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种业振兴要把好品种关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种业振兴要把好品种关

来源:经济日报2023-05-30 10:11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2023年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十大典型案例,有品种权侵权纠纷案,有驳回品种权申请复审案,有宣告品种权无效复审案,取得积极社会反响。这启示我们,种业振兴核心是创新,关键在品种。要健全品种审定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创新链建设推动种业发展。

  种子和耕地是农业的基础。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牢中国饭碗。近年来,我国实施规模空前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建成了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修改有关法律,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侵权违法行为,在夯实种业资源和法治基础上取得新进展。从3万家种企中遴选出270家优势企业,构建了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阵型,优化国家级种业基地布局,供种保障率由70%提高到75%,在培育种业经营主体和种源保障能力上迈出新步伐。

  我国对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审定制度。品种审定的标准其实就是种业创新的门槛,在很大程度上是新品种原创性和突破性的底线。伴随品种管理制度改革,育种创新活力在释放,品种选育步伐在加快,支撑了种业快速发展。从数量看,审定品种大幅增加,为农业生产用种提供了更多选择。从质量看,优质绿色品种加快推出,更好保障了美好生活需要。从类型看,专用特用品种陆续审定,顺应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然而,品种审定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体现为“三个并存”。一是审定数量多与支撑服务生产不足并存,近三年国审品种数量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但突破性大品种仍然偏少,推广面积排名前十的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慢;二是审定类型增加与同质化问题并存,绿色优质、抗病抗逆等多类型品种涌现,但品种同质化、低水平重复突出;三是品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与配套管理落实不到位并存,虽拓宽了试验渠道,加快了入市进程,但也存在品种审定与保护衔接不紧密等情况。

  当前,农业生产面临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生产成本刚性上升、气候条件异常增多的大背景,提产能越来越依靠提单产,而品种突破是提升单产的最有效途径。要科学把握品种选育推广规律,打破品种“终身制”,发挥品种审定对育种创新的“指挥棒”作用,让品种审定更好适应产业需求。以此加快培育推广高产稳产、绿色优质、专用特用优良品种,为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支撑。

  品种审定不是一般性科研成果鉴定,而是要以满足生产实际为“金标准”,做到农民欢迎、市场认可,这就要突出三方面需求:突出稳产保供的战略性需求,大豆、玉米品种重点是在单产水平提升上持续突破,水稻、小麦则要聚焦优质食味水稻、强筋弱筋小麦品种;突出当前生产的紧迫性需求,如培育耐热抗寒、节水抗旱、抗病抗虫的新品种;突出未来发展的前瞻性需求,如加快培育适宜不同类型盐碱地种植的耐盐碱品种。

  本质上,种业振兴是种业科技的振兴,是种业企业的振兴,既是科技问题也是市场问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障种源自主可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而品种审定正是链接科技与市场、贯通研发和推广的重要一环,也是种业振兴五大行动的交汇之处。有关部门和地区要强化协同,加强品种审定与品种保护、展示评价、市场监管的衔接。各地应积极开展品种展示评价、现场推介活动,引导企业“按需育种”,指导农民“看禾选种”。(乔金亮)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千里海河高铁第一隧”顺利贯通

  • 2025世界智能制造博览会在南京开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加强重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监管,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督促连锁餐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一些连锁餐饮企业“只开店、不管店”问题;“旧国标”电动自行车全面停售……12月新规,一起来看!
2025-11-28 17:11
从神舟二十号乘组换乘返航的刷屏热搜,到“太空烧烤”的温情热议;再到“十五五”期间中国计划发射4颗科学卫星任务……近期中国航天事业的新进展层出不穷。
2025-11-28 09:15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其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智能成果普惠于民以及在全球科技治理中赢得话语权。
2025-11-28 05:00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东阳镇隆胜村树莓园,凛冽寒风中,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霍俊伟正蹲在田埂上仔细查看果树修剪情况。
2025-11-28 05:00
11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付巧妹向媒体介绍了石峁遗址最新科学研究成果。
2025-11-28 05:00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自旋磁共振实验室王亚教授等与浙江大学海洋精准感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合作,在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5-11-28 05:00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