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来源:人民日报2024-06-13 09:44

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6月12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凝心聚力建设新时代壮美广西”介绍了相关情况。

  做好强产业大文章,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广西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1.1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72万亿元。

  着力做好强产业大文章。蓝天立说:“广西始终坚持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形成冶金、汽车等10个千亿级工业产业和食糖、水果等6个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万家,高质量发展家底持续夯实。”

  广西食糖产量连续33年位居全国第一,水果连续6年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是全国最大的秋冬菜生产基地。

  大力实施工业振兴行动,过去3年广西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过1万亿元,年均增长17.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

  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广西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蓝天立说。广西连续20年承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东盟连续24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

  北部湾港通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航空网络通达东盟各国,基本形成江海联动、海铁联运、水陆并进、空港衔接的现代立体交通格局,实现西部地区快速便捷通江达海。

  筑牢生态屏障,改善民生福祉

  “广西全力筑牢生态屏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呵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蓝天立介绍,广西红树林面积居全国第二,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居全国第三。

  这几年,桂北琴蛙、安东岭鳅、全州樱花等新物种在广西陆续被发现,珍稀物种布氏鲸在涠洲岛海域自由嬉戏,“遇见鲸喜”成为北海新的旅游热点,“白海豚、红树林与大工业同在”成为钦州的闪亮名片。广西持续擦亮“山清水秀生态美”金字招牌,制定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设立“漓江保护日”。

  坚持绿色产业化、产业绿色化两条腿走路。2023年,广西举办首届世界林木业大会,林草产业总产值近万亿元;绿色环保产业链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129亿元,新签项目347个,投资总额近3000亿元,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

  持续改善民生福祉。广西每年八成左右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广西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6元、同比增长7%,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3个百分点;其中,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4元、同比增长12.5%。

  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

  “在新征程上,广西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力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蓝天立说。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深融入广西各族人民的血脉之中,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在广西,两个及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有163万多户,普通话普及率达85.68%。

  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广西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在投资、贸易等各方面不断提升便利化水平。广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融入大湾区的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2023年,广西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三成来自大湾区。

  建设沿边临港产业园区。广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的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1—4月,广西沿边临港产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平陆运河,加快建设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打造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加快建设连接东盟时间短、服务好、价格优的陆海新通道。(邓建胜 张云河)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网络法治30年,这些热词与大家息息相关

  • 世界互联网大会线上有奖答题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Open-ST平台为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精度。
2024-06-27 10:33
25日至26日,以“空间智能 新质引擎”为主题的2024空间智能软件技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2024-06-27 10:31
26日,全球首列用于商业化运营的碳纤维地铁列车“CETROVO 1.0 碳星快轨”,在青岛正式发布。
2024-06-27 10:30
如何统筹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群积极探索,走出一条绿色节能低碳之路。
2024-06-27 10:29
OpenAI当天发表声明说,原计划6月底向ChatGPT付费用户小范围开放语音助手功能,但现在认定仍需一个月才能“达到发布门槛”。
2024-06-27 10:25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