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经济 > 正文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来源:光明网2023-10-04 13:45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带1.4万吨建筑组“行走”百米,携123米巨型叶片“漂移”过弯,送直径40米核电“巨碗”半坡起步,护“人造太阳”重要部件及时抵达……这些科幻小说般的情节,其实都是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所创造的现实。

  事实上,中国外运开展这类业务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彼时“中外运力神起重运输有限公司”的前身“大运公司”曾为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

  随着祖国基础设施建设、大国重器出海、科技创新能力的日新月异,中国外运的大件运输服务能力也紧跟变化,屡次开创国内、亚洲乃至世界级运输纪录的同时,又多次打破自己的纪录,不断实现自我超越与迭代。那么,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所创造的这些“奇迹”究竟如何实现?

“大”有可为

四大优势:“可为”必从专业开始

  大件货物运输要求高、运输方式多样、运输批次多,特别是运输的物品动辄是高数十米、重近千吨且结构复杂的巨型设备,十分考验团队的专业能力。

  中国外运聚焦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新态势,通过方案、设备、人才、服务四个维度,构建起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现代化大件运输体系。

  “大”方案

  中国外运积极推进大件专业领域技术革新,在石油化工、海上风电、海上工程、电力工程、民用工程等各种应用场景下,针对客户需求和技术难点设计更加科学、高效、安全的物流解决方案。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2021年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高18.31米,重5513吨、容积2200立方米的包钢3号高炉开启大修工程。中国外运工作人员通过现场勘查、综合分析后,提出将高炉上下切割分段的高效运输方案,并进行建模、演算和校核,经专家论证后,仅用120天就按照方案完成了炉体的吊装运任务,缩短了2个月的工期。中国外运首次实现了超大型单体设备的两段式运输拆装,进一步论证了多系统集成在超大型设备的吊装运输一体化施工领域的可靠性,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了有力论证与思路指导。

  “大”设备

  中国外运的专业大件运输设备保有量居全国前列,大件设备“组团”完成了一次次“不可能的任务”。

  最灵活的“大力士”:SPMT——中国外运拥有进口和国产两种品牌688轴线SPMT(全转向液压平板车)与近40台动力机组,可以不受场地限制,实现360°无死角转向模式,并达到毫米级的精度。

  最精准的“大件称”:重量监测控制系统——“大件称”能够实现自动化监测、远程监视分析,称重精度误差不超过0.5%,最大称重达到25000吨。

  最细致的“空中操盘手”:SARSPIN——SARSPIN可以均匀分布、精准控制起重机的各个连接负荷点,在每单元提升能力200T的同时,可以精确至1毫米级姿态调整。

  最彪悍的“臂膀”:履带吊——中国外运拥有CC8800-1 (1600T) & CC6800 (1250T)大型吊机各1台,运用72米长的大手,单次可轻松抓起1000吨的大货。

  此外,中国外运还拥有桅杆吊、桥式梁、汽车吊等其他起重机械10余台,配套专业设备数十套,能够同时满足化工、海工、电力、冶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行业超限设备物流服务的各种需求。

  “大”工匠

  中国外运组建了全国领先的大件物流专业技术团队,拥有专业领域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共百余人。他们接连拿下吸力筒导管架海绑远程控制自动夹紧系统、山上风电运输平衡装备发明专利、塔式吊装滑靴实用新型专利、桥接式装卸技术实用新型专利等发明专利30余项,引领行业发展。

  2023年7月21日,中国外运牵头参与的“李兴举大件吊装运技术大工匠工作室”正式挂牌成立,这是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授予物流运输行业的唯一一个大工匠工作室铭牌,是国家级行业协会对中国外运在大件吊运技术领域作出的成绩、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中国外运践行工匠精神的体现。李兴举作为中国外运大件吊装领域的专家,也在为行业不断培养着专业人才,传承匠心。

  “大”服务

  中国外运是招商局旗下唯一一家超限设备(大件)专业道路运输操作平台,正持续以全面、优质、专业的服务铸造一流品牌、提供一流服务,包括超限设备的起重、装卸、称重及国内、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大型物件运输技术咨询服务,国际货运代理及无船承运业务,特种设备安装及维修等服务,炼化一体化、船舶、海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链等定制化岸基物流服务。

  此外,中国外运还联合合作银行提供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服务,进一步稳固和供应商的诚信合作关系,营造良好的商业生态环境。

“大”显身手

六大领域:“身手”不断刷新纪录

  输变电——中国外运致力于为国家电力建设提供专业服务,参与了国家电网26条特高压线路电力大件运输。2020年,大件天团通过公路、水路、铁路多式联运,公路后段经过大凉山区12桥涵、213处弯道、19处U型回头弯,总里程3348km,最高行至海拔3188m,将14台换流变压器从常州送至雅中,肩负起经济发展使命。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核电——中国外运深耕核电运输业务领域十余年,是多家核电EPC的优质运输商。2022年8月至今,中国外运运用SPMT等先进设备,接连攻克不规则“T”字型结构、巨型孤形结构、坡度角度等复杂难题,累计操作执行山东区域某核电项目总重6000余吨、13次大型核电设备运输任务,并将在未来持续操作执行,力争实现中国外运新的突破。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风电——继承运哈萨克斯坦风电项目后,2023年2月,中国外运再次承接当时中亚地区最大风电项目一一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2*500MW风电项目的158套风机设备运输操作,将助力乌兹别克斯坦实现2031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民生项目——2022年,中国外运大件天团在不破坏一砖一瓦的前提下,将一座重达7500吨、总建筑面积4129.84平方米、地上地下共3层的建筑平移500米、旋转63°,刷新了当时车辆运输建筑物的最重世界纪录。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海工模块——中国外运成功操作液化天然气项目4个大模块、两个船次模块进行称重和滚装作业。不仅再次刷新了当时国内模块侧向滚装最大模块重量纪录(约13000吨),同时还创造了当时单体模块统一使用进口品牌最多轴线数(578轴线)的纪录。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国际项目——中国外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先后在安哥拉、吉布提、文莱、马尔代夫、哈萨克斯坦、蒙古、埃塞俄比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实施了多个大型工程项目操作。2022年,将2台单个超百吨变压器从中国运往安哥拉转运至刚果(金),创造了当时安哥拉转运刚果(金)的货物最大吨位纪录。

“大”有可为!中国外运大件运输天团打造“重量级”解决方案

  未来,中国外运将继续保持创新变革的进取心,秉承持之以恒的工匠心,在大件运输专业领域精心深耕,带动行业发展,维护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李思瑶 张诗奇)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飞阅中国|美丽的河套灌区

  • 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人工智能(AI)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性技术,不断加速突破并重塑着农业新格局。
2025-05-29 08:51
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基本完善,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85%,先进计算、人工智能深度赋能行业发展。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形成100个以上典型场景解决方案。
2025-05-29 08:50
生物正交反应,是指可以在生物体内发生,但又和正常生物过程互不干扰的化学反应。
2025-05-29 08:48
围绕计量测试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以重大项目为牵引,集中重点单位、强化协同创新,大力推进计量测试关键技术攻关。
2025-05-29 08:47
研究发现,温室内的湿度变化首先为病原菌孢子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2025-05-29 08:21
睡前只需服用一粒药丸就能不再佩戴笨重面罩入睡,这对部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来说,可能即将梦想成真。
2025-05-28 09:30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26日消息称,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开发的高级人工智能(AI)模型o3,在接收到明确的关机指令后,不仅拒绝执行,还主动干预其自动关机机制。
2025-05-28 09:24
记者5月26日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要茂盛团队研发了空气毒性活体监测系统(以下简称ATMS),实现了对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原位、实时、在线监测,有望为优化空气污染控制策略和公众健康防护提供技术支撑。
2025-05-28 09:24
保障粮食储存安全是粮食流通领域科技攻关的核心任务,粮食科研人员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研发系列粮食仓储技术成果,在粮食仓储领域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成效。
2025-05-28 09:19
数据显示,地球陆地上可开采锂资源仅约2200万吨,海水中却蕴藏2300亿吨锂。然而,高效、绿色的海水提锂技术被视作科研界难啃的“硬骨头”。
2025-05-28 09:18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025-05-27 13:22
“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国欧莱雅基金会在1998年联合设立
2025-05-27 11:10
无法释放起落架的民航客机在巨大的摩擦声中以机腹着地方式从跑道上滑过,高速进入大气层的空天飞机像一个“火球”剧烈燃烧,大型运输机在超强暴风雪中艰难起飞,先进战斗机在复杂空战环境中被导弹碎片打得千疮百孔……
2025-05-27 09:27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高名迪与研究员王煜、中国科学院院士徐义刚,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Stephen Foley合作,通过高温高压实验与超深金刚石包裹体成分对比研究,揭示了再循环碳酸盐如何改变地幔氧化还原状态,及对克拉通演化和深部碳循环的影响。
2025-05-27 09:22
“浚澜”船配备了高压岸电接入模块,可以采用全电力驱动挖掘系统,实现施工作业零碳排放。
2025-05-27 09:16
天问二号探测器按计划完成了技术区总装、测试、加注、转场、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5-05-27 09:10
研究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高纬地区大气甲烷浓度的季节振幅呈现减弱趋势,而副热带及热带地区的季节振幅却显著增强。这一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为解析全球甲烷源汇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关键观测证据,为全球甲烷减排提供了科学支撑。
2025-05-27 09:09
据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英伟达还在为中国开发另一款采用Blackwell架构的芯片,最早可能于9月开始生产。
2025-05-26 12:51
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干细胞发育成充满液体的羊膜囊。这种模型囊体直径约2厘米,相当于一个4周胚胎周围羊膜囊的实际大小,可用于研究早期妊娠。
2025-05-26 09:21
你有过牙齿酸酸胀胀的体验吗?这会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牙齿有多敏感。其实,在咀嚼食物时,这种敏感性大有用处,它能提供关于温度、压力,还有疼痛方面的重要信息。
2025-05-26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