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3东北亚金融大会开幕 共话金融发展新趋势
首页> 经济频道> 财经眼 > 正文

2023东北亚金融大会开幕 共话金融发展新趋势

来源:环球网2023-05-18 13:46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五月的辽宁繁花似锦、生机盎然。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和企业代表17日齐聚沈阳参加2023东北亚金融大会,围绕“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打造东北振兴发展增长极”主题,共话金融发展新趋势,共商金融合作新举措。

  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是“一带一路”向东北亚、东南亚延伸的重要节点。进入新时代,沈阳驶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开创了全面振兴的新局面。沈阳始终把金融优先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选择,突出东北振兴投融资中心、东北产业金融创新中心、中蒙俄经济走廊及东北亚经济圈金融资源配置枢纽等功能定位,努力在产融良性互动、产城和谐共生中,再造产业优势、支撑振兴发展。当前,沈阳正锚定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诚挚邀请各大金融机构深入了解沈阳,携手优秀企业发现价值、创造价值,聚力打造东北振兴增长极。

  东北亚是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景如月表示,东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全面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空间十分广阔,要进一步发挥好金融投资合作的赋能作用,发挥好区域合作中心的枢纽作用,发挥好经济信息服务的引领作用。他表示,2023东北亚金融大会的召开,为区域金融合作搭建了新的沟通桥梁,必将对推动形成常态化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协作共赢发挥重要作用。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表示,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区域间务实合作,对于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和推动辽宁全面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他表示,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具潜力的城市之一,新华集团东北、内蒙古区域总部就设立在沈阳,愿意为沈阳全面参与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随着中国与世界的交融,金融在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支持实体企业高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作用。辽宁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牢牢抓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条主线,全力打造沈大区域金融中心,持续加深与东北亚国家的金融合作,为金融机构在辽发展营造良好金融生态、提供优质政务服务、创造优越营商环境,共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悉,截至2022年末,在辽注册区域金融总部、特色专营机构和后台服务中心的东北亚金融机构已达到26家,为辽宁与东北亚国家经贸合作提供了优质服务和有力支撑。

  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第一副总经理科罗捷耶夫表示,2022年白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贸易额再创新高,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潜力巨大。在一系列合作框架下,去年园区与沈阳市辽中区人民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天,来自白俄罗斯的园区商务团赴沈阳市沈河区等地寻找新的合作机会,期待双方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近年来,沈河区牢牢把握“实施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战略”机遇,着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在完善功能、增强活力、改善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区域性金融中心能级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沈河区将围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建设任务,持续举办东北亚金融大会等活动,常态化发布“中国(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指数”,加快推进金融业态创新,努力把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打造成金融机构集聚高地、金融产品创新高地、金融平台融合高地。

  当日,本届大会还发布了一系列重磅成果,并举办了多场活动,包括发布“中国(东北)区域金融中心核心区指数”,启动“辽沈金融家”评选活动、“沈河金廊发布”平台,聘请多位知名学者、经济学家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顾问委员会特邀专家”,招商推介并发布沈河新经济15条2.0版本,启动“沈阳市沈河区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举办沈河区与企业代表集中签约仪式等。

  本届大会由沈阳市人民政府、辽宁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新华通讯社辽宁分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共同主办,参会嘉宾围绕中俄金融合作、数字金融、绿色金融等话题展开研讨。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 天空之眼瞰雄安:拔地而起的“未来之城”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5月31日,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弧光量子等合作伙伴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接入“祖冲之号”同款176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
2023-06-02 10:36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历史,全力发展科技、支持经济建设、捍卫国家安全的主线始终贯穿其中。
2023-06-02 10:34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经过量变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核心技术的突破更是如此,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守,长年累月的耕耘,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
2023-06-02 10:33
研究团队发现,这些小恒星周围三分之二的行星可能会因为主恒星的潮汐力导致其上“寸草不生”,但剩余三分之一的行星可能位于宜居带内。
2023-06-02 09:23
据介绍,长江干线北斗地基增强服务系统还将加密现有气象站观测网,进一步增强长江气象监测的分辨率。
2023-06-02 09:17
进一步提高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规范化水平,科技部近日印发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023-06-02 09:16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紧急通知,要求相关省份科学应对“烂场雨”天气,抢时抓好小麦抢收和烘干晾晒。对小麦繁种田,要登记品种、面积、农户,确保种子质量安全,坚决防止不合格种子流入市场,给秋播小麦生产造成安全隐患。
2023-06-01 10:34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新时代中国儿童应该是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希望同学们立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而读书,不负家长期望,不负党和人民期待
2023-06-01 10:16
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31日启动,本次增选名额共79名。其中,数学物理学部13名,化学部12名,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4名,地学部12名,信息技术科学部9名,技术科学部13名,特别推荐领域6名。
2023-06-01 10:15
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5所设计研制的对接机构,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了一条安全可靠的“太空廊桥”。
2023-06-01 09:52
2023年3月13日12时0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荷鲁斯2号遥感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发(中科院供图)  遥感卫星在生态环境治理、基本农田保护、森林防火抢险、地震救灾等方面“大显身手”。
2023-06-01 09:50
题: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科普“网红”李永乐表示,应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切实增强科普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激励更多青年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
2023-05-31 16:34
这是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艘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任务,也是空间站三舱在“T”字构型下实施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任务。相较于神舟十三号、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实施的径向交会对接任务,此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交会对接有着不一样的难度——
2023-05-31 10:43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来自美国和英国的8位人工智能(AI)专家就这项技术在未来10年将如何改变人们生活进行了预测。这些专家表示,到2030年,AI可以照顾老人、制作电影、授课、提升经济、帮助解决能源危机等。
2023-05-31 10:36
2023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会30日举行。“夸父一号”卫星在轨获得国际一流太阳硬X射线图像等系列成果、通用视觉大模型SegGPT、30微米厚度柔性可折叠玻璃、钠离子电池、新一代人造太阳等20项重大科技成果正式发布。
2023-05-31 10:35
近年来,我国锚定科技强国建设和科技自立自强,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2023-05-31 10:34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
2023-05-31 10:28
对话》杂志报道称,地震气枪产生的声音会导致附近动物永久性听力丧失、组织损伤甚至死亡。海军声呐的使用还与加勒比海、欧洲和东亚的几种鲸鱼大规模搁浅有关。
2023-05-30 10:24
通过产业化运作,培育或支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上市种业企业,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国家种业振兴贡献力量。
2023-05-30 10:23
在29日召开的2023中关村论坛“第三极环境与地球系统科学”论坛上,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姚檀栋院士表示,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6年来,科考队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取得了十大重要进展。
2023-05-30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