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特色产业旺 村民日子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特色产业旺 村民日子火

来源:人民日报2023-11-24 09:35

青海省都兰县打造有机富硒枸杞生产基地

特色产业旺 村民日子火

都兰县宗加镇诺木洪村村民正在晾晒枸杞。本报记者 贺 勇摄

  初冬的高原,大地宛如打翻了的调色盘:雪山像白玉般透亮、收割完的青稞地金黄无边、洁白的羊群宛如珍珠点缀其间……一颗颗鲜红的枸杞,则为这斑斓景色增添了一抹亮丽的红,渲染了高原初冬,也映照出产业的蓬勃。

  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以打造“全国最大有机富硒枸杞生产基地”为目标,树品牌、抓品质、接市场、夯基础,加快推动枸杞产业发展,先后荣获“全国高寒区枸杞种植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级枸杞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多项殊荣,柴达木枸杞产业发展呈现出区域化、规模化、一体化、品牌化的良好态势。

  种植规模化,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走进都兰县宗加镇,仿佛一头扎进了枸杞的海洋:田野里,枸杞地向远方延伸;晾晒场上,一片片枸杞红得亮眼,一阵风拂过,空气中都溢满枸杞的鲜甜。

  拎着篮筐,53岁的种植大户丁灵正在地里忙活。“今年承包了80亩地,全都种的枸杞,眼下虽然采摘结束,但果树保养却不能落下,别看现在枝头光秃秃的,采摘旺季,一天光鲜果就能摘上千斤。”见记者走来,丁灵古铜色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随手摘下几颗依然挂在枝头的枸杞果递给记者,“今年果子长得挺好,行情更不错,采一茬、卖一茬,一亩地保底收入5000元。”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低,特殊的气候条件为都兰县枸杞种植造就了天然优势。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达21.33万亩,占全省枸杞种植面积的1/3,占海西州种植面积一半以上。枸杞产业已成为全县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最具潜力的支柱产业。

  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背后是科技种植。“80亩的枸杞地,平常只需要10个人打理,旋地、除草、病虫害防治都实现了机械化,咱还用上了无人机。”听到记者对枸杞口味的赞赏,丁灵敞开了话匣子,“品种选育、苗情管理、土壤肥力等,都由省、州、县三级的科技特派员提供‘保姆式’服务。就拿浇水这一项来说,水渠修到地头上,黑色的管道里水肥一体,精准滴灌到每一棵枸杞树,保证营养的同时,还避免了漏肥现象,既节水,又节肥,省力省心。”

  火红的枸杞,不仅给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让越来越多外来务工者尝到了增收的甜头。为满足企业、枸杞种植大户在采摘时的用工需求,都兰县发挥69个基层就业服务站作用,搭建枸杞采摘用工供需对接平台,实时推送务工需求信息,有效促进供需对接。

  “每年从7月到10月,一天采摘费能挣200元。”47岁的赵彩娥家在甘肃平凉,今年是她来都兰县采摘枸杞的第四年。随着手指翻飞,一颗颗枸杞被装入筐中,“包吃包住,3个月能挣将近2万元!”

  “目前有来自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甘肃等省份的近4万名工人到都兰县采摘枸杞。我们不断强化用工供需对接、加强就业指导、开展技能培训,促进枸杞经济与劳务经济相得益彰。”都兰县委书记刘贵尧介绍,“我们还结合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防沙治沙工程,在10个绿洲及周边的沙化土地上发展枸杞经济林,兼顾生态防护和经济效益,让绿色在干旱的柴达木盆地不断延展。”

  加工精细化,绿色有机名片越擦越亮

  一颗枸杞,能有多少种变身?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在都兰现代农业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的展厅里,枸杞原浆、冻干枸杞、枸杞白酒整齐排列,枸杞籽油软胶囊、枸杞叶茶、枸杞花蜜让人大开眼界。

  “枸杞浑身是宝,枸杞果可以药食两用,枸杞叶可以泡茶,枸杞籽可以榨油,枸杞树的枝条是很好的饲料,我们现在以‘吃干榨净’为目标,在小枸杞身上做‘大文章’。”管委会主任刘华伟说,“就拿干果来说,以前是混在一起卖,现在按大小、干湿程度等指标分为5个等级,分类销售。前段时间,都兰翔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最好的鲜果枸杞进行锁鲜加工,虽然一亩地只能摘出几十斤这样的枸杞果,但一斤可以卖400多元,还供不应求。”

  从卖枸杞果到卖枸杞产品,理念变化引领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价值不断提升。据介绍,都兰县几十家枸杞企业已建成制干、色选、包装等生产线,形成了集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和有序竞争的良性发展体系,开发出冻干枸杞、枸杞汁、枸杞籽油软胶囊、枸杞酒等系列产品,枸杞产业正向着更加高效、安全、循环、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产业体系迈进。

  南邻三江源国家公园、北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纯净”是都兰县的一张靓丽名片,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促进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都兰县在“绿色有机”上下足了功夫。

  “我们大量收购周边牧场的羊板粪,发酵后作为有机肥料用到地里,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团粒结构和持水保肥能力,也为更多群众拓宽了增收渠道。”51岁的杨明,是都兰庄奇枸杞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今年公司种了600亩枸杞,还与周边一些农户签了协议。“通过‘公司+农户+订单’的模式,我们坚持对土壤进行定期化验,根据化验结果提供配方肥料,在园区内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做到一户一测土、一户一配肥,实行严格统一的安全标准,公司生产的枸杞产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破瓶颈、补短板、提质量、增效益,“绿色有机”为都兰枸杞的品质奠定了基础,也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推动枸杞种植从分散型、粗放型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转型。截至目前,都兰县认证绿色食品枸杞种植基地8.5万亩,已通过国际知名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食品红果枸杞面积达4.41万亩,拥有8家有机农产品企业。

  销售渠道多元化,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摆上小板凳、撑起支架、放好商品,丁颖开始了直播。流畅地讲解、生动地展示,身后一望无边的枸杞地,成了直播的大舞台。从2018年到现在,丁颖在各个平台上的枸杞产品累计销售额达到5000多万元。

  “卖了2000多单,销售额15万元。”4个小时的直播结束,丁颖亮出“成绩单”。从一名种植枸杞的农民,到远近闻名的直播主播,这位新农人有着自己的思考,“消费者对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我们的枸杞品质好,好的农产品要有更好的销售渠道。”

  销售渠道不断畅通,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依托“产业+互联网平台”,海西州枸杞交易市场不断完善,建成柴达木电商绿洲、青藏电商产业园等5个产业园,成立7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建成137个农村电商服务站,集聚140余家电商企业,借助国内知名电商平台打造柴达木枸杞电商品牌店,带动100余种柴达木枸杞系列产品行销市场。

  前不久,都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正式启动,标志着有机枸杞连片种植区域有了固定的农产品交易场所。“在交易中心,我们按照‘统一推介、统一加工、统一检测、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物流’原则,健全‘质量追溯、价格信息、电商销售、物流转运’四大平台,不断完善全程标准化生产监管体系、有机认证体系、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实现产销可对接、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都兰县政协副主席、园区管委会兼职主任永阿说。

  枸杞红映照产业旺。都兰县已涌现出大漠红、沃山农、御杞堂等11个商标,培育出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青海诺木洪农林产业有限公司2个国家级龙头企业。都兰县还以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支点,撬动农畜产业结构整体调整向优,突出“枸杞、青稞、藜麦、牦牛、藏羊”特色产业,引进培育省级农牧业龙头企业5家,开发生产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产线40余种……

  “我们将不断挖掘枸杞产业的特色禀赋,朝着有机化、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更好地激活品牌链、提升价值链、延伸产业链、健全供应链,让都兰枸杞走出青海、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永阿说。(本报记者 贺 勇 贾丰丰)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地质灾害防治·北京在行动

  • 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8周年活动在维园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作为一所工科见长的大学,近年来,山东科技大学涌现出一批热衷文化艺术的学生:材料学院研究生庄英赞受邀参加《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节目;
2025-06-30 04:50
今年“三夏”生产,该农场配备无人驾驶系统的收割机和拖拉机、气吸播种机、精准水肥轮灌系统、自动巡田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大显身手。
2025-06-27 10:25
6月24日,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太阳望远镜”(WeHoST)在四川稻城启动建设配套项目,预计2027年望远镜完成装调并投入试运行。
2025-06-27 10:24
古生物研究表明,包括早期犬齿兽在内的一些远古动物,脑袋为一个没有左右脑半球区分的整体,而现生哺乳动物和典型的进步颌兽类则有左右两个脑半球。
2025-06-27 10:18
6月26日21时29分,经过约6.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陈冬、陈中瑞、王杰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2025-06-27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