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经济学院院长谈经济⑤︱在补短板锻长板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经济学院院长谈经济⑤︱在补短板锻长板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来源:川观新闻2024-04-15 10:21

  院长名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  孙久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 郭朝先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邓国营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黄庆华

  

  扩大有效投资是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精准抓项目扩投资,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

  《2024年四川省重点项目清单》数据显示,今年基础设施项目(续建+新开工)总数为269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续建+新开工)为27项。具体来看,以交通和能源为代表的基建项目和数字基础设施为主的新型基建项目协同发力,双擎驱动。对此,多位受访专家一致表示,对于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地区而言,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利于在补短板锻长板中扩大投资效益,进一步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从“基础”入手夯实高质量发展底座

  ●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首先要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

  ●促进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

  在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里,“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被放在重要位置,其中明确提出要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表示,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适度加大基建投资,可以促进需求改善和经济平稳增长,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之于四川,加大对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产业组织研究室主任郭朝先表示,以新基建为主的重大基建项目还能产生乘数效应带动生产,刺激地方经济活力,提升区域发展能级。

  采访中,多位专家对基建对经济的带动作用给予了肯定。具体到四川,基建投资在带来长期收益方面依然有巨大空间。“对于西部地区而言仍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来拉动经济增长,并且拉动作用明显。”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邓国营说。

  同时,多位专家表达出同一个观点:四川目前基础设施条件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基建投资依然会在一个较长时期里对四川经济增长做出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首先就要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截至2022年底,四川省城镇化率仅为58.3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65.22%。四川在市政、公共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方面仍有建设空间。同时,县城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重要纽带,也是畅通两端要素流动的重要桥梁,要发展县域经济首先就要补齐交通等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能让县域的节点功能和承载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极大地促进城市连接乡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达性和便利性。

  二是各市州发展不平衡,促进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部分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如果政府不作为投资主体把基建设施搞好,民间投资更难关注到偏远欠发达地区。”在邓国营看来,四川各市州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要拉动消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就要做好交通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他进一步指出,甘孜、阿坝等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要发展旅游产业,服务好外来游客,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必不可少。此外,西南交大综合交通运输智能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彭其渊表示,目前四川的物流成本仍较高,要想把握住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机遇,吸引更多产业落地,需要加强交通建设,满足物流、人流需求。

  扩大有效投资可从三方面发力

  ●精准抓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有机结合的项目

  ●传统基建要和新基建相结合,二者融合发展

  ●聚焦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大交通等基建力度

  多位受访专家谈到,抓基建项目扩大有效投资,可在以下三方面发力——

  更精准谋划前期。邓国营等专家建议,四川要因地制宜、有选择性地推进项目投资,精准抓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有机结合的项目。同时,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庆华提醒要做好成本—收益分析,确保项目的延续性,避免项目“烂尾”。为确保项目资金需求,黄庆华建议项目资金统一口径管理,做大项目同时可以提升融资能力,降低采购成本。多位专家表示,要做好前期调研、科学谋划,特别是要做好和地方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邓国营以道路建设为例,表示要更精细地做好道路沿线产业发展需求征集工作,在此基础上做好相关支线道路的建设。

  更深入融合新基建。邓国营指出,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不是对立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时要考虑到下一步新基建的发展。在规划阶段要综合考量新老基建诉求,二者同步谋划。比如修建公路时也要考虑到诸如新能源充电桩、5G等新基建的规划布局。与此同时,要对传统基建项目赋予更多科技含量。在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中深化对新基建要素的应用,通过新的技术和设备对传统基建项目赋能升级。比如将数字技术运用于交通基建,推动数字基建,有利于提升项目周期管理效能,直接为项目降本增效。

  更主动结合国家战略。多位专家谈到,特殊的经济地理格局决定了四川基建投资的方向和空间应该嵌入到全国乃至全球经济地理布局、嵌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层面来考量。具体到操作层面,专家特别提到一点——深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大相关交通等基建力度。

  综合受访专家观点,这样做有条件、有需求也有收益。

  一是资金和政策支持有条件。今年我国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还会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这些都优先用于国家重大战略项目。西部陆海新通道属于国家重大战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均提出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提供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两项规划截止日期均为2025年,所以要紧抓截至2025年前的政策红利期。

  二是加快发展有需求。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铁路通道将是四川最快捷、最经济的出海货运通道,通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既能服务川内城市协同发展,更能帮助四川融入全球经济。而目前,通道沿线各地区互联互通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仍存在。黄庆华提到,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仍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仍未完善,部分铁路未打通还有新建空间。另一方面,部分已建好的老铁路等基础设施有待改建提能增效,铁路货运能力利用率已接近饱和,铁路运力容易出现阶段性重车积压,影响班列开行。

  三是有收益。孙久文表示,基建投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基建投资必须“讲效益”,要把钱花在有切实回报、能够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地方。立足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来做基建投资,短期内拉动经济和就业。通道建成后,交通变革能直接节约运输时间和金钱成本,以近期发车的四川西部陆海新通道江铁海联运班列为例,该联运模式较之以前“走弯路”到重庆出海节约2天以上,运输成本节约20%以上。更长远看,西部陆海新通道能为四川带来两个方面的经济效益,既能带动货物集聚,拉动沿线冷链、仓储、金融等产业发展,也能带动四川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川观智库研究员 黄爱林)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上海:沪港高铁动卧列车准备就绪

  • 西藏:拉萨举办第二届锅庄舞大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