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节后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节后各地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来源:人民日报2024-02-19 09:35

2月18日,湖北省襄阳市牛首汉江特大桥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进行吊装作业。谢 勇摄(新华社发)

2月18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钟管镇南舍工业园区内,一家机械设备生产企业的工人在车间内忙碌。王 正摄(新华社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重大项目建设规模大、周期长,能够有效吸纳投资、扩大内需,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需求潜力,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新春伊始,各地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节后开工首日,记者走访多地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感受各地拉动有效投资的火热实践。

  ——编 者

 

  河南——

  持续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

  2月18日中午,在河南省信阳市袁湾水库工程建设工地,工人们施工正酣,防渗墙钢筋焊接施工现场焊花四射。不远处的道路上,工程车来回穿梭,一派忙碌景象。

  袁湾水库工程位于淮河右岸一级支流潢河上游,被列入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清单。据了解,袁湾水库工程总投资55.1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溢流表孔、泄洪底孔、输水洞和电站等。工程建成后,不仅能显著提高淮河干流王家坝以上圩区的防洪标准,还可以灌溉农田11.6万亩,年提供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5040万立方米。

  “目前工程日浇筑混凝土1300立方米,混凝土坝浇筑已完成七成,土坝填筑也完成了近六成,实现了总工期过半,任务完成过半。”袁湾水库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计划于今年10月进行大坝上下游围堰拆除,泄洪底孔导流,开始导流明渠段坝体填筑,预计于2025年10月实现水库下闸蓄水。

  新春伊始,河南陆续开工一批水利设施建设。“今年,河南省将编制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提升规划,全面开工建设南水北调中线防洪影响处理工程,加快推进观音寺、鱼泉、沙陀湖等调蓄工程前期工作。”河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申季维介绍,河南将加快推进现代水网建设,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目前,河南已分两批集中开工重点水利项目196个,总投资700亿元。

  贾鲁河综合治理、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小浪底南岸灌区等4项工程建成达效,引江济淮(河南段)、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等5项工程基本建成……2023年,河南省的水利建设投资和规模创历史新高。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是河南省持续抓牢项目建设、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河南各地举办第十一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为一季度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数据显示,当前河南各地共“签约一批”项目751个,总投资6643亿元;“开工一批”项目795个,总投资8416亿元;结转“投产一批”项目1672个,总投资1.49万亿元。

  湖北——

  加快重点交通设施建设

  2月18日,走进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的宜昌北站项目建设工地,只见南站房的主体框架结构已初见雏形。几台混凝土泵车正在对高架候车层顶板进行浇筑施工,数百名工人有序开展钢筋捆扎、模板支设等作业。

  宜昌北站是沪渝蓉高铁武汉至宜昌段的重要枢纽节点,站场规模为9台20线,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2023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目前南站房主体结构施工已完成80%以上。我们将倒排工期、加紧建设,全力冲刺站房A区3月30日完成混凝土主体结构的节点目标。”中铁建工宜昌北站站房3标项目党支部书记朱雄介绍,项目预计2025年9月建成投用,届时将串联起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进一步完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去年底,宜昌至涪陵(湖北段)、宜昌至常德(湖北段)两条高铁正式启动建设;今年1月2日,沪渝蓉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开工建设……如今,湖北正在加快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超米字形”高铁网,形成以襄阳、宜昌为中心的多向放射格局。目前,全省在建高铁有8条,其中5条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公路建设也有序推进。不久前,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北段(黄陂至新洲段)项目第四标段在红安县太平桥镇开工;同时,在这条环线高速的另一端——汉南长江大桥建设现场,位于江滩岸边的施工场地已经平整,大量运输车辆穿梭运输土方,打桩机等大型机械已进场全面施工。

  “作为连通武汉都市圈环线的重要节点,汉南长江大桥及接线工程投资规模达289亿元,是目前湖北交通重点项目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湖北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预计4年内可竣工通车。2024年,湖北将继续聚焦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重点项目,加快铁水公空互联互通,全年计划完成公路水路交通投资1830亿元。

  据悉,今年一季度,湖北将以高速公路为交通投资主引擎,加快推进襄阳至宜昌高速襄阳段等3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加快推进17个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等。目前,全省各地申报一季度新开工交通项目126个,总投资739.6亿元。

  四川——

  重大能源设施项目施工正酣

  进厂交通洞内,人来人往,机器轰鸣。2月18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雅砻江流域水电公司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片区,工地的建设者手持工具,加快项目作业。

  “该项目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十五五’实施项目,也是2024年四川省重点项目。”雅砻江公司两河口抽水蓄能建设管理局局长张东明介绍,2022年12月,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开工建设,现在电站进厂交通洞已开挖支护完成1350米,剩余800多米。

  据介绍,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拟安装4台30万千瓦可逆式机组,加上已建成的两河口水电站300万千瓦装机作为常规机组,总装机将达到420万千瓦。按照抽发水量平衡折算,年发电量为13.97亿千瓦时,是超大的混合“充电宝”。

  “两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推动雅砻江中游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基地建设,促进甘孜州中部新能源一体化消纳。”张东明说,电站还可以显著改善送出通道的电源结构和送电质量,降低输电成本,助力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通过水风光蓄一体化开发,电站可以将700万千瓦左右随机波动的风电和光伏电调整为平滑、稳定的优质电源。

  “此前,我们主要对进厂交通洞、厂房进风洞等前期辅助洞室进行施工,目前电站的检修洞全长265.5米,开挖支护已全部完成。”张东明介绍,春节后,电站进入施工建设的加速阶段。

  与此同时,在今年新开工的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阿坝至成都东1000千伏交流工程)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向场内运送施工材料。该项目总投资达145亿元,建成后将助力阿坝地区的清洁能源输送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项目预计于2025年建成投运,投运后每年可向成渝地区输送清洁电能超350亿千瓦时。”项目负责人介绍。

  今年以来,四川稳步推进重大能源项目建设,聚焦能源产业强链补链。数据显示,在2024年四川省700个重点项目中,新开工和续建的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有10个,能源产业项目有56个。2024年,四川共列重点项目700个,年度预计投资7616.4亿元,较2023年增加545.8亿元。(方 敏 范昊天 王永战)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库布其沙漠治沙进行时

  • 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在武汉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