓝天救援队队员任亮、海口市民间应急灾害救援队队员陈勇、擅长海域救援的大连市万众救援金州队队员张景文……

  来自天南海北的货车司机们,平时看似不起眼,却拥有英雄般救人于水火的一面。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却并不把“英雄”当回事。

  杨军所在的救援队正在苍溪打造“半小时公益应急圈”,集总队和8个乡镇中队的力量,争取在全县任何一个地方打电话求救时,救援队都能在半小时内赶到。苍溪县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总面积达2334平方公里,且多山路,要实现“半小时达”不是易事,不仅需要足够的人员队伍,更要有严格的纪律和完善的组织流程。

  作为队长,杨军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要培训管理队员、沟通总队和各中队、协调与领导部门的关系。他曾几度想辞职:“好想当个普通队员,只需要外出救援就好了,还能多顾顾家。”

  然而他“口嫌体正直”,放不下队伍,也放不下自己的理想。采访过程中,他时不时接到来自各方的电话,或是要给即将筹备成立的新中队做培训,或是要准备第二天高考送考的公益调度。

  杨军偶尔也会想:“我要是有钱会怎么样?”但他的想象和当下年轻人的“暴富梦”截然不同,他第一时间想的是,“我如果是个有钱的队长,就可以给队员们多发发福利,让大家更有归属感,把队伍带得更好。”

  “放不下”是他身上大爱的集中体现,也正是因为这种大爱,他得以入选货拉拉2024“平凡之光魅力司机评选”活动的十强。分享入选照片时,他忍不住说:“拍照拍了半天,我脸都笑僵了。”

  杨军想起,2019年,儿子给他发过一条长长的消息:“爸爸,我不知道你为什么坚持要做这个救援,又辛苦又赚不到钱,还要往里贴补,有什么意义?”

  杨军错愕,不知该怎么回答。“我平时和队员说,只要在家里面,你老公/老婆不骂你,那就做好了平衡。”杨军的妻子就是救援队里的志愿者,至于儿子,他相信时间能够让他逐渐理解。

  几年过去,杨军的儿子已成为了救援队里的志愿者。也许是时间让年轻人认识到了意义是什么。

生死时速:那些走在公益救援路上的货拉拉司机们

任亮(左一)参与洪灾救援

  货拉拉司机的这些“救援侠”们,也在越来越年轻化。来自南京的任亮是蓝天救援队的成员,他是一名典型的95后,身上有着当代年轻人独特的坦荡和自我。

  当被问及为什么能一直坚持公益救援时,任亮表示:没想太多,只是喜欢绳索、潜水等户外运动,参与救援可以学到技能,还能得到训练,更能帮助别人。“主要是我喜欢。”

  中年人仍未退场,年轻人成为新的有生力量,大爱在传承中接力。

  杨军在培养能够担当队长“大任”的接棒者,滑蜜的一双儿女都在救援队中成长,李铁明每救援一辆车都希望被救者下次能成为施救者,而任亮就是新生力量本身。这就是“在路上”的意义。(朱影)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俄“海上联合-2025”联合演习开幕

  • 直击承德六道河镇救援现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