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3万亿斤以上 连续9年的丰收答卷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1.3万亿斤以上 连续9年的丰收答卷

来源:人民日报2023-12-19 09:31

镜头故事·抢收小麦

  今年夏天,小麦产量约占全国1/4的河南遭遇“烂场雨”。6月7日晚,河南安阳市滑县袁营村党支部书记吴东星(右)和农机手沟通抢收小麦的注意事项。这天夜晚,4台收割机要完成村里300亩麦田的抢收任务。新华社记者 张浩然摄

镜头故事·返乡创业

  9月13日,广东广州市增城区石湖村,90后“新农人”沈笑芬(右)操作农用无人机起飞。2018年,沈笑芬毕业后返乡创业,加入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机团队盘活利用3000亩闲置田地,带动周边4个村庄村民年增收超120万元。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镜头故事·繁育良种

  宁夏西吉县有“马铃薯之乡”的美誉。当地建设原种繁育基地1万亩、一级种繁育基地10万亩,全县马铃薯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图为3月2日,工作人员在西吉县恒丰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中心进行马铃薯脱毒苗切段繁育。新华社记者 王 鹏摄

镜头故事·专业服务

  10月19日,在黑龙江肇东市五里明镇东升村,农民把收获的玉米运到当地合作社指定的地点进行晾晒。秋收时节,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一派繁忙景象,各地农民合作社充分发挥作用,为农民提供专业服务。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摄

  总产量13908亿斤!今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新时代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丰收答卷,从何而来?

  靠政策。发放稻谷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增加投入支持力度。

  靠科技。农业农村部启动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综合性解决方案推广。

  靠实干。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粮食产能基础不断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编 者

  

  62.4%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4.5%提升至2022年的62.4%,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各地区各部门以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引领,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关键农机装备等领域,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助力会种地变成“慧种地”。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导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种植业生产中加快应用,精准播种、智慧灌溉、植保无人机等技术和装备大面积推广。送技到田,服务进村,全国近50万名农技推广人员在稳粮保供、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项项新技术落地,田间地头激荡着科技动能,凸显农业现代化“金扁担”的硬支撑。科技助力,农业生产不断提质增效。

  10亿亩

  高标准农田建成面积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田建设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农田水利工作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加快,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了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产能,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提供了基础支撑。今年前10月,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约6050万亩。

  高标准农田保土保肥保水能力强,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20%,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肥节药绿色种植……目前,我国耕地质量进入持续改善、总体向好阶段。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各地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73%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先进的机械装备是藏粮于技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73%,装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达180万台(套),大国粮仓根基不断夯实。

  农业机械化带来生产方式变革。洒药用上植保无人机,点点手机屏幕就可以精准施肥;电驱动高性能播种机配合北斗导航驾驶,直线误差不超过2.5厘米……上天、入地、联网,各式各样的智慧农机装备“大展身手”,手机成了“新农具”。

  农业机械化是节粮减损的重要保障。过去,人工收割小麦费时费力、遗撒损失在5%—8%。如今,使用联合收割机正常条件下平均机收损失仅有1%左右,新型智能北斗导航联合收割机还可进一步减少机收损失。

  当前,农业机械化正在从主要作物耕种收环节加快向秸秆处理、烘干等粮食生产全程延伸。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2300万人

  农村实用人才数量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目前,全国有农村实用人才超2300万人,其中,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800万人。近年来,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能力持续增强,投身广袤乡村的高素质农民越来越多。2022年,高素质农民中获得农民技术人员职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分别比2021年提高了6.64个百分点、3.46个百分点,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等新生力量的加入,推动乡村人才队伍结构持续改善。

  当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筑巢引凤,强化乡村人才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实施人才工程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和相应服务,引导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和乡村建设。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培训,进一步发挥好高素质农民在“三农”领域的领头雁作用,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96%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近年来,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取得了一批突破性成果。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今年是我国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第三年。截至10月,全国新收集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53万余份,由216个农作物制种基地、300个种畜禽场站组成的良种繁育“国家队”,供种保障能力由70%提高到75%。总体看,我国种业科技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今年,各地重点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大豆品质明显提升,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

  推进种业振兴久久为功。要进一步发挥制度优势,加快推动高水平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引导资源要素向种业企业聚集,实现种业全产业链现代化。

  620万家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经营体系强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特征之一。截至今年9月底,全国农民合作社超过221万家、家庭农场近40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620万家。超过107万个组织开展社会化服务,成为农民贴心“田保姆”,服务带动小农户9100多万户,覆盖超19.7亿亩次。

  组织农户优势显现。农民合作社成员以农民为主体,在稳定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组织小农户开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合作闯市场,有效提高农业经营效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组织形式,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给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注入了旺盛活力。

  服务带动能力增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经营范围覆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开展连片种植、规模饲养,做大做强了一批“乡字号”“土字号”的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稿件采写:本报记者高云才、常钦、郁静娴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理响中国】从一部手机看“世界工厂”创新蝶变

  • 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亮相第七届天津直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