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水平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水平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宏网2024-03-12 16:38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我国农业发展进入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提升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对稳定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智能化、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一是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激发农业科研人员潜力。加大农业科技财政支持力度,推动科研机构更专注于攻克农业领域难题。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员参与农业科技研究,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研发,多出优质成果。二是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推广成功农业科技经验。通过建设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展示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示范基地应涵盖耕作、种植、养殖等不同农业生产环节,为农民提供可操作的经验和参考。三是增强农民科技意识,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通过开展农业技术普及教育,向农民宣传现代农业科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利用农村广播、电视、自媒体、社区讲座等多种传播媒介,传递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激发农民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强化农民对农业科技的认知。

  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增强农业生产安全韧性。一是提高农机装备生产制造水平。强化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研发,构建完备的研发、制造、推广、使用体系,推进机械化、智能化、数字化农机装备在现代设施农业和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二是大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引导农机服务主体优化布局,扩大覆盖范围,鼓励构建多种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促进农业生产关系创新改革,推动小农户与大市场有效衔接。三是加大农机生产和购置补贴力度。发挥好农机购置与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加强优质农机生产企业培育,特别是对短板农机具,鼓励自主研发,加大生产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先进农机装备,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深化大数据研发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一是推进数字科技赋能农业提档升级。构建农业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安全体系,破解农业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农业数据跨区域共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利用效率,降低数据使用成本。二是提升农民数字化水平和能力。建立“三农”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农业数字知识宣传培训,打破“数字鸿沟”,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队伍支撑。三是加强农业数字化建设政策引导。根据农业自身实际和各地农业发展特色,出台加强农业数字化建设支持政策,积极探索农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建设路径,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提高农业资源投入集约化水平。一是科学布局现代设施农业。因地制宜差异化建设现代农业设施,改造升级和高水平建设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引导设施农业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围绕设施农业结构设计、先进装备制造、专用品种和生产技术研发等关键领域,针对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组织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力量联合攻关,力求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三是拓宽农业生产空间领域,实现资源集约化高效利用。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探索向盐碱地、戈壁、沙漠开展农业生产的新途径。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集中应用,更新农业智能化设施装备,提升设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水土肥资源高效利用。(作者:黄庆华,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丽莎,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低轨卫星

  • 走进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现场体验区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