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再生铜利用比例持续提高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再生铜利用比例持续提高

来源:经济日报2023-09-15 10:08

  “在诸多利好政策支持和引导下,我国再生铜行业取得了扎实进步,产能规模已达800万吨以上,原料形成‘国内为主、进口补充’的良好格局,下游加工企业加大了再生铜利用比例。”在2023年铜产业绿色循环发展大会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王健介绍。

  2022年,我国再生铜产量稳步增长,达到375万吨,节约矿产资源开采6.8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50万吨,在铜产业资源保障和节能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再生铜产量达190万吨,同比增长5.6%。

  再生铜产业是我国铜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再生铜可以作为铜原料的重要补充。发展再生铜产业对解决我国铜资源自给率低、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再生铜能够实现铜资源循环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在“双碳”目标下,再生铜已成为铜产业绿色循环发展的重要方式和低碳转型的重要路径之一。

  再生铜产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完善废弃有色金属资源回收、分选和加工网络,提高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到2025年再生铜产量达到400万吨,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24%以上。

  “再生铜产业发展仍然面临困难和挑战。产能布局有待合理规划,企业提质增效有待升级,主导产品应用领域有待拓宽,原料精细化分选程度有待提高,海外原料竞争加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有色金属部主任、再生金属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吉位表示。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副处长莫虹频表示,下一步,将从5个方面持续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绿色循环发展:一是着力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固废源头减量,加快构建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制造体系。二是推动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三是推动再生资源产业提质升级,加强再生有色金属标准化工作。四是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相关固废的资源综合利用工作,提高锂、钴、镍等战略性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水平。五是研究制定《废铜铝加工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目前已经完成公示,预计明年实施规范管理。

  在再生铜等金属进口方面,海关总署风险管理司原一级巡视员王延春表示,近两年来,我国在强化风险管控前提下,继续全力保障进口再生铜原料提质增量,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5月23日,《再生铜合金原料》《再生铜原料》标准发布,将于12月1日实施,此次标准修订增加青铜、白铜和高铜类原料。

  福州丹文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铜专家黄伟萍表示,在再生铜制杆方面,应用最新的再生铜精炼工艺配合复合精炼剂可以大幅提高精炼效率,自动化冷却控制和加大锭坯改造能大幅提高铜杆拉丝性能,提升产品稳定性。未来,再生铜制杆企业可以通过改造设备和改善工艺来提升产品质量,摆脱低价竞争局面,向精深加工领域延伸。

  再生铜产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是大势所趋。阿里集团世界电子贸易平台商务总监荣斐表示,公司通过构建再生金属交易线上数字化平台的方式,实现线上和线下交易一体化,让产业链上加工、回收、利用等环节的企业均能享受便利。(崔国强)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闭幕

  • 进博会招商路演走进天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随后,越来越多的探测结果为月球“南极”撞击坑底部永久阴影区内存在“水冰”提供了有力证据。
2023-09-27 10:11
在位于浙江杭州萧山区的杭州亚运会赛事总指挥部,一块综合智慧大屏正实时更新反映场馆状况的各类数据。
2023-09-27 10:08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用一个模拟温湿度模式的气候模型预测,整个未来超大陆将会超过哺乳动物热应激极限。
2023-09-27 10:06
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三个由大到小的层面。
2023-09-27 10:02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密钥分发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09-27 09:46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李传友教授团队在国际植物学领域顶尖期刊《自然-植物》在线发表论文。该团队成功克隆出番茄的FS8.1基因,阐明了FS8.1基因调控果形建成的细胞学基础和转录调控网络,
2023-09-26 05:10
地球正朝着平均温度上升的方向急速前进。一个气候模型显示,2023年,地球温度有55%的可能性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
2023-09-26 09:52
“不断尝试、不断试错,才可能有不经意间的发现。”这是陈辉的科研态度。看似“笨拙”的执着,却帮助他走得更远。
2023-09-26 09:51
一组美国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识别系统,其发现生命迹象的准确率达到90%。
2023-09-26 09:49
国内最大跨度跨海桥梁——宁波舟山港六横公路大桥二期工程双屿门特大桥完成主塔承台,标志着大桥正式进入地上主塔承台施工阶段。
2023-09-26 09:48
9月23日,秋分时节,清晨的杭州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别具江南韵味。但亚运气象台副台长郑沛群却无暇顾及,她的注意力全在精准预判当晚的天气变化,为杭州亚运会成功开幕提供气象保障。
2023-09-25 09:40
2022年10月,团队成功研制出±500千伏/1200安培葛南直流输电改造工程可控换相换流阀产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48项电气型式试验、226项控制验证试验。
2023-09-25 09:39
不久前,粟多武和他的同事们来到珠峰大本营。前方一块海拔5153.6米的高地,立着珠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珠峰测高,正是从那里起算。
2023-09-25 09:3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禹贡学派开始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探索之路,在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发展起来。
2023-09-25 09:35
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的星球撞击构造研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了世界第一个位于高山上的类似冰斗状的陨石坑。
2023-09-25 09:33
古有茶博士,今有茶院士。“茶院士”陈宗懋是我国当代茶学研究的领军人物。
2023-09-25 09:08
9月20日,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启幕。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元宇宙等在内的众多前沿产品让参展者感受“智”造魅力。
2023-09-22 10:43
首创“1+6”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首条5G-Advanced万兆网络走进现实、境外“电子钱包”首次在境内“无缝对接”……即将开幕的杭州第19届亚运会,是史上首届提出智能办赛理念的亚运会,“智能亚运”成为中国尖端数字技术发展的展示窗口。
2023-09-22 10:42
为让更多好项目走出“深巷”,参展高校与各行业企业融合联动,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链条,为专利成果转化按下加速键。
2023-09-22 10:42
今年峰会主题为“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将围绕全球发展倡议、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人工智能、算力网络、网络安全、数据治理、数字减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议题举办20场分论坛。
2023-09-22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