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加强经贸往来 促进互惠互利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加强经贸往来 促进互惠互利

来源:人民日报2024-05-14 09:39

在匈塞铁路项目现场,铺轨机正在塞尔维亚边境的苏博蒂察进行铺轨作业。孙敢勋摄

  塞尔维亚是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也是中国在中东欧地区首个自由贸易伙伴。去年,中国是塞尔维亚最大投资来源国和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兴未艾,助力两国各自现代化进程。

  贸易合作迈上新台阶

  伴随着悠长的汽笛声,从河北省石家庄首发、直通塞尔维亚的首列中欧班列不久前抵达贝尔格莱德。本列班列共搭载110个标准集装箱的汽车配件、机械设备、医用器械等产品,全程行驶约1.02万公里。新开通的“石家庄—贝尔格莱德”中欧班列,将进一步助力中塞物流和贸易往来。

  近年来,中塞经贸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2023年10月17日,中塞签署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将于今年7月1日正式生效。塞尔维亚内外贸易部部长托米斯拉夫·莫米罗维奇表示,自贸协定将为相关企业创造更加优惠、便利、透明、稳定的营商环境,协定生效后将为深化塞中经贸合作提供动力。

  醇香的葡萄酒、甘甜的蜂蜜、纯天然的黑松露……2023年11月,塞尔维亚以主宾国身份参加了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塞尔维亚展台,各种各样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食品等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越来越多塞尔维亚企业和商品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展示风采,并在中国市场寻找新的商机。

  随着中塞合作不断深入,一大批中国科技品牌在塞尔维亚市场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塞尔维亚电信运营商Yettel终端主管布兰科·乔杰维奇对记者表示,塞尔维亚通信市场非常有活力,其中也得益于中国厂商的积极助力。例如,荣耀用了大约两年时间就成为塞尔维亚市场份额排名前列的手机品牌。“中国团队为当地市场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服务和用户体验。”

  中塞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推进,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位于贝尔格莱德新区的欧亚商贸中心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项目不仅有众多中国公司参与,也有本地公司投资。塞尔维亚国际政治经济研究所“一带一路”地区研究中心主任卡塔琳娜·扎基奇表示,共建“一带一路”为塞尔维亚和西巴尔干地区实现经济振兴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大机遇,为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塞中命运共同体增添新动能。

  资金融通创造新机遇

  走进由中国企业海信投资建设的塞尔维亚瓦列沃冰冷工厂,当地工人正在冰箱生产线上忙碌着。据介绍,该工厂于2023年9月正式投入运营,未来3年将为当地提供上千个就业岗位。

  瓦列沃是塞尔维亚西南部重要城市。过去一段时间,由于缺少工作机会,一些当地人选择前往其他地区求职。包括海信在内的中国企业在这里投资建厂后,有不少本地人从外地甚至国外回来工作。

  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赴塞投资,涉及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等领域,为助力解决当地就业问题和地区经济平衡发展作出贡献。塞尔维亚与金砖国家合作中心主任伊万诺维奇表示,中国企业在塞尔维亚各地的投资不仅提供就业岗位,更带动了这些地区产业链的发展。

  2019年,塞尔维亚正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第七十三个非区域成员。塞尔维亚第一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西尼沙·马利表示,这对塞尔维亚来说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加入亚投行将使塞方获得更多优惠贷款以及跨区域合作的机会。

  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塞尔维亚中央银行签署在塞尔维亚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该项合作有利于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塞央行行长塔巴科维奇表示,备忘录的签署是塞中金融服务领域合作的又一进步。

  对于塞中经贸合作下一阶段的方向,莫米罗维奇认为,当前中国在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高新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塞方希望与中方加强相关领域合作,助力塞尔维亚经济转型升级。

  互联互通拓展新空间

  多瑙河从塞尔维亚流过,两岸汇集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址,秀丽的自然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在多瑙河支流摩拉瓦河边,中塞员工正并肩合作、共同建设“多瑙走廊”快速路项目。

  由中国山东高速集团承建的“多瑙走廊”快速路项目,连接塞东部城市波扎雷瓦茨和戈卢巴茨。据山东高速国际公司塞尔维亚国别代表常绪仙介绍,该项目全长约68公里,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作为塞尔维亚东部交通网络的一部分,快速路的建成将使塞东部与国内主要城市相连接,有利于提升当地互联互通水平,开发当地旅游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助力经济发展。

  戈卢巴茨是塞东北部城市,戈卢巴茨要塞是当地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超过200万游客前来参观。戈卢巴茨要塞景区负责人伊斯克拉·马克西莫维奇告诉记者,“多瑙走廊”快速路项目开通以后,从贝尔格莱德到戈卢巴茨行车时间将至少缩短一半。“中国企业的到来,为我们带来诸多好处,不仅创造了大量工作岗位,更带动旅游业和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近年来,塞尔维亚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在塞尔维亚投资或建设的基础设施,在当地创造了诸多第一:匈塞铁路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成为中国高铁在欧洲的首单;贝尔格莱德泽蒙—博尔察跨多瑙河大桥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建设的第一座桥梁;E763高速公路是中国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这些项目的稳步推进,将极大助力区域互联互通。

  “得益于与中国合作,我们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也实现了技术上的飞跃。”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部长韦西奇表示,希望未来在新技术、环保尤其是绿色交通领域与中国加强合作。塞尔维亚驻华大使玛娅·斯特法诺维奇认为:“面对日益增多的全球性挑战,良好的互联互通尤为重要,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塞尔维亚《政治报》总编辑马尔科·阿尔布诺维奇表示,塞中双方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方面开展合作,促进两国互惠互利,树立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典范。(本报记者 沈小晓 谢亚宏 张志文。任彦、王迪、王海林参与采写)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法治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网络法治三十年大事记三

  • 第八届中国—亚欧博览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6月2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高光效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揭示了位于水稻籽粒细胞内的河马信号通路联合介体激酶模块调控水稻籽粒大小的新机制。
2024-06-26 10:35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研究团队报告称,韦布望远镜的数据揭示了5个星团,每个大小约1秒差距(约3.26光年)。研究团队总结说,这些发现表明星团形成和反馈可能塑造了再电离时期的星系特性。
2024-06-26 10:34
6月25日,嫦娥六号安全回家。中国电科为嫦娥六号配备了系列测控及卫星通信手段和搜索定向设备等,为“嫦娥”旅途安全和月球样本安全保驾护航。
2024-06-26 10:30
6月24日上午,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
2024-06-26 10:28
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是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2024-06-26 10:27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
2024-06-25 09:45
今年6月25日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院长邓稼先诞辰100周年。
2024-06-25 09:50
北斗导航系统辅助智能农机自动驾驶,网约农机平台对接种植户和农机手需求,节水灌溉应对持续高温干旱天气……
2024-06-25 09:49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
2024-06-25 09:48
与会代表表示,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一步一个脚印把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变为现实。
2024-06-25 09:47
西南大学代方银教授团队首次获得家蚕W染色体完整基因组序列,揭示了鳞翅目昆虫W染色体起源与进化的新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发表。代方银介绍,相关研究成果在基因组与进化生物学领域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在家蚕等鳞翅目昆虫的性别调控的研究方面具有重大价值,并为家蚕分子育种带来新的前景。
2024-06-24 02:45
育种不能停留在实验场,必须把好品种推广出去,到市场上去比拼。
2024-06-24 10:11
前不久,四川泸州市叙永县一位居民因重病住院治疗,经医保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14万元。在医疗保障部门和民政部门常规数据推送过程中,该支付信息触发了自动预警。
2024-06-24 02:45
中国海油23日发布消息,我国海上最大自营油田绥中36-1油田累计生产原油突破1亿吨,成为我国首个生产原油超亿吨的海上油田。
2024-06-24 10:11
研究人员通过氢与氘的比值分析证明,嫦娥五号月壤颗粒的最表层的水都是由太阳风高速注入月球表面的。
2024-06-24 10:11
本次建成的智慧工厂位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油气行业首个完井工具制造的智能化、柔性化整装基地,投产后将用于“海弘”完井工具的智能化生产。
2024-06-21 10:28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朝晖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建行业分工协同体系,重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重塑国家发展竞争优势。
2024-06-21 10:27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系统工程与装备研究所,设备全速运转,海上风电重大项目技术攻关火热进行。
2024-06-21 10:26
6月14日,“东数西算”芜湖集群创新大会暨华为云华东(芜湖)数据中心全球开服活动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东数西算”芜湖集群正式上线。
2024-06-21 10:25
2013年到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从67.4%下降到55.3%,累计下降12.1个百分点。
2024-06-21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