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争、强、好、胜”酿出绵柔老酒 焕发老字号“新”活力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争、强、好、胜”酿出绵柔老酒 焕发老字号“新”活力

来源:光明网2024-04-10 20:34

  从出厂到市场,再流转到每一个消费者的手中,洋河绵柔老酒的发展离不开其背后的“争、强、好、胜”。

  “争”在产能厚积薄发

  老酒是“时间的馈赠”,因为周期长、成本高,所以资源稀缺、来之不易。秉持“长期主义”的洋河很早就从产能上率先布局,有条件、更有能力为消费者长期打造高品质名酒、高品质老酒。

“争、强、好、胜”酿出绵柔老酒 焕发老字号“新”活力

  洋河使用的陶坛都是独家定制的,产自江苏宜兴、四川隆昌一带,用陶土作为原料,烧制温度在1200度。这些陶坛透气性好、稳定性高,每个陶坛周身有8万多条的呼吸通道,能够让空气中的氧气分子自如进出,同时可加速原酒陈化老熟。

  在白酒行业,这样规模化陶坛储酒的成本非常大,需要具备强大的综合实力。十几年来,洋河通过多次名优酒酿造技术改造工程扩充了大量名优基酒产能,2023年又陆续新建洋河10万吨、双沟12万吨陶坛库。

  历经祖祖辈辈的传承积淀和近几十年的潜心建设,洋河如今已拥有23万吨陶坛存酒能力,储有近70万吨不同年份的原浆陈酒,储酒能力可达100万吨。同时,还拥有1000多个酿酒班组,7万多个名优酒窖池……这些数字的背后,共同构筑了洋河酿好酒的底气。

  “强”在老窖池活态传承

  每一坛绵柔的年份老酒,都需要在老窖池中接受时间的打磨、封藏,才能趋于醇香而厚重。

  千年老窖万年糟,酒好还得窖池老,窖池“窖龄”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价值评判标准。洋河埋藏地下的“瑰宝”,除了地下酒窖,还有活态老窖池群。它们是国内保存最完整、使用时间最长、微生物最丰富的酿酒窖池群之一,在22代洋河匠人的悉心呵护下,源源不断地孕育着绵柔老酒。

“争、强、好、胜”酿出绵柔老酒 焕发老字号“新”活力

  窖池越老,窖泥越好、活性越好,产出的洋河酒质越绵柔。窖泥是“时间的宝贝”,也是洋河绵柔老酒的关键。洋河老窖池的每一克窖泥中都含有600多种有益微生物,约13亿个微生物和谐共生,组成了真正的“微生物王国”。经检测鉴定,每克窖泥中含有有益微生物达上千种,数量达到数十亿个,这些微生物以窖泥和酒醅为基础,代谢产生丰富的风味物质和健康活性物质,赋予酒体特有的绵柔、健康属性。

  活态老窖池与生态窖泥,是洋河可鉴可考的老酒酿造的基础。这些连续不间断使用的老窖池,让洋河绵柔老酒之名实至名归,同时也凸显出绵柔型品质白酒“老”的价值。

  “好”在绵柔推陈出新

  洋河在绵柔品质升级之中打造高品质名酒、高品质老酒,不断迭代升级,在老版优势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陈年老酒,使得产品在香气、口感、后味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酒体更厚实……对于洋河来说,绵柔老酒是洋河酒年份保障和品质保障的最大底气。

  洋河老酒为绵柔品质的升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而洋河又用不断提升的绵柔品质诠释了绵柔老酒的魅力,为消费者提供了“以质取胜”的高品质老酒。

  “胜”在万千酒友青睐

  目前,老酒消费驱动力正在强化,消费者已经不仅满足于喝名酒,“名品牌+老酒”凭借独特的饮用价值、收藏价值成为新消费、新选择。洋河在发展中始终紧跟时代机遇消费潮流,用新思维、新价值来满足新消费、新需求,正因如此,承载着一代代消费者情怀、口碑的洋河老名酒价值更是凸显。

  依托产储规模、活态窖池+非遗酿造技艺的天然优势,洋河老酒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白酒的追求。有生命力的洋河老酒不断以“争”为机,厚积薄发抢占产能赛道;以“强”为基,强化窖池活态传承,所以“好”在绵柔天赋,最终“胜”在消费者口碑,进一步焕发老字号品牌的“新”活力。(刘文)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 无偿献血 传递爱心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1865年,生物学家孟德尔在奥地利宣读了其豌豆研究成果《植物杂交实验》,为经典遗传学大厦奠基。
2025-05-06 09:35
近年来,中山大学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人工智能相关学院,集聚近20个学院共同构建大智能学科教育体系。
2025-05-06 09:28
在上海科技大学遇见威廉·哈兹尔廷博士,他满头银发、戴着大大的方框眼镜,乍一看有点像那位创作了无数超级英雄故事的漫画家斯坦·李。
2025-05-05 14:11
五一假期进入尾声,国内外旅游市场如火如荼,知名目的地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小众目的地也开始崭露头角。
2025-05-05 13:59
第137届广交会第三期“美好生活”5月1日开幕,12043家企业参展。
2025-05-01 17:55
BEST装置,紧凑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2025-05-01 17:52
杨永修有多个头衔,“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五一前夕,他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5-05-01 17:41
“当患者因我们的药多了一份生活的希望,那所有辛苦的日夜就有了意义。”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质量工程师高娅琴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2025-05-01 17:40
21世纪初始,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全国各地的建筑高度被一再打破。如何在保证超高建筑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建造效率,成为业界亟待破解的难题。
2025-05-01 17:3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