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高原小城牧“云”记

来源:人民日报2023-11-15 09:22

生产、生活、生态,数字技术浸润青海山乡

高原小城牧“云”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推动数字化应用场景研发推广。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升级,也改变着农民衣、食、住、行,还带来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的新变化。

  在青海,贵南县首批入选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记者近日走进当地牧区,跟随一位牧民的脚步,看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新机遇。

  ——编 者

  急弯陡坡,过了不知多少个;高山峻岭,翻了不知多少座。海拔一路攀升,直至3100米。崇山之中,到达了青海省贵南县过马营镇日安秀麻村的草场。

  “一大早就看到微信群里有人说要卖牛。毛色发亮、两眼放光,我收的这5头牛不错!”说这话的人,声音听着老练,却是个穿着利落的年轻人,身材敦实、肤色黝黑。电子合同、手机转账,不到半小时,牦牛装车完毕。来不及擦拭裤腿上的泥点,他发动汽车继续奔忙,“得赶时间,72小时后,青海的牛肉要上江苏的餐桌。”

  年轻人叫关却杰,90后,当地闻名的牧户。跟着他,记者深入高原牧区,看一个普通小城如何乘“云”驾“数”,奔往乡村振兴。

  数字养殖——

  牛羊领到“身份证”

  关却杰记事起,家里就养牛,故而他年纪不大,却是识牛的行家里手。凭着这份本事,2021年,他揣着6年攒下的20万元,辞职创业,干起牦牛收购、加工、出售的生意。

  青海是我国重要牧区,牦牛和藏羊存栏数分别占全国的34%和46%。贵南县的牛羊肉,洗净后加清水,无需繁复的调料,只一撮盐,味道就够鲜美。“但长期以来,‘质优价不优’问题突出,需要以绿色现代农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向科技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贵南县副县长赵学军说。

  2020年,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贵南县作为青海首批入选试点地区之一,当年开始推广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平台。

  数字技术打通了贵南牛羊肉的生产、流通流程。

  新出生的牛羊,由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逐个打上耳标,输入养殖信息,并在其成长过程中不断更新。当地23万余头牛、近100万只羊的信息可实时查询。“这就是牛羊的‘身份证’,每头牛、每只羊都有独一无二的编号。”指向牛耳上3厘米见方的黄色耳标,关却杰解释道。

  把牛卖给关却杰的是牧民齐军加。交易敲定前,他持编号信息在过马营镇兽医站完成出售前报备,“编号还跟牛羊保险绑定,能精准索赔。”交易完成后,牛被送至贵南县定点屠宰场,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手持小仪器,向牛耳轻巧一扫,核对信息、确保无误。

  待到牛肉在城里的超市上架,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养殖、运输等信息公开透明。“扫描二维码,说不定还能看见我的名字。”齐军加学会了新名词,“全过程追溯,消费者吃着放心,每斤肉能多卖十几元,这叫产品附加值!”

  让牧民满意的,不止市场行情。2022年,贵南县建立了农牧业专业技术和实用人才信息库,牛羊有大小问题,牧民可随时以视频方式远程问诊。心无旁骛搞养殖,效率和效益双双提升。

  前不久,齐军加发现自家几头牦牛精神不振,好几天吃不下草料。要搁以前,他又要纠结,是赶紧跑上80多公里到县城看兽医,还是先观察几天情况再说。如今可不一样了,一个视频电话连线,贵南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王小红给出诊断:“草酸中毒,没什么大问题,下次喂草时加些小苏打。”果然,不到一周,牦牛情况好转。

  规模化养殖企业拥抱数字技术,动力更足。

  午后时分,走进青海老扎西有机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养殖基地,见不到一个工作人员。“我们在8个牛舍安装了16个监控摄像头,配备了温度传感器,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牛群、牛舍状况,只有温度过高需要开窗通风时,才需要人员去现场。10个工作人员,看管1800多头牛绰绰有余。”基地负责人王世斌说,“牦牛在牧场上活动,通过耳标也能实时监控其定位和轨迹。”

  数字电商——

  牧区畅通“两条路”

  从屠宰场回到公司,牛肉进一步被加工成肉眼、西冷、牛柳等9类产品。“精细化加工,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更能卖个好价钱。”关却杰正说着,门口响起鸣笛声,“快递员来了!”打包好的新鲜牛肉被搬上快递车。

  “最多一天能寄500多件,省内外都有。”关却杰的妻子项毛卓玛曾在城市生活7年多,如今在牧区,她感觉网上购物、寄送快递一样方便。“一件快递从上海到村里,只用了3天,还不收邮费,和城里没啥区别。”

  农村电商,串起城乡。“畅通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渠道,要靠两条路,一条柏油路,一条信息路。”过马营镇镇长增太加表示。如今,青海所有乡镇已实现硬化路通达,所有行政村实现4G网络和光纤宽带双覆盖。

  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补齐,关键还在应用。走在过马营镇主干道,圆通、中通、顺丰等9家快递公司的门脸依次排列。快递公司门口,收寄包裹井然有序;室内,电脑、扫描仪、快递架等一应俱全。这一切,得益于青海2015年启动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全省如今初步建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落的三级物流支撑体系。

  “2017年起,贵南县相继建成县级物流配送中心、6个乡镇快递服务站、77个村级服务点,快递网点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贵南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索贝介绍,2012年,电商在当地还是稀罕物,到了2022年,贵南县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已超过400万元。

  外部硬件升级,从业者的思维也要跟上。“酒香也怕巷子深,要变被动的等待式销售为主动的宣传推广式销售,打造自己的品牌,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关却杰最近忙着搭建公司的交易平台,一头连通收购,一头沟通销售,牧民登记牲畜信息更快捷,还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对接市场需求。

  他还请朋友给公司设计了品牌标识,自学视频剪辑,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草原风光、产品信息,最火的一条视频播放量超过2万,吸引不少外地顾客留言购买。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鲜牛肉、牛肉干等超过3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到16.7万元,占比超过55%。

  依托对口支援机制,贵南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办了电商直播培训班,请江苏的专业老师从直播间布置、直播软件使用、产品介绍技巧等方面进行授课,场场爆满。关却杰听完课,赶紧布置带货直播间,“要借助网络,把我们村的牛肉卖到更远的地方。”

  数字政务——

  村民告别“办事难”

  关却杰的公司位于西久公路旁,这是进入贵南县城的必经之路,有些过路司机在这里乱扔矿泉水瓶、废纸,时间长了、垃圾成堆。

  关却杰打开“景秀森多”小程序,点击“百姓诉求”模块,上传照片和说明,没过多久,贵南县乡村数字信息化平台的工作人员便打来电话反馈说,将安排环卫工人来打扫。环卫工人整理完后,也会拍摄现场照片上传至后台,由专人审核,保证工作有效。

  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贵南县首先思考的就是如何根据当地需求,以信息技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牧区地广人稀,针对居住分散的群众“办事难”等情况,贵南县与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合作,建设了乡村数字信息化平台。

  平台集成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系统和缴费系统等,村民在手机上就能缴纳电费、宽带费,预约代办事项,还能了解最新村情及惠农补贴、养老金发放、劳动就业等信息……信息多跑路、村民少跑腿,乡村数字平台融入群众生活。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数字乡村工程的扎实推进,将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促进社会运转效率提升,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中国联通青海省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童庆军介绍,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助力253个乡镇、3853个行政村搭建了数字乡村平台,覆盖率达92.3%。

  “青海数字乡村建设要充分考虑农牧民实际情况和需求,让数字服务更有力度、有温度。”平台信息指挥中心主任旦正吉介绍,“‘百姓诉求’模块支持语音、图片上传,更方便村民使用。”

  在贵南县这个高原小城,“互联网+”还便捷了就医服务。

  关却杰的父亲多科有高血压,2021年末在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了远程会诊。之前看病,倘若去西宁,来回就得一天,人生路不熟,住宿、车费等花销也不小。“现在足不出镇,也能看上省城大医院的医生。”

  多科定期复诊,不用带病历——县里实现人口数据、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互联共享,各级医院互认互通,“都在‘云’平台上存着呢,医生随时调用。”关却杰说。

  数字管护——

  巡护用上“千里眼”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地处黄河上游的贵南县,通过对天然草场进行区域划分,实施禁牧、休牧、轮牧等措施,同时实施节水灌溉、小流域治理、河道治理等工程,落实各级河渠库长177名、河渠库管护员238名,草原生态得到有效恢复。

  近年来,贵南县探索用数字技术保护生态的成果也越发显著。在沙沟乡,查纳村村级河长李海青例行巡视,注意到河中几束水草打着旋。他打开手机上的“河湖长通”软件,焦距拉近后拍照上传,“可能是违规采砂,河道不平容易产生漩涡。”

  “河湖长通”软件是贵南县对“智慧巡河”的新尝试。“河长巡河时,点开软件,系统会自动匹配巡河地图、河段等信息,还能显示时间、轨迹等。”贵南县县级总河长乔万玛才仁介绍。

  没走多远,空中传来“嗡嗡”声,一架无人机在河道上盘旋。巡查人员盯着实时传回的画面,观察水体颜色、岸边建筑等。“无人机能更高效地拍摄记录大范围河面的情况。通过分析比对发现问题,大大提高了保护效率。”乔万玛才仁说。

  不一会儿,李海青的电话响了。“您刚才上传的照片,我们实地看过了,没有发现采砂坑,是上游冲下来的石头挡了水流。”电话那头,管护员的话让李海青放心了。

  “参照巡河,我们向贵南县乡村数字信息化平台也提出建议,生态管护员巡护前打开定位功能,可以自动生成巡查路线。”乔万玛才仁说,“不久之后,草原生态管护也能用上无人机,结合监控布置,巡护有了‘千里眼’,提高巡查效率,更好保护草场生态。”(本报记者 刘雨瑞)

[ 责编:张诗奇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五一”小长假看多彩中国

  • 法国街头,"古筝女孩"展现中国文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基于任意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4-05-06 18:11
近日,全球精度最高的月球地质图集由中国科学院在京正式发布,图集囊括月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类型和演化历史,是探月工程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与阿波罗计划时期的月球地质图相比,
2024-05-06 07:45
前不久,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首期站长培训班举办,来自全国各省份的132名乡村工作站站长参加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南开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于去年启动建设,
2024-05-06 07:45
锻炼对身体有益似乎已是公认常识,但这其实是一个笼统的认知,人们对其分子层面的奥秘还不甚了解。
2024-05-06 09:30
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已持续推介发布20年,是农业科技推广标志性工作之一。
2024-05-06 09:30
研究发现,血管舒张能力受损可能会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进而增加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2024-05-06 09:30
近年来,国产科幻影视剧《流浪地球2》和《三体》火热“出圈”,获得全球关注。
2024-04-30 03:05
酚醛树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一个世纪。
2024-04-30 03:05
近日,云南农业大学盛军、田洋教授课题组突破核桃油抗氧化难题,研发出替代植脂末的核桃植物基奶粉,并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食品工程学报》发表。
2024-04-30 03:05
有一个名字,总是让人心生自豪——广袤大地纵横驰骋,“流动的中国”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中国速度”呈现给世界。
2024-04-30 03:05
在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人工智能主题日”活动现场,多项人工智能领域前沿技术、数据要素、生态培育、产教融合、场景应用、监管治理等多方面成果精彩亮相,百余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围绕大模型、具身智能、可信AI等国内外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2024-04-30 03:05
光明日报教育周刊近期推出的《科学教育提质正当时》系列报道,从师资培养、课程设置、资源建设等多方面,对如何更好进行中小学科学教育展开了持续讨论,并提出了一系列推动科学教育发展的有效建议,在科学界、科学教育界引发热议。
2024-04-30 03:30
“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由中关村独角兽企业发展联盟联合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长城战略咨询、北京方迪经济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共同发布。
2024-04-29 10:09
截至目前,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将于4月30日乘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4-04-29 10:07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创新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生产力整体水平,推动航空产业加快发展。
2024-04-29 10:06
以前,铸钛大炉坩埚容易损坏,需要每月更换一次,公司每年需要投入不少资金购买新坩埚。我和设备专家一起夜以继日地攻关,终于编制出了一套新的铸钛炉熔炼操作法,提高了坩埚使用率,每年可节约坩埚费用50万元左右。
2024-04-29 10:05
2024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迎来游客参观热。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
2024-04-29 10:04
令张治国兴奋的是,武王墩一号墓椁室盖板上已发现和采集墨书文字100多句、近千字,是典型的楚系文字。“对于南方潮湿环境下考古出土的丝绸保护而言,从饱水到干燥的过程,可以说是生死攸关。
2024-04-28 10:23
对此,《指导意见》明确了依法合规管理数据资产、明晰数据资产权责关系、完善数据资产相关标准、加强数据资产使用管理、稳妥推动数据资产开发利用等12方面主要任务。该负责人表示,为加强数字资产管理,《指导意见》突出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安全与合规利用相结合。
2024-04-28 10:19
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战略,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顶层设计。
2024-04-28 10:1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