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下行趋势
首页> 经济频道> 焦点 > 正文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下行趋势

来源:经济日报2023-05-22 10:19

世界银行报告指出——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呈下行趋势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英国3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0.1%,涨幅较2月份的10.4%有所回落,但高于市场预期。图为人们在英国曼彻斯特的一家超市内购物。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的《大宗商品市场展望》报告显示,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将呈下行趋势,预计2023年大宗商品价格较去年将下降21%,在2024年保持稳定。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需求持续下行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或将温和震荡下行,但全球经济面临的高通胀压力并不能快速得到缓解。

  供需持续改善

  当前,全球大宗商品供需持续改善。报告显示,自今年1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已下跌14%,比2022年6月份创下的历史高位低32%,这是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的最大跌幅。报告预计今年能源价格将下降26%,以美元计价的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预计为每桶84美元,较上年的平均价格下降16%。非能源大宗商品价格2023年将下降10%,2024年下降3%。

  多重因素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当前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最主要的因素是需求下降,“全球经济增速在放缓,对大宗商品的需求相应下降,价格也随之走弱,而乌克兰危机对全球大宗商品供需结构性影响逐步消减。此外,美联储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对大宗商品价格也有影响”。

  世行报告也指出,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俄罗斯和欧佩克的石油供应可能会低于预期,信贷条件收紧可能会阻碍石油或煤炭公司在其他地方增加供应的能力,对化石燃料更严格的监管也可能阻碍相关投资。地缘政治担忧也是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此外,考虑到2022年夏天欧洲干旱严重影响河流流量和粮食产量,对反常气候的担忧也可能推高大宗商品价格。

  中金公司研究部大宗商品研究首席分析师郭朝辉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市场价格走势主要由需求预期及现实表现驱动。“全球需求减弱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较为明显的压制,欧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收缩,能源需求承压,叠加美欧银行业危机蔓延、美国债务上限等风险因素,宏观预期进一步恶化,对海外油气形成压制,黄金等避险资产价格上行。”郭朝辉认为,短期而言,需求预期或将主导油价走向,当前已计价的悲观预期或许未能得到实际数据的支撑,并已有一定修正,若后续基本面并未进一步恶化,油价偏弱态势可能改善。

  通胀压力仍存

  尽管能源价格呈下行趋势,全球的高通胀压力短期内可能难以有效缓解。报告显示,目前各类大宗商品价格仍远高于2015年至2019年间的平均水平,今年欧洲天然气价格将为2015年至2019年平均价格的近3倍。

  “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对抑制通胀有好处,其本身也是通胀变化的具体表现,表明了通胀压力在减轻。”连平指出,下一阶段,由于世界经济保持低速增长,需求减弱,地缘政治的冲突和影响力弱化,物价可能继续下行,但是从2023年全年来看,全球的物价水平、通胀水平仍然较高。

  世界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表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助于降低全球总体通胀水平。然而,各国央行需要保持警惕,因为一系列广泛的因素,包括弱于预期的石油供应、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或不利的天气条件,都可能推高价格,从而令通胀压力再次抬头。”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温和的冬季以及大宗商品贸易的重新分配,乌克兰危机后粮食和能源价格的飙升阶段已基本结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发展经济学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但这对许多国家的消费者来说并无多少慰藉。按实际价值计算,目前仍是过去50年中粮食价格最高的时期之一。各国政府应该避免施加贸易限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收入支持计划而不是价格管制来保护最贫困人群。”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指出,商品价格尤其是大宗商品和原材料近期的价格波动,从短期来看主要反映了供需关系和流动性问题。即使今明两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并走稳,但仍高于新冠疫情前水平,对全球总体通胀水平将持续带来压力。

  庞溟表示,从长期的结构性变化来看,未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中枢和长期通胀中枢均可能抬升,主要原因包括:第一,过去10多年间,中国的产能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和缓和了全球商品价格的上涨趋势,这种情况目前有所改变;第二,过去10多年间,全球范围内大宗商品和原材料生产与供给领域寡头垄断特征逐渐显现,相关资本开支下降带来的供给相对受限,将继续提升供不应求商品的价格刚性;第三,全球低碳减排的绿色转型趋势,意味着减碳成本将在全球范围内体现在各类商品的成本和价格中;第四,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对通胀水平的容忍度有所提高,因而对未来潜在的通胀压力作出的应对可能不及时或力度不足;第五,地缘政治风险抬升、全球化和国际贸易受干扰、世界经济潜在增速放慢等因素带来的脉冲式影响和避险情绪累积。

  粮食安全需关注

  大宗商品各品类中,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走势值得关注。对于全世界面临粮食不安全问题的近3.5亿人口而言,粮食价格的下跌影响微乎其微。报告显示,虽然2023年粮食价格预计将下降8%,但仍将处于1975年以来的第二高位。食品价格上涨加剧了粮食不安全,对许多发展中经济体的贫困人口产生了严重影响。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份,全球粮食价格已上涨20%,是过去20年来的最高水平。2023年化肥价格预计也将下降37%,这是1974年以来最大的年度降幅,但仍接近2008年至2009年粮食危机期间的高点。

  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发布的4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为127.2点,环比上涨0.6%,为时隔12个月后首次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说,随着经济从严重放缓中复苏,需求将增加,给食品价格带来上涨动力,大米价格的上涨极其令人担忧。此外,需要续签黑海粮食外运协议,以避免小麦和玉米价格飙升。

  整体看,世界粮食短缺并没有得到显著改观。“粮食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比较贫穷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致命的。乌克兰危机给全球的粮食供应带来很大阻力,黑海粮食外运协议执行情况存在变数,加之气候变化难以预料,都给全球粮食价格带来了不确定性。如果粮食供给不能得到基本保障,最不发达国家的粮食短缺可能重现。”连平说。(周明阳)

[ 责编:刘晗旭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首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在深圳开幕

  • 第十九届文博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一次评估报告认为,北冰洋预计最早在本世纪中叶前后出现夏季无冰的现象。
2023-06-08 09:3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普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同其他行业和领域一样,做好科普工作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探索中国式科普新思维。
2023-06-08 05:20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3-06-08 04:10
珠峰是地球感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高哨位,对该地区开展严格的生态保护,对中国和全世界意义都很重大。
2023-06-08 04:10
  自从进了研究所的大门,我一直做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核武器到高能激光,其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很多,这让我体会到了大量基础学科的问题,也尤感基础研究的重要。
2023-06-08 04:10
受制于材料、工艺等原因,该水电站此前使用的大型冲击式机组核心部件转轮长期依赖进口,费用、时间成本高。
2023-06-08 09:28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系统论述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时,将“依靠自己力量端牢饭碗。14亿多人口的中国,任何时候都必须自力更生保自己的饭碗
2023-06-07 04:35
健康快乐的童年是什么样?必不可少的,是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副茁壮的身板,一颗丰润的心灵……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一副副“小眼镜”,挡住了孩子们望向远方的清澈目光。
2023-06-07 04:3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需要进行眼健康管理。我们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近视,成年后易于出现视疲劳,40岁之后随着调节力的生理性下降,会出现花眼,老年后由于光损害及自然衰老会出现眼睛机能减退甚至眼病损害等。
2023-06-07 04:35
孩子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在诊疗中我们发现,很多家长对于青少年用眼护眼还存在不少误解,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近视了就自己注意,不戴眼镜也能康复”“戴了眼镜眼球会变形”……这些观点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2023-06-07 04:35
在嘹亮的汽笛声中,中国新能源轻轨列车6日在中国中车唐山公司正式发布,也标志着中车出口阿根廷胡胡伊项目首列车成功下线。
2023-06-07 04:20
陆元九,1920年1月9日出生于安徽来安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本科毕业于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至1945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等任教。
2023-06-07 04:20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指出,二氧化碳排放与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2023-06-06 08:39
自4月底以来,来自5支科考分队13支科考小组的170名科考队员,继续聚焦水、生态和人类活动,战高寒、斗风雪,在珠峰地区探索自然,奋勇攀登。
2023-06-06 08:38
作为北京市属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典型代表,日前在2023中关村论坛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发布。
2023-06-06 08:37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京发布了2022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长江生态保护、噪声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成果入选。
2023-06-06 02:40
“专精特新”是名副其实的政策热词、产业热词、招商热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不仅可以加快解决一些“卡脖子”难题,还可以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引擎。
2023-06-06 02:40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万哲先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2023-06-06 02:25
抬起针管,小心翼翼地对准部位,挤压——针管中的液体一滴一滴准确落在一件出土兵马俑的眼角。瞬间,兵马俑灰暗的眼睛,变得乌黑发亮。
2023-06-06 02:25
近日,中国防伪行业协会发布“防伪溯源保护品牌十大优秀案例”。数字技术,已在防伪行业深度运用。
2023-06-05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