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助养老事业产业发展 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来源:人民日报2024-03-29 19:53

  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老龄化的趋势性特征,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中国平安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养老金融摆在公司战略的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居民健康保障和养老服务供给,为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越来越多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要看到,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仍须久久为功。

  要满足老年群体多元需求,提升医疗养老服务保障水平,目前面临多方面挑战:一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刚刚起步;二是传统保险产品养老配套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要;三是医疗资源供需矛盾仍然存在,医护人员、护理人员数量存在缺口;四是基层医疗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成熟的分级诊疗、家庭医生体系尚待培育;五是医养服务标准有待完善,行业标准有待细化、完善。

  民生就是方向,挑战更是机遇。积极参与养老事业、养老产业发展,既有利于满足民生需求,也为金融业带来广阔市场舞台、提供高质量发展机遇。

  积极发展养老金融

  中国平安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积极发挥“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优势,打造四个平台,构筑养老金融大生态,助力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服务基本养老保险第一支柱。中国平安旗下养老险是国内首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目前管理规模达33亿元。同时深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二支柱,截至2023年末,平安养老险为3万家企业、527万参保职工提供年金受托管理服务,年金管理资产规模行业领先。

  中国平安积极参与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提供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目前平安的保险金信托规模超千亿元,提供多元化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截至2023年末,平安寿险有效重大疾病保单达6000万件、总保额超8万亿元,慢病管理服务覆盖中老年人群150万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及长期护理保障,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54个城市。平安产险在5个省份13个地市为失能人群提供长期护理保障,定期走访、服务重度失能人员及困难群众。

  中国平安通过打造四个平台,让“养老”变“享老”。一是养老金投资平台,满足客户保值增值的财富管理需求。二是养老保险产品平台,涵盖医疗、重疾、护理等不同维度,覆盖活力、康护、照护期不同阶段,提供更全面养老保障。三是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打造线上诊疗平台“平安健康”,实现三甲医院合作的广泛覆盖。四是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智能管家+生活管家+专属医生”覆盖医疗养老需求场景。

  构筑养老金融生态,持续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近年来,中国平安加强综合金融与医疗养老协同,节约医疗养老成本;通过“赋能+监督”服务,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不断提升专业化水平,目的就是让老年人更放心。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付出,中国平安养老服务陆续收到客户、家属和合作伙伴的好评。

  以创新优化养老服务

  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社会各界需要下大气力解决实现老有所养的难点、堵点,以创新优化养老服务增进老年人福祉。

  下一步,中国平安将持续构建具有特色的管理式医疗养老服务体系。用制定标准、集中采购、监督服务来实现高性价比,建设强大的服务监督管理体系,用专业让老年人更幸福。中国平安将持续完善“到线、到店、到家”的服务体系,把医疗照护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床边”聚集,力争2024年内实现“三到”网络覆盖至70个城市,让老年人不出家门也能便捷“享老”;强化AI赋能,提升诊疗筛查效率和准确度;推行智慧养老,持续推进医疗科技研发,通过强化数据能力,形成完善的老年人医疗健康档案;打造统一的医养智能知识库,让智能辅助工具成为老年人的生活助手。

  展望未来,中国平安将立足人民所需,坚守金融为民、惠民、利民、便民价值取向,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着力点和突破点,让老年人更好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促进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写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马明哲 作者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画好“同心圆”,汇聚发展“向心力”

  • 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