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持续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提升人才培养水平,重庆财经学院5月18日举行了会计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国家一流课程中期汇报会。会上,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科带头人章新蓉对参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她介绍说,切实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造就卓越会计人才,提高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是重庆财经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的根本目标。
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贺高祥汇报了近三年专业建设整体情况。他指出,作为地方性民办普通本科院校,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小民营企业所需应用型会计人才为目标,集中开展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加强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创新,开展以适合学生未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案例设计、在岗实习和实验实训,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与引进,推行以obe理念为核心教学改革,探索打造适合于自身特点的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考试方式创新等,在全方位取得了有辨识度、有显示度的成绩。特别是针对数字经济时代会计教育改革,学校没有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而是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为学生开设sql为基础的会计信息化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复杂财会审的能力,真正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会计领域的“技术赋能”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重庆财经学院国家一流课程负责人李倩汇报了《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建设情况。她介绍说,为了提升教育质量,课程组主要采取以下三大举措:一是鼓励课程团队进行集中活动,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沟通。通过定期的讨论会和研讨会,彼此能够共享最佳实践、探讨教学方法,并相互借鉴经验,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是致力于持续建设课程资源,确保教材和教学资料的及时更新和完善。课程团队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和最新趋势,将这些信息纳入到课程设计中,以确保学生获得与实际需求相符的知识和技能;三是深化师资团队建设,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教学互评和学术交流活动,师资团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安徽大学商学院原院长杜鹏程结合丰富的教学经验指出,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建设历程,一要注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二要规范材料制作,三要努力提升智能化水平,既要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以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也要帮助学生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挑战。
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翟华云分享了中南民族大学会计系的专业建设经验、会计实务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在他看来,会计实务教学改革的着力点主要包括:一是展现差异化,将课程目标定位与特色联系起来;二是明确专业建设目标与注重课程名称的建设,根据行业需求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制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名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核心内容和学习目标;三是注重教学方法的差异性,探索多种教学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湖北大学商学院教授叶红春认为,会计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合力,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中心主任钟凯探讨了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会计专业的危机与转型。他聚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MBA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强调通过改革核心课程,挖掘出符合时代需求和特色化的课程。同时,可以进行跨校联动,与其他学校、企业等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肯定了重庆财经学院课程团队的工作质量,他认为计算机与会计的组合是一个很好的特色,可以更好地满足数字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另外,双师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方式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和体验,这种方式能够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现代科技手段,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重庆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积极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双万”“四新”建设为契机,多部门协同研究,全方位谋划、立体式推进专业提升工程。与会专家认为,此次活动将有力提升重庆财经学院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促进各专业优质资源的叠加迭代,为建成优势特色鲜明的财经院校奠定基础。(况卓娜 李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