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5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仓前街道“城市芯”街区,一位“身高”1米左右的“智慧城管”正式上岗。它“身穿”蓝白相间外衣,“胸”前印有“综合治理”标识,“头戴”200万高清摄像头。一路上,它时不时对违规现象进行播报,引来不少居民围观。这是余杭区上线的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
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机器人不仅具备自主规划路径、自主巡逻、自动值守等能力,还支持语音和触屏交互功能,能针对路面车辆违停、垃圾满溢外放等违规现象进行监测拍摄上传,联动后台人员执法。目前,这个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主要投用于“城市芯”街区的联创路。
“机器人‘上岗’后,联创路的巡逻效率提高了不少!”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联创路作为辖区重要的商业街道,人员流动频繁、流动量大,较易出现垃圾漫溢等情况。由于商业街道人流高峰恰为下班后时段,该时段城市管理人员存在缺口,管理压力较大。机器人的投用能有效破解人力成本、人手不足的问题,让全天候、全方位巡逻成为现实。
随着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的投用,联创路会以全新的“人机协同模式”来开展道路管理。具体来说,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异常行为后,会现场进行声光警告,督促涉事方整改,并将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上传至软件平台。后台操作人员查看异常后,再决定采取远程控制处理或让附近监督员赶赴现场处理。一般情况下,从抓拍上传到处理,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且执法全程的相关信息都保存在云端,可供事后溯源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饿了”还会自主充电。在到达最低电量后,这个机器人会自主规划路线,返回充电桩进行充电,并于电量充满后重新根据设定的巡逻路线和巡逻时间进行巡逻。
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的投用是余杭区推广智慧巡检模式的又一重要举措。此前,“城市芯”街区已经以无人机巡检的方式,构建起“无人机天上巡、数字城管网上看、执法人员地上查”的空地一体管控闭合圈,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此次投用的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进一步完善了余杭区智慧巡检网络,打造空地“智”治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后续,我们会依托城市巡逻智能机器人和无人机,逐步推广智慧巡检模式,构筑全天候无缝隙的数智城管体系,提升辖区居民的安全感。”余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说。(吴姗姗 诸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