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压气储能商业应用提速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压气储能商业应用提速

来源:经济日报2024-04-15 09:53

从试点示范走向规模发展

压气储能商业应用提速

湖北应城300兆瓦/1500兆瓦时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赵雪明摄

  4月9日,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和国网湖北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的世界首台(套)压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兆瓦/1500兆瓦时压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成功。这标志着全球压气储能电站正式迈入300兆瓦级单机商业化新时代,验证了大容量、高效率、超长时“压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的可靠性。

  湖北应城项目是世界首座并网发电的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电站,工程总投资约19.5亿元,建设规模300兆瓦,容量达1500兆瓦时,系统转换效率约70%。该项目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转换效率3项世界领先,打造了压气储能系统示范、核心装备自主化示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精品工程示范、全产业链全过程数智化示范、盐穴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示范6个行业示范,以及数十项国际首创。

  据介绍,压气储能电站主要由压缩系统、储换热系统、储气系统、膨胀系统和发电系统等设备组成。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将富余的绿电用压缩机把空气高压密封并存储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放电,将储存的高压空气释放出来,带动发电机发电,再通过电网送往千家万户。

  作为新型储能典型代表,压气储能电站在规模、寿命、成本、效率上与抽水蓄能相当,且压气储能电站建设周期更短,仅需2年左右,远低于抽水蓄能的6年至8年;选址更加灵活,可利用自然盐穴、人工硐室、废弃洞穴进行建设,便于在负荷中心、风光大基地附近布局,堪称“超级绿色充电宝”。可以说,压气储能是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

  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3000万千瓦,其中压气蓄能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正从试点示范逐步走向工程化、规模化、系统化、产业化、商业化,迎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在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中,共有11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中国能建有2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入选。当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与全球电力80亿千瓦的总装机相比,还处于萌芽状态,尤其是在新型电力系统和大规模新能源消纳过程中,新型储能还未发挥出显著作用。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新能源装机及发电量占比将大幅提升。长时储能作为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的‘压舱石’‘稳定器’,是碳中和时代的必然呼唤。在潜力巨大的市场推动下,新型储能必将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还需要给科技创新留有预期,给压气储能发展留有窗口期。”中国能建数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万明忠说。

  万明忠介绍:“我们发挥研投建营数一体化优势,串起了关键技术环节和全产业链,推动核心装备100%国产化。经过联合技术攻关与实验论证,攻克了工艺系统集成、地下储气库建造、关键装备研发等诸多难题,锻造了一系列国际首创技术和配套产品。”

  记者了解到,湖北应城项目是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成功入选了国家第三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名单,压气储能核心设备膨胀机、压缩机被评为2023年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项目建成后,每天可储能8小时、释能5小时,全年发电量约5亿千瓦时,将为中部地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

  今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行业发展按下“加速键”。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能建副总经理吴云表示:“目前,包括甘肃酒泉、辽宁朝阳、山东泰安压气储能项目在内,中国能建具备实施条件和正在建设的压气储能工程超过50多个。与此同时,我们把新型储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已启动单机更大容量600兆瓦到1000兆瓦级、更高转换效率72%到75%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更好促进我国新型储能事业发展。”(王轶辰)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 雄商高铁河北段架梁施工全部完成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