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创造更好的数字生活: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
首页> 经济频道> 经济要闻 > 正文

创造更好的数字生活: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

来源:人民日报2023-05-24 09:18

  电子身份证、互联网医院、智能家居……数字技术催生的新产品、新场景,正加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不久前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要求“普及数字生活智能化”。如何构筑更好的数字生活新图景,让更多人共享舒适便捷的数字生活?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评论探讨这些问题,展望数字社会美好未来。

  ——编 者

  早上6点半,福建厦门的公交司机肖新华驾驶37路区间车驶向火车站;到站后,他再次出发开往第一码头,此时路线牌已变成M9路接驳线。同一辆车,不同线路。厦门的“灵活公交”模式,依托对站点流量、流向的大数据分析,有效整合司机和车辆资源,优化运力调配,实现哪里乘客多,公交就开往哪里。

  有人说:从马车牛车,到蒸汽机车,再到智能汽车,交通行业正在从“运力”时代向“算力”时代跨越,公共交通和出行服务的面貌将被极大地改变。以数据算力优化交通运力,不限于对车辆进行智能化改造,还可以通过道路上的摄像头、激光雷达,将人、车、线、站、路、停车场等多方面数据传递给城市交通的“智慧大脑”,形成分级决策方案,从而实现公共交通的整体优化和精细运营。

  “让乘客有车坐”,是公共交通的基础问题,“让乘客体验更好”,则需要在智慧交通上下大功夫。在湖北武汉,不少公交车配备全景监控系统,消除驾驶员视觉盲区,乘公交车更安全了;在湖南长沙,智慧定制公交经过路口时,信号灯优先放行,节省通行时间,乘公交车更快了;在海南海口,定位系统一次次帮助乘客找回遗落物品,乘公交车更省心了……通过数字技术赋能,补齐服务短板,公共交通将兼具价廉、节能、环保、便捷、舒适等优势,必能吸引更多人把它作为出行选择。

  智慧交通的优势,不仅在于优化班次频率改善出行体验,还可以通过智慧公交站台等提供延伸服务,满足乘客多样化的需求。以公交电子站牌为例,它可以集成诸多服务功能,除了天气和路线信息展示、到站提醒,也可以提供无线网络、免费充电等服务,夜间还可以通过视频监控、SOS一键呼救等更好保障乘客安全。这些改进,对一些特殊群体很友好。有乘客感慨:“现在这种新型公交站牌就很好,方便中老年人出行。”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和更多新的应用场景落地,公共出行服务的改善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前不久,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快速公交无需人工操作,就能实现站台精准停靠;与前车不在安全距离时,两车启动防撞系统;城市公交智能诱导系统计算最佳动力方案,辅助驾驶员平稳行车……数字技术赋能公共交通,不仅直观地提升了居民出行便利度,在维护出行安全方面也增加了更多保障。

  公共交通服务,关乎社会运行效率,也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让公共交通更智慧,是构筑美好数字生活新图景的重要方面。深化数字技术赋能,优化城市运力,提高出行共享率,不断解决影响群众顺畅出行的难点堵点问题,定能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让数字文明之光点亮幸福未来。(石 羚)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