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有声海报】郑栅洁:5%左右增速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有声海报】郑栅洁:5%左右增速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来源:光明网2024-03-06 17:10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5%左右,而一些国际机构的预测则为4.5%左右。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中国经济受到各方高度关注,不同的国际机构从各自视角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今年将5%左右作为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综合平衡基础上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和可能提出的,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这一目标符合‘十四五’规划的年度要求,与经济增长的潜力基本匹配,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点击图片 听郑栅洁谈中国经济

  郑栅洁表示,中国2024年的经济形势,既要看“形”,又要看“势”。

 看“形”,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完成,“稳”“进”“好”特征突出。

  从总量指标看,经济恢复回升又有新成效。经济增长方面,去年前低中高后稳,全年增长5.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就业方面,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国际收支方面,年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4万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03亿美元。

  从结构指标看,经济结构调整又有新进展。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9.9%,比制造业整体投资增幅高3.4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4%,比服务业整体投资增幅高1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8%,比经济增幅高0.6个百分点。

  从质量指标看,经济发展质量又有新提升。科技创新方面,研发经费投入3.3万亿元,强度达2.64%,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同时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新动能方面,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达950万辆,增速超过35%;锂电池产量增长25%;光伏电池产量增长54%;“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0多万辆,增长77.6%,出口量稳居全球首位,带动新车出口数量跃居世界第一。生态环境方面,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安全发展方面,经济安全保障有力,有效克服“烂场雨”、洪涝等灾害影响,通过扩大面积、提高单产,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39万亿斤,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稳步推进。

  看“势”,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将进一步巩固和增强。“不论是从经济发展的短周期还是长周期看,我们都有强有力的支撑。”郑栅洁说。

  第一,发展基础更为坚实。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中国经济规模已超过126万亿元,我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城乡区域等进一步协调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潜能。我们还将持续改善提升营商环境,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既有利于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这既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很多的发展机会,也为有眼光的跨国企业、国际资本提供了巨量的商机。高质量发展正在全面推进。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高素质人力资源十分丰富,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新动能迅速形成并加快壮大,经济抗冲击能力和韧性持续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发展内生动力活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短期巩固经济回升态势、长期发展向好进一步打牢打实了基础。

  第二,宏观政策继续加力。在去年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系统打出“组合拳”的基础上,今年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强化财税、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等政策统筹协调,综合施策形成合力,在强实体、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增量政策,加上前期实施的增发国债、降息降准、减税降费等政策效应持续发挥作用,这些都将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大的宏观调控政策供给。

  第三,各地发展更加积极有为。春节前全国31个省区市都召开了“两会”,梳理各地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可发现,有25个省份的经济预期增长目标高于去年实际增速,有23个省份高于全国水平。全国上下聚焦高质量发展,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都在不断增强。

  第四,向好因素不断累积。开年以来,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实物量等先行指标较快增长,前2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增长11.7%,工业用电量增长9.7%。文化、旅游、餐饮等消费旺盛,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3%,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2月份,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预期活动指数为54.2%,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7.7%,持续位于扩张区间。综合分析,一季度有望实现良好开局。

  郑栅洁同时提到,在实现预期目标过程中,还将会面临不少困难挑战,“这些问题都是前进中的问题,都可以在发展中解决。”郑栅洁表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长期向好,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 责编:陶媛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酷暑催热“清凉经济”

  • 多措并举 应对高温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