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乡村振兴的“京山样板”:打造“万企兴万村”试验田
首页> 经济频道> 光明独家> 重点策划 > 正文

乡村振兴的“京山样板”:打造“万企兴万村”试验田

来源:光明网2023-04-20 13:36

  “这五年,我见证了京山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双墩村做了22年村支书的王国福对记者发出感叹。

  双墩村位于湖北省京山市杨集镇,距离武汉、荆门市区仅2小时车程。五年时间里,京山农场在双墩村拔地而起。投资进来了,人流量变大了,经济带动了,青年们也都返乡了,“整个村庄面貌一新,可以说是一气呵成。”王国福感慨道。

  2018年,泰康保险集团与京山市签订战略协议,投资兴建现代农业等项目。2020年6月,投资约3亿元的京山农场一期项目动工,并于2022年8月底建成运营。普普通通的小村庄由此华丽变身为湖北地区有名的网红打卡地,发展辐射到周边的十里八乡,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以农为本 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根基

  “当时刚到京山,我就想回去。说实话,破得没法想象。”京山农场副总经理刘中玮回忆道。长期以来,由于地处山区,京山整体经济发展滞后,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村里都是留守的老幼,许多农舍年久失修,不少农田弃耕粮荒,农庄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

  随着对当地环境逐渐适应,京山农场团队一致认为,“还是要坚持以农业为立足根本。”在劳动力有限的情况下,既要增产,更要增收,那么农田究竟应该怎样种植?泰康之家高级副总裁兼生命关怀事业部总经理陈平介绍,京山农场把农田种植改为景观种植、体验种植和养殖饲料种植。

  京山农场还引进了15亩至尊寿桃、10亩台湾长果桑、红菜薹等高科技蔬果种植以及土鸡放养畜牧养殖模式,探索新品种效益。2022年,京山农场与周边5家合作社签订了1000余亩水稻种植订单,惠及农户100余家,累计增收200余万元。

乡村振兴的“京山样板”:打造“万企兴万村”试验田

京山农场科技大棚。李汶键/摄

  此外,京山农场还把部分年久失修的空房子变成餐厅、山庄农舍,“下一步想引进一些外来的先进农业技术,把空置房变成农副产品加工的车间、手工艺制品的作坊。”陈平表示,这样既不需要占耕地,也不需要占建设用地,最大限度解决了乡村振兴现有产业遗留下来的问题。

  串珠成链 激发乡村振兴集聚效应

  4月8日,湖北交响乐团在京山农场完成了一场乡村振兴音乐会,吸引了3000余人参加,“其中泰康的客户就有1000 人,”刘中玮告诉记者。音乐会期间,游客们不仅聆听了这场来自田园的交响盛宴,还赏玩了“长”在树上的森林树屋,搭在草地上的帐篷酒店,还有马场、酒窖、科技大棚、羊驼……据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8月开业以来,京山农场已吸引游客超十万人。

乡村振兴的“京山样板”:打造“万企兴万村”试验田

京山农场乡村振兴音乐会现场

  “我们的体量其实非常小,66 间房只能住一百人左右,其他溢出的人就能很好地拉动周边的产业发展。”刘中玮对记者表示,游客不仅带动了周边酒店住宿率,更带动了周边的产业化发展。目前,杨集镇附近的旅游景区成立了产业联盟,打通形成2日游和3日游等不同的旅游路线。据悉,京山农场周边民宿、农家餐饮已至少新增10家,每家增收至少10万元。

  此外,京山农场还利用“米酒”打通了乡村振兴的新突破口。“我们从孝感请来一位祖传四代的米酒匠人。他家是纯手工小作坊,没有任何添加剂,但一天只能产 100 瓶,远远满足不了集团需求。”据陈平介绍,2023年,京山农场与10公里远的李冲村合作建造米酒村,签署古法米酒委托代加工生产协议。“我们请当地农户过来学习,三个月,他们就能按照我们的技术,酿出符合我们标准的米酒,我们来进行包销,在全国销售。”据悉,这将为李冲村带来年产80万的收入。

  京山农场的产业融合发展成果丰硕,不仅给当地村民带去了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还展现出强大的辐射效应、示范效应。当前,京山农场集“生态餐饮住宿+米酒酿制加工+生态农业+农耕体验”于一体,同时利用泰康保险集团的客户资源,对周边农产品整合升级,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带动产业发展,2022年累计销售特色农副产品近1300万元,实现了现代农业和康养产业的深度融合。

  “今天中国正处于农村现代化的阶段。乡村振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步。”4月9日,湖北省“万企兴万村”行动现场交流会在京山农场召开,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会上表示,泰康将生命关怀、人文与乡村进行结合,希望能为乡村振兴提供一种新模式、新经验和新样本。

  筑巢留凤 涵养乡村振兴活力之源

  “我住在京山城区,早上坐通勤车去农场。11点到15点是入园高峰期,我们带客户用餐,给客户安排一些体验活动等等,大概到下午 6 点。这就是我们一天的工作流程。”2023年年初,95后小伙梁栋毓辞去了上海的马术教练工作,现已成为京山农场的一名管家。

乡村振兴的“京山样板”:打造“万企兴万村”试验田

京山农场管家梁栋毓向游客讲解“森林树屋”。李汶键/摄

  “我本身是京山人,因为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就想着能离家里近一些。”梁栋毓称,他的感受是大城市节奏很快,而小城市的工作可以融进家庭,“现在每周都能回去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很满足。”

  新的发展机遇让很多像梁栋毓一样的青年人找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也改变了当地以往留不住人才的发展困境。据介绍,京山农场目前90%的员工为本地人,其中返乡就业大学生占30%。园区临时本地用工达到3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京山农场还创造出很多职业机会,如中餐师、西餐师、动物饲养员、保洁员等,吸引了不少其他村村民农闲时来务工。

  王国福表示,大家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变。“说实话,以前咱们村民都是在村里劳作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现在感觉大变样,来这里干活也都穿着这里统一的服装,跟城里人上班一样,小姑娘们也开始化妆讲究了,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

  “以前,泰康没来京山投资的时候,我天天在屋里琢磨,不知道怎么开展工作?因为没有钱给群众办实事,所以说话也没有分量。”王国福说,如今,大家生活都在慢慢变好,现在自己脑子里琢磨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让在外打工的孩子能归乡就业,让家里生病的老人有子女照顾,让正在受教育的孩子有父母陪在身边,“另外想得更多的,还是要发展地方产业,乡村振兴没有产业振兴,是不可能实现的。”(李汶键)

[ 责编:赵艳艳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二期闭幕

  • 浙江杭州:电报业务即将退市 通信爱好者排队发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体现在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就业机会和经济收益上。
2025-04-28 09:27
体重管理已成为当下我国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为此,各地应建立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鼓励医院开展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推动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形成。
2025-04-28 09:26
4月25日,中国科协印发《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织推选2025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启动全国性学术团体推选院士候选人工作。
2025-04-27 09:36
4月23日,在上海张江,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将中法天文卫星正式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投入使用。
2025-04-27 09:35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二十号,55年间,中国航天书写了从地球走向浩瀚宇宙的壮丽诗篇。
2025-04-27 09:30
六合区是南京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2025-04-27 09:16
工厂化育秧选良种、精培育,提高秧苗成活率,减少农药使用,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心头好”。
2025-04-27 09:13
“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嫦娥七号还将搭载来自埃及、巴林、泰国、意大利、瑞士等国的载荷飞往月球。”郭嘉昆介绍。
2025-04-25 16:45
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同意6个国家的7家机构的申请。
2025-04-25 10:16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的最大拥有国,在全球的占比达到60%。
2025-04-25 10:15
水利部近日印发《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启动实施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2025-04-25 10:11
这些看不见的技术迭代,正为中国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铺就更坚实的“天梯”。
2025-04-25 10:09
《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提升至第11位,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6个,连续两年位居世界各国之首。
2025-04-25 10:08
搭载着3名航天员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直冲云霄,熊熊尾焰映照着千年胡杨,也照亮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崭新篇章。
2025-04-25 10:07
加载更多