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民航业迈向提质增效阶段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民航业迈向提质增效阶段

来源:经济日报2024-01-12 09:41

  东航C919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徐炳南摄(新华社发)

  2023年是民航业历经疫情冲击后固本培元、恢复发展的关键一年。行业稳中求进,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运输生产有序恢复,运行品质稳步提升,科教创新蓄势储能,国际开放合作深入拓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表示,随着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增多,民航业将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周期,运输生产回归自然增长,全面跨入提质增效阶段,逐步迈入产业融合时代。

  丰富产品拉动需求

  2023年,民航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188.3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2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35.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98.3%、146.1%、21%,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91.9%、93.9%、97.6%。国内航线客运规模已超过疫情前水平,比2019年增长1.5%。国际客运航班从2023年年初的每周不到500班恢复至每周4600余班,复航国家数量达到疫情前89.2%。中美定期直飞客班增至每周63班,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恢复水平高于国际航线整体水平6.2个百分点。

  2024年,民航业将全面拉动航空市场需求,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分别达到1360亿吨公里、6.9亿人次和760万吨。

  宋志勇表示,2024年,将统筹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扩大国内民航市场需求为战略基点,挖掘国内民航市场新增长点,推动国际民航市场加快恢复,提升航空物流服务能力,大力服务低空经济发展。

  在国内市场,将鼓励大型骨干航空公司打造枢纽间空中快线,鼓励中小航空公司专注支线市场,鼓励企业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服务产品。加快推进“干支通,全网联”航空运输网络体系建设,力争国内航线网络通达性拓展30%以上。深化“空铁联运”合作,打造高品质数字化、智慧化空铁联运产品。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占芬建议,在总结此前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干支通,全网联”数字化双平台建设,引导内蒙古、云南、新疆、四川等地稳妥推进试点工作,支持机场推进中转通程快线试点,完善中转流程,缩短中转时间,优化中转体验。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葛金梅建议,通过提升服务、丰富产品等措施深化空铁联运。建立空铁联动服务机制,通过一站式一键式购票、规划最优换乘路线、增加标识指引、提供“门到门”的全程行李服务以及免费餐食等措施便利空铁联运旅客出行。加强品牌建设,扩大空铁联运的辐射范围,丰富空铁联运服务产品,尤其是打造枢纽机场往返热门景点的快线产品,方便旅客出行。加强共享,不断优化服务,包括空铁联程数据共享、功能空间共享、设施设备共享等,提升空铁联运旅客的用户体验感。

  在国际市场,民航业将推进中美直航航班大幅增加。积极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权安排,深化与中亚、中东、非洲等地区合作。

  中国民航局运输司司长梁楠表示,随着我国签证政策不断优化调整和通关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旅客出入境意愿有望进一步提升,2024年春节前后国际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得到释放。民航局已经要求各航空公司在确保运行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加大国际航线特别是周边国家航线的运力投入,加快恢复国际航班。目前,各航空公司已经提出春运期间新增国际定期航班及加班包机安排超过2500班。

  压紧压实安全责任

  目前,我国民航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安全水平要求不断提高与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

  2023年,在飞行量逐步恢复至2019年水平的情况下,运输航空责任原因征候和严重征候万时率分别较2019年下降71.2%和69%。在通用航空飞行量较2019年增长27.5%的情况下,通航事故万架次率较2019年下降42.1%。

  宋志勇表示,2024年,民航业将努力实现高水平航空安全。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狠抓人员资质能力建设,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安全监管效能,坚决贯彻落实“确保航空运行绝对安全”和“确保人民生命绝对安全”要求。

  中国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副主任李勇表示,民航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航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文件明确了今后要着力抓好的10个方面28条重要任务,包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深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责任压紧压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深入推进依法治理,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动智慧民航安全监管等。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安全工作委员会总干事舒平认为,我国民航行业在空域开放使用、应急处置能力、安全监管效能和部分人员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和短板。为了在航班密度提升的基础上保持航空安全水平,营造民航企业良好生存环境、普及航空安全知识等是有效途径。

  推进智慧民航建设

  2024年,民航业将以科技创新推动民航产业创新,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培育航空关联产业,推动民航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为了推进智慧民航建设,民航业将加快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继续扩大智慧民航建设试点范围;加快推进行业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强民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生产运行系统网络安全保障,增强系统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

  葛金梅认为,智慧民航建设主要包含三方面:推进机场尤其是千万级机场的旅客全流程无纸化以及行李全流程跟踪建设,实现“出行一张脸”的智慧化出行;继续扩大货运电子单证应用,提升航空货运数字化、无纸化水平,实现“物流一张单”的智慧物流;加强数据共享、数据流通以及数字技术创新,打破数据孤岛、数据共享壁垒,加强运行资源统筹调度、协同管理,推动行业高效运行。

  2024年,民航业将做好C919、ARJ21证后管理,做好C919、ARJ21改型优化适航审查,推动国产民用飞机性能持续提升。同时,做好CJ-1000A、AG600等国家重点型号审定,推进C919飞机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认可审查,推动国产民用飞机走出国门。

  民航业将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面向生产一线的科教创新体系,解决民航重大技术装备、关键生产运行系统、核心商务服务系统等问题,防范化解影响行业长远发展的系统性风险。

  2023年12月,中国民航局发布《民航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目标是到2035年,发展形成覆盖安全保障、适航审定、空事系统、机场、空管、航空器运行与运输服务、监管等全要素、全流程的中国新一代民航系统技术体系,基本建成引领民航高质量发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民航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和战略科技力量。

  “构建自主可控的创新支撑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同时也需要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力。”占芬建议。(崔国强)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

  • 习近平访越 最全图集来了!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