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超3000亿元铁路投资助力稳增长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超3000亿元铁路投资助力稳增长

来源:人民日报2023-08-02 09:24

  核心阅读

  铁路建设项目投资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今年上半年,我国铁路建设有序推进,积极发挥重大工程带动作用,推动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落地应用,并为经济稳步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展望全年,随着在建续建项目持续推进、新项目不断开工,铁路建设将取得更多丰硕成果。

 

  盾构掘进,穿越长江。6月16日,随着总重3500吨、直径12.66米的“长江号”盾构机徐徐转动,渝湘高铁重庆长江隧道正式进入盾构掘进施工阶段。

  长虹飞架,跨越山海。6月29日,津兴铁路胜芳站改造主体工程全部结束,第四条连通京津两地的铁路干线——津兴铁路正线实现贯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再次迎来升级。

  上半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49亿元,同比增长6.9%,其中国家铁路完成2613亿元,同比增长8.7%。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助力稳投资稳增长。

  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提升,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铁路是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大、产业链长、辐射面广、带动效应强。今年1至2月、1至3月、1至4月、1至5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5.9%、6.7%、6.3%、7.2%,总体呈现加速增长的势头。随着重大铁路工程加速落地,有效促进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关联产业复苏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年内计划开通项目攻坚收尾。八闽大地,福厦高铁开通在即。福厦高铁估算总投资615.07亿元,仅站前工程采购地方石料就达1267.33万吨、砂达1001.25万吨。截至目前,各参建单位已累计向地方税务部门缴纳各项税费5.88亿元。

  西南边陲,贵南高铁准备就绪。这一投资超750亿元的高铁项目,已进入按图行车试验阶段。通车后,贵阳至南宁铁路运行时间将从5个多小时缩短至2小时左右,规划输送能力达4000万人/年,大幅提高通道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沪宁沿江高铁全线联调联试,昌景黄高铁全线铺轨贯通,丽香铁路隧道全部贯通……上半年,一批铁路投资项目进入攻坚收尾阶段,为年底运营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在建续建项目扎实有效推进。成达万高铁施工正酣。项目总投资851亿元,目前全线16个标段已全部开工。7月25日,全线首个特大桥——任家湾特大桥顺利合龙,迈出关键一步。上半年,重庆、四川、贵州三地合计完成铁路基础设施投资40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6亿元,同比增长16%。

  昌九高铁进展顺利。昌九高铁扬子洲赣江公铁大桥,是全线工程的一大难点,建成后将创造6项世界纪录。目前,大桥南、中、西支主墩承台和塔座正在有序施工。昌九高铁项目总投资324.14亿元,其中工程投资316.14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额53亿元。

  今年以来,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包银高铁、沈白高铁、杭温铁路等续建项目持续高质量推进,形成实物工作量。

  新建项目进展顺利。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锡铁路内蒙古段建设已全面开工,3248名建设者正式入场。太锡铁路南起崇礼铁路太子城站,途经张家口市、锡林郭勒盟,北至锡多线锡林浩特站。项目建成通车后,与唐呼、包兰等铁路贯通,将构建起内蒙古便捷客运通道。

  国际开放门户枢纽新标杆上海东站启动建设,西北地区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西安东站站房正式开工……上半年,多个新项目建设迈出扎实步伐。

  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新装备新材料落地应用

  重大工程领跑,大国重器升级提速。

  更换一段12米长的铁路桥梁需要多长时间?数月?数天?

  中国工程师的回答是4小时。6月20日,在我国西煤东运第二大通道朔黄铁路,一台全新的设备“太行号”创造了4小时成功更换铁路桥梁的纪录。

  “太行号”全称为铁路桥梁换运架一体机,在将既有梁整孔提起装车时,可同时架设新梁并精调到位,真正实现即换即通车。“当前,我国部分铁路桥梁使用年限超30年,换梁需求迫切。”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谌启发说,较传统工法,“太行号”换梁效率提升近3倍,适用各种复杂工况,真正满足铁路4小时天窗作业时长限制。

  重大工程领跑,新材料加速落地。

  福厦高铁是一条跨海高铁,沿线有湄洲湾跨海大桥、泉州湾跨海大桥、安海湾特大桥3座跨海大桥。面对海洋独有的高温高湿高盐环境,如何确保桥梁结构耐腐蚀是一大难题。

  耐海洋大气腐蚀钢在这一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泉州湾跨海大桥和安海湾特大桥的索塔钢锚梁和支座均采用了耐海洋大气腐蚀钢,通过在钢材里加入微量镍元素,让钢材自身生成钝化锈层,阻止海水中氯离子的渗透,实现“以锈制锈”的长效防腐效果,确保大桥使用寿命。

  贵南高铁试制出机制砂混凝土预制箱,以机制砂替换河砂,助力环境保护;福厦高铁试用智能铺轨机器人、承轨台检测机器人、智能钢筋加工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铁路工程项目已成为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的“练兵场”。

  多条线路密集批复,全年将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

  展望全年,铁路投资建设仍有较大空间。一方面,在建续建项目持续推进、加快落地,特别是2022年四季度集中开工建设的雄忻高铁、成渝中线高铁、西成铁路、兰新铁路精阿段增建二线等20多个项目施工面逐渐铺开。下半年项目进度持续加快,将有力提升铁路固定投资的增长。

  另一方面,各地区各部门也在加紧推动新项目的开工,更多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将形成投资增量。国家发改委4月召开第十二次全国铁路项目前期工作协商会议,确定了2023年全国将重点推进40个铁路项目,其中包括20个计划新开工项目和20个储备开工项目。截至目前,已有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漳州至汕头高铁、潍坊至宿迁高铁、黄桶至百色铁路等8个项目完成可行性研究批复。

  以黄桶至百色铁路项目为例,今年3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近日,黄百铁路(广西段)项目建设用地预审获得自然资源部审查批复,项目用地预审总面积为179.46公顷。用地预审获批后,项目将进入先行用地报批阶段,为早日开工奠定坚实基础。

  “国铁集团将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化铁路基础设施体系,推动路网通达性和覆盖面不断拓展。”国铁集团有关负责人说,预计全国铁路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超7600亿元,投产新线3000公里以上,其中高铁2500公里。(本报记者 李心萍)

[ 责编:杨亚楠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茶叙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迎来客流高峰。
2025-05-09 09:48
从成熟的水果到甜腻的酸奶,含有糖或其替代品的食物都能激活甜味受体,触发被大脑视为富含能量的奖励信号的信号级联反应。经过20多年的研究,虽然科学家已经破译了其他味觉受体的结构,如苦味受体,但甜味受体的精确结构仍然难以捉摸。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