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鲜花经济”催生千亿级消费新蓝海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鲜花经济”催生千亿级消费新蓝海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4-05-15 09:48

  在刚刚过去的母亲节,买花成为许多人的过节“仪式感”。盒马数据显示,5月12日,公司线上线下的鲜花销售比平时增长近10倍,和去年母亲节同期相比增幅超过40%。

  新品种表现抢眼,实体店售卖鲜活有趣,线上新模式花样迭出……越来越火的“鲜花经济”,正催生千亿级消费新蓝海。

  生活里有了花,平凡的每一天也能过成诗和远方

  在云南昆明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游客络绎不绝,玫瑰、月季、向日葵等鲜切花争奇斗艳。

  “现在大家比较注重仪式感,鲜花成为了表达爱的常见方式。”商户郎宇说,除了传统的康乃馨和玫瑰以外,芍药、绣球花等也成了母亲节花束的“新宠”。

  斗南花卉交易市场被誉为“亚洲花都”,我国消费者购买的鲜切花,大部分来自这里。据斗南花卉产业集团执行总裁钱崇峻介绍,目前斗南花卉产业园日均交易鲜切花4000万枝,每天有117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的鲜切花在这里完成交易。

  “现在鲜花消费其实并不局限在固定节日或特定场合。”盒马花园负责人吕玲林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下班时间、周末逛街时为自己买束花,给生活增加一份“小确幸”。

  “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去看看它今天变成了什么颜色。”这是近日上海市民张女士发的一条朋友圈,七张照片拼图记录了她买的“落日珊瑚”芍药从闭合到盛开、从珊瑚红到象牙白的变化。

  今年以来,重庆、西安以及江苏、浙江的多个城市鲜花销售增幅都超过50%,鲜花成为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消费品,这为整个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潜力。

  “新玩法”1小时卖出20万枝花

  记者多地走访发现,懂得设计、会讲故事的鲜花实体店正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

  “不要蕉绿”“工资飞掌”“注定红”“金玉满堂”“心想柿成”……走进位于北京丰台区玉泉营附近一家鲜花店内,多肉植物、小仙人掌、朱顶红蜡球、郁金香、观赏柿子等花草被冠上“谐音梗”,吸引了很多年轻顾客。

  而以无人售货机、无人超市为代表的智能销售终端,为鲜花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元包月,每周一束”的包月鲜花模式则顺应了消费者反复购花的需求,开拓鲜花送货上门的新场景。

  与此同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的买花方式也从线下逛花店,变成手机“蹲”直播间。

  “今天的顺序是草花、康乃馨、玫瑰,大家可以根据需求下单。”“90后”女主播毕茜茜正在斗南花卉交易市场内通过电商平台带货,“最多的一场,是1小时卖出20万枝花!”

  鲜花网络销售的兴起,离不开快速发展的物流行业和保鲜技术等对鲜花“颜值”的保驾护航。

  从硬件设施提升到服务流程优化,近年来花卉市场物流配套和供应链不断完善。中通数据显示,母亲节期间,每天有200余吨鲜花通过空运“专机”及冷链通道从昆明抵达北京、上海等城市,全国省会城市基本实现24小时内送达。在保鲜方面,鲜花加固、防水棉、保鲜袋等精细化措施,让鲜花送到顾客手中时依然能够保持较好状态。

  中国花卉协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花卉电商零售市场规模已占总体规模的“半壁江山”。

  “鲜花经济”铺就致富“芬芳路”

  新品种的培育,释放出更多消费潜力。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近两年弗洛伊德、洛神、卡布奇诺、艾莎等新品种表现抢眼,不少店铺单一品种花束的拼单量就达上万件。

  “除康乃馨外,母亲节我们推出了新品种‘甜心’,花瓣呈渐变色,香气也更加馥郁。”上海市崇明区源怡智慧生态花卉基地工作人员杜明媛说,今年推出的新品种超级凤仙、超级舞春花、超级天竺葵等也都特别受欢迎。

  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的绿色高效花卉生产示范基地,400余亩花田里的玫瑰含苞待放。农户们穿梭在一茬茬玫瑰花中,忙着采收玫瑰切花。

  这个基地是昆阳街道墩子村和兴旺村的集体资产。“我们的玫瑰鲜切花产品发往国内30余个城市,部分玫瑰品种还远销国外。”墩子村乡村振兴专员朱婷介绍,目前基地共有56名工人,每人每月底薪为4000元,根据年终的产量评比,工人还可以获得额外奖励,一年的综合收入能达到6万元左右。

  在甘肃临夏市,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已累计带动当地群众500多人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工作人员苏婷婷说:“在这上班每个月能获得4000元左右的工资收入,还可以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国家林草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的全国花卉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花卉业现代化,力争花卉年销售额超过7000亿元。

  美也是一种生产力,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将不断拓展“鲜花经济”的广度与深度。(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 记者张梦洁、林碧锋、熊轩昂、程楠、马莎)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