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绘就世界美好未来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绘就世界美好未来

来源:光明网2024-01-31 16:41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时代发展大势,为“人类向何处去”这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十年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积厚成势、硕果累累,逐渐发展成为覆盖全球、合作广泛、影响深远的世纪性工程,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能,为全球治理贡献新方案,为国际合作打造新平台,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步步落地生根。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更加清晰,积极因素加速集聚,必将以新的发展共识、合作方案和战略行动推动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十年之功创造非凡成就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经历十年的布局开拓和深耕细作取得历史性成就,铸就了一条通向共同发展的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

  第一,“一带一路”带动共建国家经济发展。“一带一路”历经十年实践,政策沟通更加广泛深入,在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机制平台、具体项目方面的对接渠道不断拓宽,有效凝聚了共建国家的发展共识。设施联通更加通达顺畅,形成了“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基本架构和“陆海天网”四位一体互联互通格局,有效筑牢共建国家发展基础。贸易畅通更加便捷高效,2013年至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有效彰显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成果。资金融通日益多元高效,多渠道、多层次、国际化的融资模式逐步建立,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充足资金支持。民心相通基础稳固,广泛开展文化、旅游、教育、媒体和智库、民间组织等各领域交流,人文领域合作全面展开,有效夯实共建国家友好合作的民意基础。历史证明,“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发展的“交响乐”,为共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第二,“一带一路”引领区域合作走向深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逐步展开区域内国家经济政策协调和制度机制对接,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全面展开。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机制不断完善。截至目前中国同世界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成功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及一系列中国与共建国家博览会、经贸合作论坛,推动“一带一路”在官方合作机制、半官方合作机制和民间合作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据统计,中国已与20个共建国家签署自贸协定,推动中国市场与其他共建国家市场联通水平不断提高,消费投资、项目合作更具活力。

  第三,“一带一路”增添世界经济发展动力。面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展失衡等困境,共建“一带一路”坚持以发展为导向,打造了世界经济新的发展环境和增长空间。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建设更加紧密的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跨越不同文化、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差异,有效联结了世界上各个活跃的、发达的、潜力巨大的经济圈,坚持不让任何一个国家掉队的原则,创建了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为世界经济新的增长提供了“全球南方”动力。共建“一带一路”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方向,不仅拉动了共建国家的经济增长,而且改善了沿线国家的综合发展环境,引发全球投资热潮。十年间,共建“一带一路”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创造42万个工作岗位,增强了发展中国家解决全球发展失衡的信心。

  第四,“一带一路”推动全球治理不断完善。治理赤字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商共建共享从理念到行动,强调在平等参与、沟通协商、集思广益基础上汇集各国在战略、决策、政策和规则上的发展诉求,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全球治理规则由世界各国共同制定;强调对接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各施所长、各尽所能、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基础上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有效推动“亚投行”、双边共同体论坛等新型多边治理机制建设,成立20多个专业领域多边合作平台,积极打造共建国家在传统与新兴领域全球治理的多边主义框架;强调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在兼顾各方利益与人民需要的基础上实现共享发展机遇和成果。据统计,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已带动4000万人摆脱贫困,到2030年,还将实现共建国家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实践证明,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由少数国家主导、经济规则由少数国家掌控、发展成果被少数国家享有的局面,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面向未来书写时代新篇

  历史成就见证过去,铺设未来。面对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大势,面对世界各国共同现代化的历史任务,中国将坚定不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共同铸就下一个金色十年。

  第一,凝聚发展共识,打造命运与共的发展共同体。面对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需求偏弱、恢复基础不牢固等突出问题,国际社会必须超越西方中心、本国优先、实力至上等发展逻辑,找到人类共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保持战略定力,始终把发展置于共建“一带一路”议程的中心位置,持续扩大互利合作朋友圈,激发共建国家发展潜力,进一步打造团结合作的发展共同体。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国际传播,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丰硕成果,彰显共建“一带一路”无与伦比的影响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加强重点区域、重点国家、重点项目之间的政策协调,推动共建国家政府部门、国际组织、科研机构、企业界的代表以及知名专家学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凝聚优先发展、共同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共识。

  第二,聚焦发展议题,拓宽互利共赢的合作新格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既有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打造深度互补、高度共赢的合作新格局。持续巩固合作基本盘,筑牢基础建设等“硬联通”平台、完善规则标准等“软联通”平台、强化人文交流等“心联通”平台,统筹推进标志性项目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充分释放传统合作潜力,增强共建国家发展信心。稳步拓展新兴领域合作,注重数字经济、可持续能源、教育和健康领域的合作,深入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持续加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为共建国家创造新的发展与合作空间。

  第三,对接发展战略,深化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共建“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平台,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与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对接。要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强区域和多边层面规则标准对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东盟印太展望、非盟《2063年议程》、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欧亚经济联盟等协同合作,不断拓展合作共赢新的增长点。加强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对接,聚焦消除饥饿贫困、促进教育公平、改善环境卫生、促进性别平等、应对气候变化等议题,全方位推动合作,多渠道筹措资金,致力于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加强双边层面国家发展战略与市场需求对接,如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土库曼斯坦“复兴丝绸之路”战略、“新乌兹别克斯坦”2022—2026年发展战略等中亚五国倡议和发展战略,深化传统合作领域与新兴领域务实合作和一体化发展,增强共建国家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四,捍卫发展权利,开辟各国共同现代化广阔前景。随着大国竞争博弈加剧,西方通过“新殖民主义”“债务帝国主义”等话语和“重建更美好世界”“全球基础设施伙伴关系倡议”等计划抹黑、唱衰、抵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其实质是要限制、剥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正当权利。迈入新阶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零和博弈、赢者通吃的陈旧逻辑,反对阵营对抗、经济胁迫的霸权做法,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决捍卫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不断提升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与决策权。在此基础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将以切实可行的举措、具体落地的项目助力共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绘就世界各国共同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作者刘世强系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周杰系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国内超大直径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

  • 重庆北碚: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新动能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