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陶媛)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其中有不少新提法、新表述,这释放出了哪些重要信号?又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怎样的意义?
一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会议认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体现出以发展为重心的进取信号。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表示,新时代的发展必须聚焦于高质量发展,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带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高品质民生等任务的实现。这不仅是尊重经济规律、把握发展大势的战略选择,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是“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2021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政策总基调均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2023年则调整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民表示,以进促稳就是要以进取的心态掌握动态的平衡。我们现在是结构变化推动增长,而不是过去长时间增长拉动结构变化。所以结构变化是个“进”,只有“进”了才有增长、才有稳。
三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而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仅加上了灵活适度”,还将“精准有力”改为了“精准有效”。虽然只有一字差,却体现出明年我国将更关注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发挥政策合力疏通传导效率。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货币政策向“精准有效”转变,意味着我国未来宏观货币政策,尤其是信贷政策不会单纯考核总量的变化,而是讲求高效的规模扩张,让资金真正流入到有有效需求的经济主体中去,这是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边际优化举措。
四是“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
会议提出,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一致性的宏观政策可以提高政策效率和执行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刘英认为,非经济性政策的纳入预示着高质量发展更注重全面性和人民性,而非仅将目光局限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个单一指标数据上。她表示,要加强财政与货币、产业与就业、区域与整体、科技与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以及七大政策协同发力,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咬文嚼字》编辑部此前公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之一。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程楠表示,新质生产力代表着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一步,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契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综合效益好、成长潜力大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一批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六是“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会议强调,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扩大国内需,相比于去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的表述,今年重点突出了“有潜能”“有效益”。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本次会议将消费和投资联系起来,意味着政策将不再孤立地刺激消费和投资,而是放眼长远,兼顾提升市场经济运行效率,力争实现投资和消费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追求“1+1>2”的政策效果,提高内需增长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