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如何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专家学者透视“新质生产力”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如何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专家学者透视“新质生产力”

来源:光明网2024-06-14 16:29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卡点、堵点是什么?如何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第一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强国建设”主题“双周政策分析会”举办,多名专家结合新质生产力在数字技术、能源、贸易、经济、公共外交等领域的运用和鲜明体现进行了解读。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疏通卡点堵点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生产要素创新型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和技术成果,要求更高素质的劳动者劳动资料的革新、劳动对象的拓展,而如何在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储备、大学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融合、决策咨询服务等方面发挥龙头作用,引领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则高等教育和智库工作者思考。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院教授刘青指出,在我国经济高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坚定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的背景下,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与发展,必须要有开放型经济的视野。他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基础与着力点,要以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来引领我国开放型经济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商学院教授陈甬军认为,要通过改革开放完善新型生产关系,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支持。比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塑造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等。

  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云飞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传统生产力具有资源能源高消耗、生态环境高污染等特征和局限,具有破坏力。新质生产力是按照绿色、智能、泛在的要求,实现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的生产力,能够有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林坚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关键是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创新生态,就要有助于创新主体进行协同创新的网络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网络协作,深入整合能力、技术、信息、资本等创新要素,实现创新因子的有效汇聚,为各主体带来价值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信息学院教授程絮森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以革命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为前提;需要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相融合,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推动形成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业态,实现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与产业链的现代化;大幅度提升全要素生产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能。

  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韩冬临从国际经验得到启示:一是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需要国家乘势而为、因地制宜,根据各个产业不同的特点、不同发展阶段,更加精准地发挥不同角色作用,开展国际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从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安全化角度进行阐述。在他看来,科技竞争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在全球各个角落蔓延,将决定着新一波企业红利的归属、新一片区域发展的成败、新一轮大国竞争的输赢。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张迪根据近两年的调查发现,中国科技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据多次全球民意调查结果显示,93%的全球民众对于中国在过去一段时间科技发展上的成就认同度极高,和经济发展上取得的成就并驾齐驱。科技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新闻学院教授王莉丽表示,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的加速的迭代,数字技术成为了重构与连接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要素的底层逻辑,运用好新质生产力,通过有效的数字公共外交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对话,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是以“四个全面”战略为研究框架,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特色研究领域,通过机制和体制创新,整合中国人民大学优质智库研究资源而打造的、独立的非营利实体研究机构。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全力抗旱保苗

  • 防汛中的“江河哨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999年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目前健在的仅有王希季、孙家栋和周光召3位科学家,而核武器研发领域只有周光召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期间,光召先生以战略科学家的系统思维,强调要站在国家大局来定位和谋划中国科学院。
2024-06-17 10:35
《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
2024-06-17 10:3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发展新质生产力,一个关键方面在于把握好科学方法。
2024-06-17 10:33
光明日报创刊以来,一直肩负着传递党中央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殷切期望和热情关怀的职责使命。 第三,光明日报是中央党报,发布的权威信息让党中央放心、老百姓安心、全社会同心、每个人都拥有爱心。
2024-06-17 10:33
病毒受体是指能特异性地与病毒结合并介导其侵入、感染的宿主细胞内物质。野生对照组中,感染病毒的正常小鼠100%死亡,但代谢型谷氨酸受体2被敲除的小鼠感染后却有70%得以存活。
2024-06-17 10:31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