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26 09:26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做好“土特产”文章?

  记者采访发现,各地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建成产业、形成集群,“菜篮子”更充盈,“果盘子”更丰富,一个个“乡字号”“土字号”创响,产业发展向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转变,政府服务由注重支持生产向支持产业后端延伸,利益联结向全产业链利益合理分享转变……乡村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打出“绿色牌”,延长产业链,特色农产品亮品牌、涨身价

  黑龙江省汤原县的稻田里,机声轰鸣,几台无人插秧机正在作业。“寒地、黑土、山泉,汤原大米是合作社发展的底气。”靠着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好招牌,香兰镇庆丰村党支部书记初志国发起成立水稻种植合作社,入社村民186户。

  为保证大米品质,初志国邀请黑龙江省农科院专家现场指导,传授绿色种植新技术,农药减量控害、化肥减量增效,施用生物有机肥,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式来防控水稻病虫害。“绿色稻米成了新招牌,带动乡亲们鼓腰包,去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到1.5万元。”初志国说,目前合作社共有绿色水稻示范田555亩,有机水稻示范田105亩。

  “种有机稻已经第五年了,我们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丰庆然大米,来自全国各地的水稻订单多了不少。”初志国说,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预计2025年,庆丰村将发展有机水稻2525亩,平均每亩增加效益466元,人均增收2566元,辐射全村水田面积98%以上。

  走进离合作社不远的大米生产工厂,记者看到稻谷先进入机器清理,灰尘、杂质很快被自动分离,随后进入烘干机烘干,经过碾米、抛光后,晶莹剔透的大米装袋封口后整装待发。

  “汤原大米”是汤原县的特产,当地积极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全县水稻种植面积105万亩,大米加工企业38家,12家企业获批使用‘汤原大米’地理标志专用标识,水稻种植面积达到了89.7万亩,水稻总产量45.4万吨,产值10.9亿元。”汤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明坤介绍。

  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产品加工是关键。田间连车间,更多“原字号”变成“深字号”。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9.14万亿元、增长3.6%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72%,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有望达到80%。

  “辣椒之乡”山东省武城县,在中椒英潮、馨赛德等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下,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辣椒年加工能力在20万吨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85%。鲜椒酱、辣椒食品、辣椒预制菜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直接带动2万余人就业。

  鲜椒酱生产车间里,工人正操作机器对辣椒进行清洗、粉碎、熬制、灌装。“鲜辣椒每公斤10块钱左右,做成鲜椒酱后,一罐50克装的辣椒酱可以卖到5块钱,价值大幅提升。”中椒英潮辣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赵刚说,目前辣椒深加工产品畅销35个国家和地区。

  让更多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变身形态各异的商品。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大力发展中央厨房、直供直销等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在县域布局原料基地和加工产能,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利益联结紧,产销对接畅,让更多特色产业长成富民产业

  四川省青神县冷链物流产业园里,一筐筐柑橘通过输送机进入洗果、风干、分选自动化生产环节。近年来,青神县完善冷链物流服务,柑橘综合产出效益提高10%以上,保障果农稳定增收。

  高台镇百家池村村民徐桂枝把自家果园托管给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从种植到施肥用药、修枝除草,再到水果销售,一条龙全部由合作社包了。徐桂枝说:“以前每亩果园能赚5000元,交给合作社托管后,每亩果园能赚7000多元,省时省力,效益高了。”

  记者采访了解到,如今像百家椪柑专业合作社这样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当地柑橘产业发展主力军,柑橘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社会化服务已实现全覆盖。“以前销售柑橘是单打独斗,市场信息不灵,种了好果却卖低价。现在政府搭台帮我们与市场对接,销售渠道打开了,果子价格上去了。”果农李安国说。

  产销对接顺畅,“才下枝头,就上餐桌”。青神县通过持续举办椪柑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果蔬产业博览会等,与江南菜蔬批发市场、百果园等30余家大型商超、渠道商开展产销对接,建立稳定供应关系,让枝头鲜果连接大市场。

  前不久,河南省夏邑县在北岭镇西瓜种植基地举办西瓜文化节,拉开了20万亩西瓜的销售序幕。“夏邑西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当地为做好西瓜“土特产”大文章,培育西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312家,设置128个“夏邑西瓜”直销点,从业人员12万人。

  一大早,夏邑县北岭镇西瓜种植基地里,种瓜能手张兴抗和妻子忙了起来,看着一车车又大又圆的西瓜装车,夫妻俩脸上露出笑容,“今年行情稳定,上车价格每斤2元左右,俺这20亩西瓜预计纯收入20多万元。”张兴抗说。

  在西瓜代办点,满载西瓜的车队伍整齐有序。过秤、验瓜、包装、上车,“夏邑西瓜”被发往全国各地。“目前,一天能收购10万斤左右,主要发往上海、福建、湖南。”西瓜经纪人武统乐说。

  一根西瓜藤,结出乡村振兴累累硕果:“夏邑西瓜”品牌价值达25.53亿元,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振兴要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山西的小黄花、陕西的苹果、广东的荔枝……各地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做优物流销售服务,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家庭农场”模式,带领乡亲们闯市场,让特色产业长成富民产业。目前全国每个脱贫县都培育了2至3个特色主导产业,近3/4的脱贫人口与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利益联结关系。

  向产业融合要效益,打造全产业链条,带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

  “这是咱们宁陵金顶谢花酥梨,酥脆多汁,喜欢的抓紧下单啦”……河南省宁陵县电商产业园直播基地里,30多名直播员向网友推荐酥梨等农产品。附近的农产品云仓和物流分拣中心里,工人也忙着打包、装车,将各类农产品运往各地。

  借助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宁陵酥梨搭上互联网快车。目前,宁陵县电商产业园已开设网店1000多家,通过园区电商平台,销售高峰期仅酥梨产品一天销量就可达到10余万单。宁陵县每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酥梨达1.2亿斤。

  小小的梨子长成大产业。“宁陵县酥梨种植面积稳定在22万亩,总产值15亿元;酥梨亩产超万斤、梨农人均收入2.6万元。”宁陵县乡村振兴局局长赵亚说,酥梨是全县脱贫主导产业,直接带动6万多群众增收,是当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保障。

  在宁陵,梨不光能吃,还能看。每年梨花开时,22万亩梨园竞展美景,人在园中走,如在画中游;每到秋季,硕果满枝,游客纷至沓来。石桥镇党委书记吕海涛说:“举办梨花节、采摘节,发展乡村休闲生态游,万亩梨园让乡亲们鼓起腰包。”

  以梨为媒,宁陵每年吸引80余万游客前来观光,带动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宁陵县顺势出台政策,鼓励农户开办农家乐、小吃店、采摘园,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刘花桥村村民魏道礼在路边开设采摘园,卖特色小吃,年增收两万多元。

  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引导资金、人才、科技等要素配置,进一步夯实乡村产业基础,激活发展新动能。今年一季度,全国新批准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

  在黑龙江省方正县,总投资5000万元的方正银鲫现代渔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建成后,可年产方正银鲫“夏花”5亿尾。

  方正县渔业资源丰富,方正银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生长快、个体大,是农业农村部门连续多年推介的优质农产品。站在方正银鲫原种场鱼塘边,负责人李广春双手捧着色如银锭的鲫鱼,脸上绽开笑容:“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一定抓住时机好好干。”

  为了让方正银鲫更快走向市场,李广春在县里扶持下,积极与大专院校、企业等合作,从提高科技含量、扩大品牌知名度入手,增强原种场的生产和推广能力。目前原种场养殖面积285亩,年产方正银鲫“水花”1亿尾,原种“夏花”5000万尾,辐射带动养殖户500多户,发展养殖面积4万多亩,产值2000万元以上。

  农业农村部提出,今年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突出“土特产”要求,实施全国乡村重点产业提升行动,建立完善工作推进体系,加快农业全链条升级。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推介一批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常 钦 刘梦丹)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 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