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锚定“623”产业体系!园区加速迈步新型工业化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锚定“623”产业体系!园区加速迈步新型工业化

来源:光明网2024-01-26 14:54

  工业兴则经济兴,工业强则园区强。

  1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定下了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

  到2026年,园区将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2个3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力争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4大新兴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0亿元,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7500亿元,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GDP迈上4500亿元台阶。

  围绕这个目标,园区要实现“五个提升”。

  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分别达60%、75%,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升到75万元/亩。

  企业发展能级显著提升。累计培育营收500亿以上工业企业1家、200亿以上工业企业5家、100亿以上工业企业10家。

  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5.45%以上,累计实施产业重大技术攻关项目60项,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0件。

  数实融合水平显著提升。累计建设全球灯塔工厂6家、智能工厂(5G工厂)60家、智能制造示范车间60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到28%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超500亿元。

  绿色发展成效提升。累计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近零碳”工厂和零碳工厂10家,新增分布式光伏规模200兆瓦,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5.4%以上。

  在迈步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园区还具体部署了“五个强化”的工作路径。

  强化产业体系打造。坚持抓主流、抓确定性,紧密结合园区实际,以创新、智能、绿色、安全为方向,加快构建由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力争每年引进掌握核心技术、科技人才密集、市场前景好的优质科技项目1000个左右,到2026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服务化示范项目5个,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服务性收入占比达到10%。

  强化企业梯度培育。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以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发展,支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整体提升,推动形成链主企业“顶天立地”、专精特新企业“抢占高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到2026年,累计培育创新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全要素协同创新,着力打造科创森林体系、打造产业创新平台、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提升“园区制造”品牌,到2026年,累计打造“苏州制造”认证高端产品20个。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积极拥抱“智改数转网联”大趋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着力完善网络化联接,到2026年,力争累计培育人工智能大模型10个,打造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示范项目50个。

  强化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化和绿色低碳产业化,努力探索产业发展和降碳减污双赢的新路径,到2026年,新增分布式光伏规模200兆瓦,力争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0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省级绿色工厂100家,“近零碳”工厂、零碳工厂10家。

  推进新型工业是全局所系、大势所趋、现实所需。今年是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致敬历史的最好方式就是书写新的历史。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园区将牢记初心使命,传承园区经验、弘扬园区精神,用心用情为企业配置最好的资源、打造最优的环境、提供最强的支持,携手企业一起成长奔跑,用制造制胜未来、用创新创造未来。(袁轩)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南果北种” 农旅融合促乡村发展

  • 五个“必须统筹”为经济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受众导向”的能力,而且也需要把“受众导向”作为开展科普的一种方式。
2024-12-28 18:09
技术、产业、人才,仿佛三条大江奔流不息,形成一个“川”字。如何在川字中间加上一横,将三者形成整体,凝聚成创新的磅礴力量?
2024-12-27 10:27
视频生成、语音交互等AI应用近年来持续火热,在2024年已让越来越多用户得到高效便捷的体验。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表示,以大模型技术为代表的AI技术将重塑各行各业的生产力格局,颠覆现有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规模。
2024-12-27 10:27
26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探索三号”,在广州南沙交付启航。
2024-12-27 10:26
了解人类大脑的进化过程或许能为人工智能的改进提供重要启发,同时让其更好地适应人类独特的神经结构。
2024-12-27 10:23
今年粮食收购量预计将达到8400亿斤左右。有关监测显示,目前,各类经营主体购销活跃,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开工率保持在90%左右,基本满负荷生产。
2024-12-27 10:09
在26日结束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会议期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为我们盘点了“大国粮仓”米袋子。
2024-12-27 10:27
在数字化时代,市场对云的需求进入到深度用云的阶段。尤其是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上云场景越来越复杂,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量应用场景需要各专业协同去落地,共建生态是各行各业的诉求。
2024-12-27 10:24
董泽故居始建于明代,是著名教育家董泽先生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董泽先生1925年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是云南大学首任校长。
2024-12-27 10:22
我国首个商用堆在线辐照生产同位素装置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基地正式投运,在此生产的首批镥-177医用同位素同步出堆。
2024-12-27 02:00
朱光亚院士是老一辈科学家中才识与品行双馨的杰出代表,对朱光亚院士最好的纪念,就是要努力继承朱光亚院士为中国工程院奠定的优良传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12-27 09:46
(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4年12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修订)
2024-12-26 10:37
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该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中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2024-12-26 09:37
从古至今,工程使技术和科学发挥生产力的功能,反映国家或组织机构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2024-12-26 09:31
激光器广泛应用于通信、医学成像与手术、消费电子等领域,它深刻改变了大众的生活。
2024-12-26 09:30
国家统计局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比上年增加75.2万亩,增长1.8%;单产144.8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产量616.4万吨,比上年增加54.6万吨,增长9.7%。
2024-12-26 09:19
日前,福州大学化学学院学生吴一迪及其团队的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一等奖和全国特等奖。
2024-12-26 09:18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2月25日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新修订的科学技术普及法扩充至8章60条,聚焦科普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主要包括明确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2024-12-25 09:23
在中山站区的西南高地上,远远地能看到冰面上有一个绿色的半球形建筑。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中山站越冬队队员张方根:前面这里有一个淡水湖,相当于是雪水融化的,形成了一个淡水湖,常年都有。
2024-12-25 09:2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