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四届中国水产种业博览会暨首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在广州南沙国际渔业高科技园成功举办,吸引了近300家企业、200个水产养殖经济品种参展,17个国家审定水产新品种在会上正式公布。河海大学海洋学院与中洋集团合作繁育的杂交河鲀也亮相大会。
合作公司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参展
杂交河鲀亮相水产种博会,彰显品种优势
种博会是国内种业创新成果集中展示的平台,本次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鲀破难题阵型企业)旗下南通龙洋水产有限公司展台出展与河海大学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杂交河鲀。
杂交河鲀是以耐寒暗纹东方鲀品种“中洋1号”作为母本,红鳍东方鲀作为父本进行杂交培育,以生长性状为主,兼顾耐低温等多种性状的优良品种。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相较于传统养殖的暗纹东方鲀,杂交河鲀在保持肉质细腻鲜美的同时,平均生长速度提高30%—40%;养殖到特定商品时期,孵化后90天及180天体重分别增长24.87%和48.20%;体长分别增长8.10%和7.07%;达上市规格所需的时间有效缩短2-3个月。杂交河鲀的种质也更加优良,养殖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拓宽,能够适宜在13℃—28℃的淡水水体或海水水体中养殖。
目前,截至2023年10月,河海大学与中洋集团合作已完成五批次杂交培育工作,总数14万尾苗种,育种与养殖技术趋于成熟,有利于推动河鲀养殖行业创新,预计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与集约化有良好效应。
同时,售出6万尾苗种,1万尾成鱼,投入于乡村河鲀养殖生产中,在养殖情况与回报效应方面表现良好,同时在降低养殖成本、带动养殖地区的经济效益、为市场注入新生力量等方面发挥重要的实际价值;同时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村经济发展,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高质量推进。
科学助力突破养殖“卡脖子”难题,推动水产种业振兴
种业是农业发展的“芯片”,水产种业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种业振兴离不开科学研究与产业引领的有机结合,更离不开高层次种业人才的培养。
杂交河鲀的成果产出是产业引领与科学助力的鲜明体现。据了解,河鲀养殖行业长期受制于苗种生长缓慢、种质难以保障等难题,严重制约行业科学发展。为实现河鲀种源改善且可控的目标,由河海大学海洋学院史燕副教授与赵哲教授带领着一支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与的杂交河鲀研发团队,联合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通综合试验站、河鲀破难题阵型企业依托单位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杂交河鲀的选育。(史燕 赵哲)
史燕副教授正为团队成员讲解河鲀特性
杂交河鲀研究团队在河海大学海洋科学实验中心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