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消费金融聚力促消费惠民生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消费金融聚力促消费惠民生

来源:经济日报2023-09-13 09:24

  近日,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消费金融公司2023年上半年成绩单也随之揭晓。据统计,在31家已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中,约20家消费金融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情况。消费金融公司作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金融力量,今年上半年业绩有何亮点?未来将在哪些领域重点发力?

  挖场景促消费复苏

  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通过丰富金融产品和减费让利活动,有力支持“扩内需、促消费”目标的实现。招联金融加大减费让利幅度,不断完善价格“惠”商量、额度“慧”商量、还款“会”商量的服务举措。针对不同用户信贷需求,提供免担保、低利率的消费信贷服务。此外,兴业消费金融持续推动金融产品创新,通过优化“家庭消费贷”“兴才计划”“立业计划”金融产品矩阵和专营架构,增强金融产品体系与居民消费需求的适配性,真正做到让利于民。

  得益于消费金融公司的主动作为,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半年报显示其业绩增长势头强劲。今年上半年,招联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和海尔消费金融营收分别达94亿元、55.37亿元、78.66亿元、10.24亿元,而2022年中报上述4家消费金融公司的营收分别为84.16亿元、47.64亿元、57.01亿元、7.69亿元。

  通过与消费金融公司2022年中报数据对比发现,今年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营收同比出现增长。具体来看,4家公司同比分别增长11%、16.2%、38%、33.1%。与此同时,上述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净利润也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上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响应政策号召,顺应居民消费提质转型升级的趋势,加大消费信贷供给,促进了营收和净利润的提升。”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表示,消费金融公司促消费重点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深挖消费场景,围绕休闲娱乐、健康医疗、教育培训等消费场景升级需求,积极拓展与线下商户合作,做深、做细、做精场景消费金融。二是挖掘新的消费增长点,促消费提质升级。比如,当前绿色消费、托育服务等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消费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动业务转型探索,针对老龄群体、中等收入群体等不同客群,有针对性地开发消费金融产品,扎实稳健地服务好促消费工作。

  不只是消费金融机构营收增长,自去年以来,消费金融行业也在持续扩容。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等城商行入局消费金融赛道,加快布局消费金融业务,行业竞争加剧。

  上半年,由建设银行发起设立的建信消费金融开业,并将发力现金贷、场景分期等业务。建设银行在今年半年报中提到,建信消费金融未来也将在助力居民消费恢复和扩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至此,拥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增至3家。从中银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半年报数据看,2023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37.24亿元,同比增长18.62%,实现净利润为2.82亿元。中邮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净利润2.5亿元。

  叶银丹表示,今年上半年,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向好,尤其在提振消费市场、拉动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消费金融公司业绩较好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一是上半年宏观经济逐步回暖,尤其是各地促消费政策频出,消费保持良好恢复态势,为消费金融公司业绩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消费金融行业融资负债成本进一步降低。近年来,行业中多家机构通过发行ABS、股东增资、发行金融债等方式实现多元化融资,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数据赋能降本增效

  当前,数字化浪潮正以席卷之势改变着各行各业的生态。数字化作为消费金融行业的主流趋势之一,已被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应用于消费信贷领域中。这不仅为消费信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降低了金融服务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范围。

  今年以来,大模型成为不少消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亮点之一。众所周知,数据对于消费金融机构而言,是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目前,由于业内缺少合适的数据分析师,从而限制了金融机构对数据价值的多次开发利用。针对这一行业痛点,马上消费依托金融大模型破局,发布了零售金融大模型——天镜大模型。该模型可直接与AI对话,并自动理解需求、展开检索、生成答复,完成数据挖掘任务。

  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表示,截至目前,马上消费覆盖了所有零售金融行业最典型的6个场景,并且这6个场景都实现了业务的模型驱动、数据驱动,这也是马上消费能够做金融领域大模型的一个先决条件。马上消费的天镜大模型从开始研发,就专注于帮助金融机构以及零售金融企业落地,并产生实际价值,帮助解决零售金融核心痛点问题。

  此外,数据的精准赋能,在消费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海尔消费金融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算法将海量用户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利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新技术,一方面精准刻画用户画像,提升用户业务响应率;另一方面对信贷产品进行自动组装和推荐,并通过自动化全链路效果精准评估。”海尔消费金融总经理张西铭表示,依托全流程数字化智能系统,可以精准识别用户,为其定向发放免息券、折扣券等,降低用户资金使用成本,消费金融的便利性和可得性越来越高。

  随着居民生活及消费习惯趋于向线上转移,消费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逐渐提速。原银保监会非银部数据显示,2022年,消费金融公司累计发放线上贷款2.4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比例为96.17%。专家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凭借金融科技优势,持续创新风控能力,结合人工智能AI技术,金融服务愈加便捷。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表示,金融科技作为典型的智慧化应用手段,使得消费金融公司能够扩大服务半径,提升居民消费信心和意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降低了消费金融产品的定价风险,提升了消费金融可能覆盖的范围和可得性。消费金融公司对技术极其敏感,在当前海量数据处理场景下,每次的小进步都可能为行业未来运营效率带来大提升。

  聚焦服务“长尾客群”

  作为金融监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业务特点与传统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不同,而是更加聚焦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触及的“长尾客群”。

  作为普惠金融的积极践行者,消费金融公司在加大金融供给、服务居民消费的同时,还肩负起社会责任,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金融机构的ESG治理强调社会包容性,即让普惠金融服务能够覆盖更广泛的人群。

  今年以来,多家消费金融机构开展助农活动,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下沉。中原消费金融联合河南兰考县开展公益助农活动,在中原消费金融APP中上线乡村振兴公益助农专区,通过消费帮扶、大宗团购等方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拓渠道、找门路。“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聚焦乡村薄弱环节,通过做好乡村金融服务,深度挖掘、服务原来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的人群,系统解决城乡、地区之间普惠金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了消费金融的可获得性。”中原消费金融总经理周文龙表示。

  农村地区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战场,而今年正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起步之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这对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更好满足其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基于此,消费金融要持续精准发力,多元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以平台生态圈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助农增收促振兴。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党委书记兼会长许泽玮表示,消费金融公司切实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就是积极践行ESG原则,推动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还需要在丰富普惠金融产品矩阵、优化客户体验、加强风险防控等方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此外,消费金融公司还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式践行ESG理念,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王宝会)

[ 责编:金昱希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 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和长春航空展举行预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