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绿色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来源:光明网2024-01-10 14:40

  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绿色发展是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是用最少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共识。当今时代,绿色成为新时代中国的鲜明底色,绿色发展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广袤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并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筑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绿色根基,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我们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让人民在优美生态环境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视域中,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当前,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始终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加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用途统筹和协调管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另一方面,通过高水平保护,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绿色产业和绿色消费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两大抓手。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绿色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迅速,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居世界第一,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占全球产量的70%以上。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覆盖节能、节水、环保、可再生能源等各领域的绿色技术装备制造体系,绿色技术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绿色消费作为新型消费形式,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消费选择。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12年的1.3万辆快速提升到2021年的352万辆,自2015年起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当前,应以绿色产业发展助推绿色技术升级,助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同时,增加绿色消费品供给,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路径,发展冰雪旅游、休闲农业、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田园综合体等生态产业新模式,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态的需求。

  “两山理念”为解决世界现代化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回顾世界现代化历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许多国家在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都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作为后发国家,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力偏弱,如何使当代的发展建立在不牺牲后代发展资源和环境空间的基础之上,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这一重要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阐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摒弃了西方现代化所选择的粗放发展的老路,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路子,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源源不断带来经济财富、社会财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正在走向全世界,借助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助推全球绿色转型发展,积极兑现我国的“双碳”承诺,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宜春学院 范松仁)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