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腊味名镇黄圃:货运背后流动的年味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腊味名镇黄圃:货运背后流动的年味

来源:光明网2024-02-01 09:46

  凌晨两点,中山黄圃镇的腊肠生产车间已经亮起了灯光。

  分割,切粒,洗脂,新鲜的猪肉被搅成细腻的肉馅,均匀撒入糖、盐、白酒,不一会儿,醇厚的酒香便弥漫整个车间。肠衣从猪肠上剥下来,经过多次清洗和浸泡,已经变得柔软而有弹性,肥瘦分明的肉馅灌入肠衣,继而针刺打孔,草扎分段。细绳系住腊肠的两端,转入烘房风干,再穿竹晾晒。经历了腌制和风干的腊肠,酒香与肉香混合,虽然没有了鲜肉的细嫩软滑,但却“酝酿”出了另一种鲜香醇厚的独特风味。

  此类经过腌制、烘培、风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肉制品,统称为腊味。随着新年的脚步临近,许多黄圃本地的腊味企业已经进入了春节备货模式,频繁进出的货运车辆让厂房逐渐变得红火热闹起来。这些腊味从黄圃出发,搭乘着货车被运往广州、东莞、江门等各地销售门店。货运链接起了腊味制作的各个环节,让黄圃腊味能够更快地被送达各地,也让“年味”顺着货车流动了起来。

  腊味名镇的60年货运变迁路

  54岁的支国玲是湛江人,定居黄圃已经二十多年。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黄圃本地人,但支国玲与腊味却有着很深的渊源。

  此前,支国玲一直在中山市得福肉食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得福”)从事运输司机一职,而其妻子从16岁开始就在黄圃本地的腊味厂上班。2021年,在互联网货运日渐兴起的背景下,支国玲辞去腊味厂司机一职,购买了一辆中型面包车,加入了货拉拉平台。

腊味名镇黄圃:货运背后流动的年味

  (黄圃本地一家腊味厂内正忙着出货)

  运了大半辈子腊味的支国玲也算是见证了黄圃腊味的传承与发展。

  据支国玲介绍,早期腊味的运输方式非常“原始化”。六七十年代时,自行车是腊味商贩们购买原材料以及运输腊味成品的主要交通工具,得福的老板甚至骑着一辆二八自行车从广州拉猪肉这些原材料返回中山。腊味制作完成后,商贩们也是普遍用大的竹篓装着制作好的腊味成品,放在自行车的后座运送到农贸市场贩卖。

  到了八十年代,摩托车风靡一时,腊味运输工具也由自行车升级到摩托车,尽管时速有所提升,但交通工具的局限性还是无法保证猪肉、肠衣等腊味原材料的按时送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腊味的销售范围。

  至20世纪90年代,五十铃轻卡初入中国,腊味运输开始打破地理的局限性,但彼时高昂的运输成本并非所有腊味制作企业都能承担,因此也催生了早期的“零担”货运模式:几家腊味企业合伙租一辆小货车进行运输。

  货车逐渐普及后,一些规模发展起来的腊味企业开始尝试运营自己的车队或去路边寻找趴活的司机进行运输,支国玲也是在这时进入得福成为一名腊味运输司机。时至今日,支国玲加入货拉拉平台后,也还是会经常接到腊味运输的订单。

  “黄圃腊味要让更多人知道,肯定就得多‘运’出去。”支国玲说。从自行车到摩托车再到货车,货运,已经成为黄圃腊味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互联网货运助力腊味之都擦亮名片

  “老广人过年过节是离不开腊味的。”刘见辉介绍黄圃腊味时这样说道。

  刘见辉是黄圃腊味非遗传承人,同时也是中山市黄圃镇福人品肉类制品厂总经理。在刘见辉的记忆里,由于早年间经济和交通工具并不发达,因此吃腊味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那时候的人们顺应天时,将各种肉类腌制成腊肠、腊肉,是为了尽可能地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等到过年团聚时才拿出来和家人一起品尝,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在许多人的记忆里,腊味总是象征着“年味”。

  从八月十五开始,黄圃腊味就逐渐进入订单猛增、供不应求的腊味产销旺季,越临近年关,销量越高。货拉拉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10月-12月,黄圃镇货运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率达到48%,跨城订单大多流向广州、佛山、东莞、江门等地。

  据得福总经理何权辉介绍,在当前的订单高峰期,得福的订单量会比淡季时上涨十倍,每天需要使用十趟八趟货车进行运输,企业本身已有运力往往难以支撑。过去为了解决临时激增的运输需求,腊味企业经常需要去路边找趴活的货运司机,但这样的方式性价比并不高,因为找到合适的司机需要耗费较多时间,且运输也没有统一的定价标准,时常需要多次和司机讨价还价,大大拉低了运输的效率。

  “货拉拉这样的互联网货运平台就搭建了一个寻找司机的渠道,在运力不足或者客户着急需要产品的时候,只需要在手机上动动手指就可以得到响应,大大提升了产品的出库效率。”得福总经理何权辉说。

  从前在腊味厂从事运输司机一职的支国玲也感受到了互联网货运带来的变化。在支国玲看来,现在很多腊味厂老板已经不愿意自己养货车、养司机了,都更愿意使用货拉拉等互联网货运平台,因为这样更方便,而且能够降低运输成本。

  发展至今,黄圃镇腊味产品销售占国内市场的50%,全省市场的60%,珠三角市场的70%,厂企及配套产品业达200余家,年产腊味超20万吨,二产产值达32亿元,占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的75%,每年吸纳1万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互联网货运的出现,打通了“年味”的运输脉络,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包括腊味在内的各种年货开始更加畅通无阻地“远行”。“现在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黄圃腊味的身影。从原材料的运输到成品的运输,只有运输便利了,黄圃腊味才能更好地走出去。”黄圃食品腊味商会秘书长陶柳华说。

  独属货车司机们的“腊味记忆”

  中山黄圃是广式腊味的发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加工专业基地。对于黄圃本地人而言,腊肠等腊味制品被寄予了屋肥家润、长长久久的期望,凝结了对亲朋好友最真挚的情谊与祝福,过年提上几箱腊味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是必不可少的传统。

  2022年加入货拉拉平台以来,货车司机梁行枝时不时会接到一些运送腊味的订单。年关将至,这些订单也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运送至腊味企业门店、农贸市场或者批量订购的顾客处。作为土生土长的黄圃本地人,梁行枝对从小吃到大的黄圃腊味有着别样的情感,在他看来,每次接到运输腊味的订单都会觉得特别亲切。

  “基本上每个黄圃本地人过年送礼都多多少少会送点腊味,因为黄圃腊味是本地的特产,更能代表我们的心意,而且很神奇的是,比起自己买,腊肠、腊肉这种东西感觉就是要和别人送来送去才会更好吃。”谈及这一习俗时,货车司机梁行枝笑着说。

  从吃腊味到运腊味,梁行枝感觉自己似乎与腊味产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了。从前只是腊味的品尝者,如今成为腊味的运输者,感觉自己也成为了腊味产业中的一环,在运输腊味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腊味的了解。

  除了黄圃本地人以外,外地前来务工的司机在中山定居安家,对黄圃腊味也有着不一样的记忆。对于祖籍是湛江的“新黄圃人”支国玲而言,运输腊味的经历让支国玲更快地融入黄圃本地。“运了这么多年腊味,我对黄圃很熟了,之前运腊味让我接触到很多人,直到现在也还是有很多老板会找我买腊味,有时候别人都说感觉本地人都没我认识的人多。”支国玲笑着说。

  加入货拉拉以后,支国玲每周都会运两三百斤腊味至广州售卖,为了多接点单,支国玲时常凌晨两三点就起来接单拉货了。相比于之前腊味厂司机的工作,支国玲觉得在货拉拉更自由,因为用的是自己的车,所以想运什么,想什么时候运,都能够自己决定。而且因为服务好,支国玲成为了不少腊味企业的收藏司机。提及这个,支国玲骄傲地打开货拉拉平台界面进行展示,页面显示,支国玲已被98家企业收藏。

  多年运输腊味的经历让支国玲觉得自己的生活早已和腊味绑在了一起,对于黄圃腊味未来的发展,支国玲相信肯定会越来越好。“只要还运得动的话,我就会一直运下去。”支国玲说。(张嘉莹)

注:此文属于光明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

  • 习近平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武汉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南方科技大学等单位,在单细胞水平上成功解密了拟南芥叶片衰老的过程。
2025-07-16 10:44
不只是产量最大,“深海一号”大气田还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开发建设的作业水深最深、地层温压最高、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
2025-07-16 10:42
我国正研制《卓越工程师培养认证标准》,该标准是保障卓越工程师培养从“样板间”走向宏大队伍的基础。
2025-07-16 10:39
七月下半月和八月上半月是我国主汛期的最重要阶段,应急管理部指导各地加强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建设,开展广泛培训,目前总人数已达115万人。
2025-07-16 10:25
为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良好网络环境,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为期2个月的“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2025-07-16 10:23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2025-07-15 04:10
现阶段,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人工智能关键硬件与开源软件储备不足、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领域应用率偏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短缺且结构不合理、缺乏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标准体系和法律法规等问题。
2025-07-15 04:10
2025年可谓人形机器人的“破圈”之年。从蛇年春晚舞台的机器人扭秧歌,到北京亦庄的机器人马拉松,再到浙江杭州的机器人格斗赛……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迈向各类“应用场”。
2025-07-15 02:55
科考船在狂风巨浪中剧烈摇摆,寻找渺小的目标如同大海捞针。回收沉睡海底半年的海底地震仪,是这次出海科研任务中最艰难的一环。“快看!在那儿!”随着一声疾呼划破沉寂,
2025-07-15 02:55
老北京人都知道,居家过日子,买剪刀要买王麻子的,吃腐乳要吃王致和的,穿布鞋要买内联升的…… 这是为啥?因为人家的这些物件,得劲儿呗!为啥得劲儿?匠心所致也!
2025-07-15 02:55
从27岁到60岁,33载深蓝搏击,马远良实现了中国航空声呐从无到有、从追赶到并跑乃至局部领先的壮举。
2025-07-14 08:49
何熙昱锦也表示,脑机接口技术涉及芯片、传感器、算法、应用等多个环节,需要上下游企业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2025-07-14 08:45
在论坛签约仪式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共签署12个数字经济合作项目,涉及跨境电商、智慧城市等领域。
2025-07-14 08:45
天然铀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铀资源勘查采冶位于核燃料循环体系的前端,是核工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2025-07-14 08:42
这条从技术突破、场景深耕到生态协同的融合路径,正强劲驱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跃升。
2025-07-14 08:41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2025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14973.8万吨,单位面积产量与去年基本持平,总体实现了夏粮生产的平稳运行。这一成绩的取得,
2025-07-14 04:15
从蓝莓大棚里的生长曲线,到肉牛项圈里的健康密码,广西的特色农业正被人工智能重新定义。
2025-07-14 04:25
7月13日,随着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最后一相导线跨越和若铁路、国道315,稳稳抵达188号铁塔,历经15年建设的新疆环塔里木盆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以下简称“环塔工程”)全线贯通,进入投运倒计时。
2025-07-14 04:25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