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光伏行业或迎变局 企业向“新”而生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光伏行业或迎变局 企业向“新”而生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4-06-14 09:59

  6月13日,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展览会(下称“SNEC光伏展”)正式开幕,规模再创新高。置身展馆,人潮涌动,外国面孔随处可见,企业竞相展示新技术、新产品。

  在这场被誉为光伏行业“风向标”的盛会上,变局、创新、突围成为被热议的关键词。多位行业领军人物认为,我国光伏产业处在重要转换期,行业或迎来大变局,技术革命性突破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步发生。

  “时隔一年再见面,光伏产业变化两重天。”在SNEC光伏展前夕的全球光伏大会上,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2024 SNEC PV+国际光伏两会执行主席朱共山感慨道。

  去年至今,光伏产业正在变化中持续重塑格局。例如,在材料与制造端,大基地替代小基地、低能耗替代高能耗、高端智慧制造替代常规制造,曾经百花齐放的技术路线转为N型技术“一统天下”。

  “当前,中国光伏产业处在‘破茧成蝶’的重要转换期。行业正在经历的不是以往三五年一轮的周期性迭代,而是光伏业大变局时代来临之前的一场预演。”朱共山说:“现有市场错配反馈不影响产业高成长性趋势,光伏需求仍将维持高位增长,但增幅略有放缓,我们要坚定穿越周期的信心。”

  信心背后,创新是永恒的动力。近年来,光伏产业迎来科技、管理和碳链等环节的新一轮助推力量,催生了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强发电可靠性以及更加绿色低碳的光伏产品。

  朱共山表示,唯有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创新,才能带来产业上限拓展和“内卷”生态改善。目前,光伏产业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光伏技术革命性突破窗口期来临,带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同步发生。

  展会上,多项全球或全国首发新产品与新技术亮相,企业“你追我赶”拼竞争力。例如,协鑫集团发布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协鑫碳链”管理平台,这是全球首条光伏碳链,将实现颗粒硅组件产品低碳足迹的可视化、可量化及可信化,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基于协鑫碳链的上链产品“SiRO”碳链数智化组件同步“官宣”,近期有望交付首笔订单。

  爱旭股份此次全球首发的新品——“满屏”组件最高功率达700W,转换效率突破25%。隆基绿能则针对不同场景打造差异化优势,推出全球首款别墅专用光伏组件,采用HPBC至黑电池,组件发电功率最高可达450W。

  隆基绿能副总裁张海濛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光伏电池转换效率逼近29%的极限值指日可待。下一代钙钛矿叠层技术转化效率提升还有较大空间,但要真正实现产业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朱共山认为,在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光伏产业迎来技术临界变革新范式,重要角色之一就是钙钛矿。2024年下半年,随着相关吉瓦级项目投产倒计时,钙钛矿即将实现“从0到1”的关键一跃。晶硅叠层组件是钙钛矿商用的第一步和突破口,未来效率有望提升到35%至40%以上,带动光伏度电成本从平价到低价再到超低价。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光伏行业发展的最大难点已不是成本,而是上网消纳问题,光伏深度嵌入新型电力系统是未来产业变局的趋势之一。

  近两年,新能源发展进一步提速,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累计装机超过11亿千瓦,同比增长约38%,消纳需求大幅增加。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表示,光伏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光伏和电网的时间匹配性和空间匹配性问题需要解决,未来要站在电网系统的高度来做光储和整个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光伏将深度嵌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形成电网互济、源网荷储平衡发展、光储氢氨醇、光储充换算检云一体化的耦合新路径。”朱共山认为,“光伏发电+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深度调峰+CCUS碳捕集”可实现减碳、增产、强网、稳电一体化。“沙戈荒风光储氢氨醇大基地+防沙治沙+特高压通道外送+零碳工业就近消纳”可为“四新一强”的新型能源体系探索路径。(王璐)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举行中国电影日活动

  • 赞比亚举行隆重活动纪念“非洲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论文报告发现一个原以为“不可能存在”的神秘结构。日本国立天文台团队对宇宙年龄只有26亿年时的一个星系的观测结果,揭示了这个神秘的棒状结构。它的出现非常令人意外,因为其特征本应摧毁这个棒状结构,但它看起来却极其稳定。
2025-05-26 09:18
阿尼玛卿雪山保存着50余条冰川,年均径流量占黄河上游总流量35%,其变化对黄河流域水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2025-05-26 09:16
如今,在各地田间地头,植保无人机凌空起舞、无人拖拉机破土前行、水肥一体精准施肥、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智能机器人全天候巡检……科技感十足的农耕图景随处可见。
2025-05-26 09:15
可持续的减肥从不靠极端节食,而是科学的生活习惯。
2025-05-23 13:30
邓宏章对此形象地比喻:“传统LNP像‘硬闯城门’的士兵,难免伤及无辜;而TNP则是‘和平访问’的来客,以最小代价达成使命。”
2025-05-23 13:13
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部际协同、央地协作、区域合作的工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加强统计监测,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科技服务业发展环境。
2025-05-23 13:50
以“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为主题的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将于近期陆续开展。
2025-05-23 13:01
这一发现对恒星演化理论、致密星吸积物理和双星并合引力波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5-05-23 08:01
若不采取紧急行动,到2030年,全球至少半数青少年(超10亿人)将生活在健康风险高发的“多重负担国家”,面临HIV感染、早孕、抑郁、营养不良等多重威胁。
2025-05-23 09: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薛天、马玉乾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制备出高透明、高转化效率的上转换隐形眼镜,可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能力。相关研究成果5月22日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细胞》上。
2025-05-23 08:55
近年来,中国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督管理、织密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网,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
2025-05-23 08:53
这是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航天员首次通过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航天员出舱与货物出舱任务首次关联耦合实施。
2025-05-23 08:51
在5月30日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中国科协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的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中国科协层面将举办1个主场活动,省级科协层面将推出2300余项特色活动,百余家全国学会将开展各类活动,50余个高校科协及企业科协等基层组织将开展200余项活动。
2025-05-23 09:04
5月22日,小米15周年战略新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小米正式发布首款3nm旗舰处理器“玄戒O1”。
2025-05-22 21:54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网络的经纬,更是人类文明的基石,而今这张网络正被快速撕裂。联合国也呼吁各国迅速编制与KMGBF目标一致的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并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2025-05-22 09:44
自然界中,鱼类能在水流复杂多变的水下灵活游动、避开障碍,主要得益于身体两侧能感知水流变化的侧线系统。
2025-05-22 09:42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离不开对自然资源的高水平保护和高效率利用。保护和利用好自然资源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2025-05-22 04:35
与大科学装置近距离接触,聆听院士专家讲解科学前沿,沉浸式感受神奇的科学现象……近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届公众科学日活动举办,所属135个单位“开门迎客”,
2025-05-22 04: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